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17-有机含氮化合物.ppt
《有机化学17-有机含氮化合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17-有机含氮化合物.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7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碳-氮键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碳氮键(CN、C=N、CN),有的还含有NN、N=N、NN、NO、N=O及NH键等。本章主要讨论硝基化合物、胺类、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腈类。17.1 硝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得到的化合物,常用RNO2或ArNO2表示。,2,硝基是硝基化合物的官能团。HNO3(H-O-NO2)硝酸酯:R-O-NO2、硝基化合物:R-NO2。,按烃基的不同,硝基化合物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NO2):CH3NO2、CH3CH2NO2;
2、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2):硝基苯、-硝基萘。按硝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不同,硝基化合物可分为:伯硝基化合物(例如:CH3CH2NO2),仲硝基化合物(例如:2-硝基丙烷),叔硝化化合物(例如:2-甲基-2-硝基丙烷)。按硝基的个数,硝基化合物可分为:一元硝基化合物;多元硝基化合物。,3,硝基化合物的结构,氮原子外层有5个电子,硝基化合物的经典结构是氮原子与一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与另一个氧原子则以配位键结合。,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硝基中形成一个共轭键体系。共轭体系的4个电子(氮原子2个,2个氧原子各1个)离域在这三个原子之间,称为4电子3中心键。,图17.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4,硝基化合物的
3、制备烃类直接硝化1、烷烃的气相硝化,2、芳烃的硝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脂肪族硝基化合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一般是由芳烃及其衍生物直接硝化制得。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混酸)。,5,17.1.2.2 亚硝酸盐的烃化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还有亚硝酸酯副产物生成。,17.1.2.3 硝基甲烷的制备,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除了硝基苯是高沸点液体外,其余多是淡黄色固体,有苦仁气味,味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和浓硫酸(形成盐)。,6,液态的硝基化合物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优良溶剂,但硝基化合物有毒
4、,它的蒸气能透过皮肤使人中毒,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硝基化合物做溶剂。有的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类似天然麝香的香气,而被用作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定香剂。,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7.1.4.1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酸性,类似酮-烯醇式互变异构,7,所以含有-氢的硝基化合物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这个性质,可鉴定是否含有-氢的伯、仲硝基化合物和叔硝基化合物。,具有-氢原子的伯、仲硝基化合物都呈现酸性.pKa值:,硝基化合物失去酸性-氢后生成其共轭碱。,8,2、与羰基化合物缩合硝基化合物失去酸性-氢后形成共轭碱负离子,与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羟基取代的硝基化合物。该产物可以进一步脱水生成,-不饱
5、和硝基化合物。,3、还原在酸性介质中用金属(如铁、锡)还原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或催化氢化,直接生成相应的胺。,9,17.1.4.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1、还原硝基容易被还原,尤其是直接连在芳环上的硝基,还原产物随还原介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0,金属钠或铵的硫化物、硫氢化物或多硫化物,如硫化钠、硫化铵、硫氢化钠、硫氢化铵等,以及氯化亚锡和盐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的将多硝基化合物中的一个硝基还原成氨基。,11,2、硝基对苯环的影响硝基苯中,硝基的邻位或对位上的某些取代基常显示出特殊的活性。,12,由于硝基的吸电子诱导和吸电子共轭效应使得其对苯环亲核取代反应的活化作用,体现在其它亲核试剂进攻的情
6、况下。,苯环亲核取代反应的离去基团并不仅限于卤原子。,13,3、对酸碱性的影响:当硝基的邻、对位有-OH、-COOH等存在时,由于吸电子诱导(-I)和吸电子共轭(-C)效应的影响,将使酚、芳酸的酸性增强。如:硝基取代的酚pKa,当硝基的邻、对位有-NH2存在时,由于-I、-C效应的影响,将使芳胺的碱性减弱。但硝基对其间位的-NH2因只存在-I效应,故影响较小。,14,17.2 胺17.2.1 胺的分类根据氮原子上所连烃基的数目,可把胺分为伯胺(一级胺)、仲胺(二级胺)、叔胺(三级胺)、季铵盐(四级铵盐)和季铵碱(四级铵碱)。例如:,15,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胺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例如:,根据
