中七甲班张凯琳1992004.ppt
《中七甲班张凯琳199200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七甲班张凯琳1992004.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七甲班 張凱琳 19-9-2004,秦統一奠基於商鞅變法?,目錄,1.戰略七雄形勢圖,2.戰國背景,3.商鞅生平,4.商鞅之變法,5.徒木示信,6.變法之後,7.商鞅與變法,8.變法與統一,9.客觀因素之配合,10.總結,楚,秦,趙,燕,魏,齊,韓,戰國七雄形勢圖,戰國背景,秦國在戰國初期,貴族們壟斷政權,經濟、因此政治和軍事都比較落後,國君權力較小,國力很弱,國土常常受到別國的侵佔。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道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商鞅生平,商鞅,因是衛國的後裔,曾以衛為姓,稱作衛鞅。他從小就“好刑名之學”。所
2、謂“刑名之學”,即指建立和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一套法家學說。年輕時,商鞅在魏國進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總結了李悝、吳起的變法經驗,改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論。商鞅曾投於魏相公叔痤手下,叔痤在臨死前他推薦給魏王,但不受器重。西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賢,商鞅便帶同李悝之法經應召入秦,進獻富國強兵之策。不久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為左庶長,主持秦國變法。於秦孝公三年(前三五九年)和十 二年(前三五零年),商鞅推行了兩次變法。,商鞅之變法,商鞅之變法,重點放在兩面個方面:第一次變法多集中在政治方面,目的是廢除舊的封建領主制,把秦國建成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第二次變法則以經濟為主,目的是發展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強軍
3、事力量,富國強兵。公元前359年,商鞅公佈了新法,其主要內容有:(1)廢除貴族的世卿世祿制,而按軍功的大小重新規定官爵的等級和待遇。如下級士兵在戰爭中勇敢殺敵的,也可以得到官爵,臨陣脫逃和投降敵人的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凡是進行私鬥的,按照情節輕重判處刑罰。,這使得全體人民,都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形成了一支有高度戰意及嚴守紀律的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這令秦在變法以後能戰勝強鄰魏國,日後與六國交戰亦節節勝利得勝。(2)商鞅除授爵予軍人外,還授田給農民,使其能安於田土,從事生產,以支國用。這政策不但得到廢井田、開阡陌、土地私有制等措施的配合,更重要者為重刑政策之推行商鞅規定不事生產者沒入官府為奴,使全
4、國戶戶皆農,人人皆兵,以農養兵,使秦人力、物力富足,孕育戰爭的有利條件。,(3)“重本抑末”:主張重視農業的發展,對工商業採取抑制的政策。而且商鞅鼓勵男耕女織,凡是好勞動,生產糧食和織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賦稅。相反,對棄農經商或因懶惰而貧窮的人,連同其家屬罰作官奴婢。這些都是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4)“連 坐 法”:此法的內容是把民戶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組織起來,一家有罪九家舉發,若不檢舉,則十家同坐,不告奸者嚴刑重處(腰 斬),告奸者與戰場上殺敵一樣受賞。按照這種連坐法把全秦國的人民嚴格控制在法網之下,每一家每一人的行為都處在嚴密監視之中。這一連坐法對鉗制人民來說確是強有力的,後來
5、的封建社會中不少統治者都利用這一組織形式,以防止人民的反抗和不軌行為的產生。,公元前350年,商鞅公佈了第二次新法,其主要內容有:(1)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變法的 一重要內容是:“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這是重新調整行政區域,集小鄉為縣,建立郡縣制,設縣令等行政官吏。這就廢除了舊有官吏的分封世襲制,縣令由中央委派,權力集中到了中央政府。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措施。(2)由中央制定和頒發統一的度量衡。比如以商鞅方升做為當時的標準量器,此法有利於稅收和經濟交往。,徒木示信,商鞅擬好新法後,為了使人民相信,他讓人把一根三丈長的木桿豎立在國都的南門,懸賞有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七甲班张凯琳 19920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5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