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更新改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城更新改造.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发长的全过程就是 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城市更新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然而,真正使城市更新着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并将其作为一门社会工程学科提出,则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随着近年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现代城市更新已被看作是整个社会改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学科领域亦日趋广泛。,第九章 旧城更新改造,第一节城市更新的基础理论,城市随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日益丰富。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是作为礼仪军事政治和商业中心而发挥其作用。除了个别例外,但是城市的规模较小,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简单,发展极为缓慢,并且只是基于
2、地区性的,而不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职能。工业革命的巨变,导致了农村和整个城市生活的深远变化,城市的含义和形式变的更为广泛和更为丰富。一 城市的发展演变 一 发展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 的相互作用。1 变化动因 城市结构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 社会 经济 和文化背景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变化动因主要来自社会生活需求 区位变化条件 文化价值观念改变 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 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在城市高度发达的今天,引起变化 的原因日益繁多,但在所有这些变化动因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城市经济结构变化将会带
3、来城市结构全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变化。,产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发展冲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桎梏,社会化大生产促使城市性质和结构变化根本变化,成为工业生产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技文化中心以及行政管理中心。2 变化制约 城市的发展总是以原有的城市结构为基础。现存的城市结构形态是在经历了历史性变迁,在不断的更新改造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形态特征,其原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结构的适合度往往构成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往往存在一种维持原有结构的秩序化组织的趋势,这种惯性也会对城市的发展构成一种制约。二 发展的内在机制 1 调节机制 结构的协调和功能
4、的协调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应保持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发面,功能的变化往往那个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迅速与之配合。否则,城市持续发展难以实现。这一过程受到两种调节机制的作用。1自发调节机制 城市原有结构具有内在的和潜在的多种功能,当外因改变时,内因也跟着改变,在城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的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种功能潜能,取得和新功能的相互适应的关系,这种调节十分自然,而调节过程较为缓慢。,2 结构功能相适调节机制 尽管城市原有结构具有弹性。但仍然受一定的外因制约。这时只能通过结构和功能在变化上
5、的相互配合来进行调适,需要城市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按新的功能要求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并经过磨合和协调之后建立起一种新的动态平衡。2调适方式在系统论的角度看,所谓城市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就是城市各系统及其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调适。根据调适的不同层次,可大致归纳为两种方式。1结构性调适城市结构对城市运行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根据结构调适的程度不同,结构性调适分为三种情况。1)结构复位 2)结构重组 3)结构变更2功能性调适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紧密相连。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结构在运行中发挥出来的作用,由于城市结构状态的不同,功能性调适有两种情况。1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性调适2结构不协
6、调基础上的功能性调适,三变化的形式和过程1变化的形式城市在发展演变中,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关系中表现出如下一些基本形式。1)继承与延续2)变异与更新3)中断与衰退2变化的过程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分化和整合之间相对位性相互作用的过程。1)分化 2)整合二城市的老化衰退一)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原有结构形态受外部变化动因影响,其内部组织系统将发生变化,开始进入分化状态,由于城市是有各个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城市整体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城市系统极为复杂,在子系统和子系统的相互变化中有不相协调和不相适应,导致城市原有功能出现混乱,系统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城市
7、发展呈现出一种复杂景象:快速夹杂着缓慢,增长伴随着衰退,连续伴随着间断。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可归结为时间滞后和过度发展。,1时间滞后时间滞后是由城市系统的异致性和不均匀性造成的。2过度发展过度发展是没有考虑到城市结构的发展限度,发展超过其最佳极限,使城市整体机能的失调,引起衰退。2衰退的典型类型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衰退,其衰退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物质性变化2结构性衰退3结构性衰退三衰退的更新方式城市衰退是变化动因和变化制约两方面力量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需要我们透过城市衰退的表面现象,探询隐藏在其后面的产生根源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旧城原有结构形态及其对
