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ppt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李黎明,内容提要一、教学有效性的背景和思考二、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三、努力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四、开展教育科研与有效教学,一、教学有效性的背景和 思考,1、提出有效教学的背景,当前,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模式、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和质量。,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以后,教育发展的模式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进行转变。教育向何处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历来是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教育实践者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方式,并试图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如何有效地教学”、“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课改深入,“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面貌应该说已有了大的改观。在一波又一波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想、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以往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理论匮乏、方法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已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变。,但是,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仍然迟迟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
3、的机械学习中被销蚀、磨灭?,为什么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升,受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量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反而在逐渐萎缩,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在淡漠,而对教师、书本的依赖、盲从、迷信程度则越来越严重?,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什么依然时常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流行于课堂的各种理论、方法、概念、话语不断变换,但课堂的面目为什么依然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事实上课堂效率低下比较普遍,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存在,师生埋头苦干,但辛辛苦苦在做无用功。也就是说,经过了多年反复的教育改革,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如何开展有效果教学?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在教学改
4、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在课堂改革一派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系列关乎课堂生存与质量的深层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深刻的思考。,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模式方法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这些新的东西时,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这应当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些东西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智慧,因而并没有真正形成对教育现实的内在改变。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当前非常需要的是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2、课程改革中的深入思考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很
5、多新的观点,特别针对传统课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提出了改革,这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经过十年的一项巨大改革,进行总结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叶澜教授认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缺乏静下心来追根究底研究问题的耐心。教育真正深度的理论问题在哪里?这是教育学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现在我们教育的规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异化:“文革”前是被政治异化,这些年被经济异化。教育方面的主张基本上是经济学家拍板。,他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学家的声音还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教育的内涵被异化,那么再大的规模、再完善的结构,也未必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教育内涵被异化应该引起
6、充分的重视。,从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一系列文件、规定以来,已经过去整整十年,肯定、赞扬和怀疑、批判之声不绝于耳。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论和不满已发展为“应宣布课改已经失败”、“推倒重来”的地步。中国近百年来,三次教育思想引进的历史结局似乎又要重演。,有的教授认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哲学观念问题,有的是学风问题,有的则是缺乏相关学科知识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是错误的,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是偏离的,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是缺失的,课程改革的训练是片面的,课程改革的研究行为是放任的。,有老师把课程改革概括为:“专家叫好
7、,教师叫苦,学生喊冤。”把课堂教学概括为“四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四虚假”(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在课堂上有一些突出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有位校长把课改的历程概括为:“雾里看花,热情高涨;水中捞月,困难重重;面对现实,理性思考;乘风破浪,走出困境;柳暗花明,稳步前进。”,我们要做到的是必须独立思考、不为现象所迷惑,不为时尚所蒙蔽,更重要的是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负责,为教师负责,因为我们身在第一线,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不是一个个学术问题可以慢慢探讨、争论。,正因为如此,学校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刮的是东西南北风,不管开展
8、什么改革或变革,教师专业发展一定要咬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放松。必须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分析研究上。,我们应明确一点,不管开展什么改革或变革,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咬定课堂教学不放松。离开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教书育人都成了空话。,新课程的推广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大量听课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其中,课堂教学
9、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二是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
10、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量。,但每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在课堂上,教师言过其实夸奖充斥课堂。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
11、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四是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很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五是以人文教育代替语文阅读教学,将语上成了思想教育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离开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过于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期望自己动情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某句话抒发情感,由此造成学生脱离课文内容的漫无边际的空话、
12、套话充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只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中的思想。而对学生表达中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关注甚少。显然,这是以人文教育代替语文阅读教学的结果,语文课成了思想教育课。,六是不分情况,一律分组讨论,把“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问需要,一概分组合作,不仅人文学科要分组讨论,而且数、理、化课也要讨论,不仅对教学的难点、重点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讨论声使
13、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七是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乱,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八是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以沉着、自信的心理状
14、态去面对学生,却缺少超越教材,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九是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却说得多、做得少。,十是为了“课改”把知识和技能抛在一边。如美术教育,要纠正原来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倾向,但并不是把技能和知识抛开,让学生随便发展。美术教育离开“术”的教学去空谈“美育”和“人格”培养是一种幼稚的十分有害
15、的观点。以这样的观点去上美术课,必将大大降低美术教育的专业水准,从而从根本上动摇美术课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育课教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忽视体育知识与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降低动作难度和运动负荷,过于注重游戏性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生活化倾向明显,各种非运动技能内容或活动如健身、民族体育活动选入教学内容等,其结果是学生的体能和体质减弱。,课堂教学中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3、还原课程改革的本意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16、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在实践中,出现了不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达成需要,不顾课堂教学效率,盲目地、随意地运用探究的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特征。为用而用,表面热闹,没有实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而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一成不变,完全丧失了创造性。,相当多的教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能否运用产生疑虑,他们不清楚“新教育行为的实施中,是否还能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
17、或做法。如果保留了,算不算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疑虑的产生排斥了接受式学习方式。由于认识的迷茫,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由于课程标准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只提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而且在新课程推广和评课中也以是否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衡量一节课的好与坏,一味推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造成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是代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适合于特定的学习内容和特定的学习阶段,对不同的学习者其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运用不当,“会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造成和扩大学生的两极分化。现在必须重新认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应当理清两者之间关
18、系。,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普遍存在削弱和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现象,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不能因此而削弱和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成长中的不成熟的主体,无论从知识、经验和阅历上讲都是很肤浅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健康成长。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和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教师用的最多的话语是。用你喜欢的形式读”、“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等等。对此,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吗?这样教语文,学生能学到什么?为此,不少教师
19、呼吁:语文课要有语文昧!”,课堂教学应当是很朴素、很真实的工作。于漪老师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有无受到情感的传染。因此,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才能保证有效,避免负效。,如果为了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不作分析和归纳总结,而只是一味地给予肯定;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亦很少指正,丢失了教师应有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最原始的职责。,另外,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改革的导向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还涉及到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
20、价,利益攸关。教学质量评价,特别是终结性评价,由于具有很强的甄别功能,具有高利害性,因此,其指挥棒作用最为突出。,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认为“评价不改变,新课程改革难免流于形式”。几年来,虽然有关部门给予了关注,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实验的问题仍较突出。,二、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 征,每位老师每节课的时间相同,但为什么优秀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力强,成绩好,学习习惯好又学得轻松快乐,这里就涉及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的首要问题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达到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课堂教学 策略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5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