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已知到未知.ppt
《有效教学从已知到未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从已知到未知.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教学:从已知到未知,一、关于有效教学,1.什么是“有效教学”?2.为什么重提“有效教学”?3.“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钟启泉),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
2、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1978年,人民日报),谁都知道今日的语文教学正如“煤的形成”,无论教师和学生付出多少,到头来得到的只是“一小块”。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人们却没有勇气从自身的弱点进行反思。大家把原因归咎于考试体制,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卸掉了。我要明确地说不是考
3、试体制造成今日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语文教学质量搞不上去归根结底是语文界对自己的教学缺少理性认识,换句话说,人们还不能进行理性教学。徐江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2005年,人民教育),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之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2)有效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5)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之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对象”意
4、识“全人”观念以学为本因学论教,(2)有效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应强调师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防止“浅读”“曲读”“误读”的蔓延。这是多重对话和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更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更多地强调从“我”出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所谓“支援”,就是从旁对于主体发展以支持和援助,而不是自唱主角的“传授”。李维鼎提供“语言支持”:语文教师的作为,(
5、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克服七“不”一“无”的现象:不给时间(思考的时间)、不给材料(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猜)、不交锋(自说自话)、不辨别(只要说出来都对)、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疑难和矛盾)。,一位曾教了30年物理课的澳大利亚中学教师说:,“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
6、提供支持”,郑桂华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经历的三个阶段,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我觉得自己经历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再到“实施语文课程”这三个阶段的转变。所谓“教课文”,就是把课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课文里写什么知识,教师就讲解什么知识;考试中就检查什么知识。比如那时候教晋祠,就让学生按照课文里描写的情况,去了解晋祠的结构布局、建筑特色,并学习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教荷塘月色,就让学生体会荷塘是如何的美,找哪里是比喻,哪里是拟人这样来教语文,感觉好像不是怎么难,但时间一久,就走进了机械肤浅地诠释课文内容、零碎地教授语文知识的模式,不要说学生学得没劲,连自己也感到厌倦。后来,在教学实践和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教学 已知 未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5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