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3(血液,1次课).ppt
《生理学3(血液,1次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3(血液,1次课).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Chapter 4 Blood,血液学小问题,你的伤口出血后容易止血吗?你献过血吗?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你知道“熊猫血”吗?,生理学 Phisiology,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血浆(1)含量:1L血浆中含有900920g水(9092),6585g蛋白
2、质(6.58.5%)和20g低分子物质(2)(2)血浆蛋白分类: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利用电泳法:白蛋白分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球蛋白分为:、球蛋白等,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3)血浆蛋白的功能营养储备功能运输功能:如载脂蛋白缓冲功能:如血浆白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分布参与机体免疫,如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参与凝血和抗凝血,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血细胞(1)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3、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量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即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正常成人:体重的78,或每千克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4050ml幼儿:含水量较多,体重的9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循环血量: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储存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液的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物理特性1、颜色: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动脉血含氧
4、丰富,鲜红静脉血含氧少,暗红血浆呈淡黄色,溶有胆红素2、比重:血液: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3、粘滞性: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血液:4-5;血浆:1.6-2.4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血细胞数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贫血:粘滞性下降大面积烧伤:粘滞性升高,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血浆渗透压正常成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 mmol/L(相当于770KPa),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无机盐和小分
5、子物质),即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80来源于Na+和Cl-,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此外,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1.5 mmol/L或3.3kPa),称为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75-80来自白蛋白,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的作用等渗溶液: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和5%葡萄糖,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血浆pH值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血浆pH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内的缓冲物质以及正常的肺、肾功能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包括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2H
6、PO4/NaH2PO4三个主要缓冲对,其中以NaHCO3/H2CO3最重要红细胞内还有:血红蛋白钾盐/蛋白质(KHb/HHb)、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KHbO2/HHbO2)、K2H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1、数量: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我国成人:男性(4.5-5.5)1012/L;女性(3.8-4.6)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b)我国成人:男性血红蛋白120-160 g/L,女性110-150 g/L贫血:血液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7、度低于正常2、形态: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3、功能:运输气体(O2和CO2)和缓冲血浆pH,前者依赖Hb完成,后者靠缓冲对,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比容正常男性40-50%,女性37-482、悬浮稳定性和血沉正常时红细胞下沉十分缓慢,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红细胞在1h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ESR越小表示悬浮稳定性越大健康男性0-15mm/h,女性0-20mm/h3、可塑性变形红细胞可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等,通过后又恢复原
8、状,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4、渗透脆性与溶血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乃至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渗透压与其周围的血浆渗透压相等如果将红细胞置于高渗盐溶液(如1.5%NaCl),细胞皱缩如果置于低渗盐溶液(如0.6-0.8%NaCl),则细胞膨胀盐溶液浓度降低到0.42%时,有一部分红细胞将由于过渡膨胀而开始破裂,将部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发生溶血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当盐溶液浓度降低到0.35%时,全部溶血,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
9、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1、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供应叶酸及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均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人每天需要20-25 mg铁用于红细胞的生成,但每天只需从食物中吸收1mg(约5)以补充排泄的铁,其余均来自人体铁的再利用缺铁性贫血: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机体却铁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生理学 Phisiolo
10、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每个人体内约有251012个红细胞,每24h便有0.8%的红细胞进行更新目前已证明两种调节因子分布调节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1)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依赖于爆式促进因子(BPA)的刺激作用(2)晚期的红系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对BPA不敏感,主要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3、红细胞的破坏(1)血管外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因此容易滞留于脾和骨髓中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吞噬后,将血红
11、蛋白消化,释放出铁、氨基酸和胆红素,其中铁和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而胆红素则由肝脏排入胆汁,最后排出体外(2)血管内破坏: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所释放的血红蛋白立即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进而被肝脏摄取,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数量和功能1、形态:有核无色、一般呈球形,在组织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2、分类: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前三者因胞质中含有嗜色颗粒,故而又总称为粒细胞,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3、数量: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4.0-10
12、.0)109/L,每天下午较清晨高,进食、头痛、情绪激动及妊娠期均明显升高,可高达34109/L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4、功能:对机体的防御保护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作血细胞渗出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为趋化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细菌、细菌毒素或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噬50以上的
13、白细胞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30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边集,粘附,游出,炎症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的趋化性,炎症部位,趋化,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1、形态: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无核,体积小,呈双凸圆盘状,当受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2、数量:正常成人血液中(100-300)109/L1000109/L,血小板过多,易发生血栓50109/L,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甚至出现出血性紫癜,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
14、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1、生理特性:粘附: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或血管断端暴露的胶原纤维粘着在一起的过程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在一起的过程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的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和血小板因子等活性物质排出,这些物质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于其磷脂表面,促进凝血收缩: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将伪足伸入血纤维网中,通过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形成止血栓,生理学 Phisiology,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生理,2、主要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止血功能通过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出血口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物质使血管收缩,减慢血流,
15、以利止血促进凝血块生成,也能堵住出血口达到止血目的(3)促进凝血过程释放血小板因子(PF),参与血液凝固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如I、V、XI和XII等)促进血凝过程的发生,生理学 Phisiology,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出血时间: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正常为1-3min,生理学 Phisiology,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三个过程)小血管收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血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5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