7、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把胺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等。例如:,16,季铵盐或季铵碱可以看作铵的衍生物来命名。,胺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脂肪胺为固体,芳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固体。低级胺具有氨的气味或鱼腥味,高级胺没有气味,芳胺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芳胺易渗入皮肤,被吸收以致中毒。某些芳香胺有致癌的作用。,17,化学性质氨基是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氨基中的氮原子上含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以胺具有碱性和亲核性。氨基中的氮原子为不等性sp3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上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其余三个杂化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在芳香胺中,由于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键发生部分重叠,使
8、氮原子的sp3 轨道的未成键电子对的p轨道性质增加,氮原子由sp3杂化趋向于sp2杂化。因此,这对未成键电子对与芳环的电子可以形成p-共轭体系,使芳香胺的碱性和亲核性都有明显的减弱。,18,17.2.3.1 碱性1.脂肪胺胺与氨相似,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因此胺呈碱性。胺可以和大多数酸反应生成盐。,胺的碱性强弱可以用离解常数Kb或pKb表示。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胺的共轭酸RN+H3的离解常数Ka或pKa表示。,19,胺的碱性强弱除与烃基的诱导效应和空间位阻有关外,还受到水的溶剂化效应的影响。在水溶液中,胺分子氮上连接的氢愈多,溶剂化程度愈大,铵正离子就愈稳定,胺的碱性也愈强。,
9、综合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和溶剂化效应等的共同影响,脂肪族胺中仲胺碱性最强,伯胺次之,叔胺最弱。即碱性:R2NHRNH2R3N。,20,2.芳香族胺在芳香胺中,由于氨基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芳环的大键形成p-共轭体系,使氨基上的电子密度降低,接受质子的能力减弱,所以它的碱性比氨弱。,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次序一般为:脂肪族仲胺 脂肪族伯胺 脂肪族叔胺 氨 芳香族伯胺 芳香族仲胺 芳香族叔胺,21,17.2.3.2 烃基化 卤代烃可以与氨作用生成伯胺,伯胺作为亲核试剂又可以继续与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结果得到仲胺、叔胺,直至生成季铵盐。,季铵盐是强酸强碱盐,不能与碱作用生成季铵碱。若将它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银
10、作用,因生成卤化银沉淀,则可转变为季铵碱。季铵碱的碱性与苛性碱相当,其性质也与苛性碱相似,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22,17.2.3.3 酰基化脂肪族伯胺或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与酰卤、酸酐及酯等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或N,N-二取代酰胺。,芳胺只能被酰卤、酸酐所酰化,不能和酯类反应。,23,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酰基化反应来保护氨基。例如:要对苯胺进行硝化时,为防止苯胺的氧化,可先对苯胺进行酰基化,把氨基“保护”起来再硝化,待苯环上导入硝基后,再水解除去酰基,可得到对硝基苯胺。,24,17.2.3.4 磺酰化反应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伯胺和仲胺还可以和苯磺酰氯发生磺酰化反
11、应,生成磺酰胺类化合物,但叔胺不发生此反应。磺酰化反应又称兴斯堡(Hinsberg)反应:,利用兴斯堡反应可以鉴别或分离伯、仲、叔胺。例如:将三种胺的混合物与对甲苯磺酰氯的碱性溶液反应后再进行蒸馏,因叔胺不反应,先被蒸出;将剩余液体过滤,固体为仲胺的磺酰胺,加酸水解后可得到仲胺;滤液酸化后,水解得到伯胺。,25,17.2.3.5 与HNO2作用不同的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各不相同。,1、脂肪胺与亚硝酸的反应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先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族重氮盐,它立即分解生成醇、烯烃、卤代烃等混合物并放出氮气,在合成上没有价值。但放出的氮气是定量的,可用于氨基的定量分析。脂肪族仲胺与亚硝酸反应,生
12、成N-亚硝基胺。N-亚硝基胺为不溶于水的黄色油状液体或固体,有致癌作用,能引发多种器官或组织的肿瘤。N-亚硝基胺与稀酸共热,可分解为原来的胺,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鉴别或分离提纯仲胺。,26,脂肪族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只能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水溶性亚硝酸盐。,2、芳香胺芳香族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芳香族重氮盐稳定性较脂肪族重氮盐高,在低温(05oC)和强酸水溶液中是稳定的,升高温度则分解成酚和氮气,该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27,芳香族仲胺与亚硝酸反应,与脂肪族仲胺类似,生成N-亚硝基胺。,芳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在芳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导入亚硝基,生成亚硝化产物。,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17 有机 氮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5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