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docx
《《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 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与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纵向条 形统计图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那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 例子一一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民 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 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
2、题,在新问题 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 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鼓励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 长和才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分页代码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 此销量开始下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 第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 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
3、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 用数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列式:1243=1534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3学习估算方法。(1) 1243 如何估算?生 1: 1241201203=40124340生 2: 124=1204 1203=4043140+1=41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 对问题的合理解决。(2)学生独立估算:1434-生 1: 143-1601604=40143440生 2: 1431201204=
4、30143430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 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 算。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 间?第1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O生1:200Q2102103 = 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生2:200 QI801803 = 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生3:200=180+201803 = 60203660+6 = 66最多能买66(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 200
5、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第2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2生 1: 1852002004 = 501854g50 最少需要 50 间。生 2: 1851601604=40185440 最少需要 40 间。(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 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 么?(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 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五、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6、?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教学设计说明:“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 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 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 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 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 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 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 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
7、过对买“笔记本”和、“解 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 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背景材料:分页代码设计思路: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投影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东、西、 南、北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深省一之间的指方向等互动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 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 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
8、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 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对 学生渗透常识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和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教学目标:1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 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思考过程。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
9、213页。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用集合思想方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 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 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 对直观图有明确的认识。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 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 圈,而本节
10、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一 定要设计好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分散难度,使学 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 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从统计“上、下学期 获得五好小标兵”的人数及“获得跳绳比赛奖与数学竞赛奖”的人数这两个学 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我以此作 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
1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预设过程:一、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 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法。(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二、创情引发冲突1 .创设生活情景,引出图示法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表现优秀,被评为五好小标兵。现在老师把他们 请上台来。上学期的请到左边集合站一圈,这学期的请到右边集合站一圈。认 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在学生说了他们的表示
12、方法后,老师介绍聪聪的图示法。用2个椭圆表 示。为下面的问题解决做铺垫。)2 .引发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了跳绳比赛和数学竞 赛等。请获得跳绳比赛奖的到左边集合站一圈,数学竞赛奖的同学到右边集合 站一圈。(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 值。2个问题的创设,由易到难,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准备。符 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探究新的方法1 .引发思考:这几个同学获得了 2项奖,他们应该怎样站好?2 .让学生想办法并汇报。(在学生想出站法的基础上,让
13、学生说说每一部 分学生表示的意义。)(此时,让学生说意义。因为他们参与了活动,所以容易理解。)3 .引出用图表示的方法:你们能用像题1这样的图表示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体现学 生个性化的思维。)(如果学生不能表示,老师介绍。)小精灵聪聪的画法是数学家韦恩发明的,因此叫韦恩图。你们想知道吗? 请大家仔细看。XXX这几个同学参加了 2项,所以,左边圈里有他的姓名,右边圈里也 有他的姓名。为了更简便、清楚地表示重复的人,小精灵聪聪把他们的姓名写 在中间,只写一遍;然后把圆圈像这样画过去。这样一来,一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呢?4 .理解图示的意义。让
14、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思。如果让你参加,你会获得什么奖,你的名字应填在什么位置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观察、尝试、独立思考、互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 适时引导和变换方式,让学生经历用图表示的过程,理解图示的意义。)5 .比较表与图的不同,体会图的作用更简便、清楚。你们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直观图,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用图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观、更清楚。特别是很容易看出 谁重复了。)(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用图表示的认识,感到图示更直观、更清楚。)6 .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请大家根据图示用多种方法解决“获得两项竞赛奖的一共有多少人? ”并 互相交流想法。再指名汇报解法和想法。(能根据直观图灵
15、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7 .小结注意点:现在明白了吗?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四、用新方法解决问题1 .买菜问题我们学校非常注意同学们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的菜都不完全相同。 这是班上的2个小记者调查的近两天的买菜情况,请大家把图填写完,并计算 食堂这两天一共买了几种菜。(先完成后指名汇报)4月11日4月12日4月11日4月12日2 .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自主解决他们自己收集的实际问题或书上的习题。3 .辨析:小名他们小组有12人一起打扫卫生。小名统计了一下:有8人扫地,8人 擦窗子,其中5人既扫了地又擦了窗子。小名统计的对吗?(
16、练习设计注意生活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使学 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五、课堂小结:今天所解决的总和问题与以前的不一样。大家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还有 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呢?(小结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 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一发现规律一形成方 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 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2 .在探索求长
17、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3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 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一、复习导入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 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
18、关面积 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1 .交流。(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 .展示交流“全铺”情况。(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 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X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 3呢? 一共 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
19、,谁和他的方法一 样?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 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 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 积。3 .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 了。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 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
20、进行修改。4 .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 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 .探究更简便的方法一一间接测量方法。(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 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 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
21、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旧方法 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 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6 .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9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6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样列式?(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 式。)大家共同研究
22、,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生思维 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三)归纳公式(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板书)。(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 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1 .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2 .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 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3 .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
23、: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 “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题一直 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一发现规律:间接测量方法一形成方法:总结求长 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 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 们会继续学习。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有关“面积”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 力。在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单的数据分析 简单 数据 分析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4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