8、外部环境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城市衰退的本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原来的中心区开始衰落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为了解决这一整体性的城市问题,西方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一场城市更新运动。,第二节 国外城市更新概况,一 思想渊源早先的城市更新受”形体决定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面对城市出现的衰退现象,纷纷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并将其伏诸实施.其中几个比较经典的是奥斯曼的巴黎改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及柯布西埃和他为首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现代城市”
9、等.例如,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理论,倾向于扫除现有的城市结构,代之以一种崭新的新理性秩序.这种理论所遗留的影响的是当初提仪者从未想到的,这种思想在二战后的不同城市重建.更新和扩建中,酿下了苦果.面对屡屡失败,许多学者从现实出发,敏锐的发现用旧的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整体规划来改建城市的致命弱点,开始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和探索,担负起了破除旧观念的任务.简.雅苛布1961年的著作,从美国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出发,调查了美国根据现代城市理论建造城市的弊端,对大规模改建进行了尖锐地批评.他主张进行从不间断的小规模的改建,认为小规模改建是有生命力.有生气和充满活力的,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并提出了一套保护和加强地
10、方性邻里区的原则.,“简雅各布的书对城市规划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但我们将不得不和它生活在一起。”美国公职规划学会(APAO)会长丹尼斯奥哈罗,1962“这本书出版已有35年,但它仍然是一部关于城市如何生存,规划师如何幼稚地破坏良性运行的城市的经典著作。”亚马逊(Amazon)书评,1996“这或许是城镇规划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纽约时报,1998,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布斯(2006-4-25)2006年4月25日,著名城市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医院去世,享年 89岁。她在1961年完成了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经出版便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经
11、典名作。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对于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极具借鉴意义。,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
12、城市。,罗和凯特于1975年写出了一部颇有影响的论著,从哲学角度上抨击了那种追求完整.统一.收敛的总体设计,他认为西方城市是一种小规模现实化和许多未完成目的的组成,那里有一些自足的建筑团块形成,小的和谐环境,但是总的画面是不同建筑意向的经常”抵触”.他认为我们应该向这些有益的经验学习,提出建筑师作为”杂家”的设想,既拾起已被抛弃的项目,给之以新用途的人,以一种”有机拼贴”的方式去建设城市.P.霍尔于1975年发表一书.在书中作者对从18801945年城市规划的先驱思想家们作了客观的评价,他认为这些规划只在意编制蓝图.没有想到过程.他还尖锐的指出:”这些先驱者都是十足的搞物质环境规划的规划师,他
13、们是从物质环境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他还明确提出”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如亚历山大.哈普林等也都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提出用大规模计划以及形体规划方式来处理城市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应付人类需求不断变化的致命弱点.同时,他们不约而同的 讴歌传统的渐进式城市规划和改建方式对社会.文化.历史和人文的高度关怀.并不同程度的致力于这种方式在现代概念上的应用和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城市更新规划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更新从开始的大规模拆除重建为主向以谨慎渐进式改建为主变化.,二 政策演变在而次大战后的城市重建中,推倒重建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认为是解决住房
14、问题和提高住房水平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反思,推倒重建的”明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和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推倒重建不只是一种代价昂贵的改建方式,而且也常常是一种难以满足邻里居民继续的改建方式,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曾十分深刻地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年代里,特别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相当一部分的城市改革工作和纠正工作-清楚贫民窟,建立示范住房,城市建筑装饰,郊区的扩大,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究竟原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城市衰退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并非是一些战后
15、重建初期出现的诸如房屋破旧,住宅紧张等物质性表象和社会性表象的问题,而是因为”过渡城效化”而引起的更为严重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深层问题.(一)社会问题社会混乱在西方许多国家的城市中变得日益严重,构成邻里恶化的直接导因.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总是与过去存在很大区别,过去的社会问题主要呈现拥挤不堪和环境恶劣等特征.现在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则是吸毒恶习和大量的移民浪潮.吸毒恶习在西方国家都被看作是城市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它是社区罪恶的起因和邻里衰败恶化的征兆,邻里出现吸毒恶习常常表明邻里的活力和吸引力在逐渐减弱,而且吸毒恶习还会造成罪恶滋长和社会混乱。,社区邻里逐渐为那些缺乏财力的人所取代
16、,并且伴随社会问题的加重,贫穷人的数量的增加,最终导致这一地区陷入衰退的恶性循环.(二)移民浪潮城市邻里区的快速衰退还与移民新浪潮的到来有关.一个邻里区及它的住房总体通常具有象征性的价值,是归因与其舒适的环境.已确立的社区感情或名望,这些都是不可轻易取代的.对于大量的城市移民内迁,由于内迁的移民是以贫穷和缺乏社会灵活性为其特征,而且他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还存在的语言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种族的转变常常公开的和暗地里受到抵制,邻里区和城市当然试图排斥,对种族转变的抵触和采取排斥行动在西方的城市中往往是不满和冲突的源泉.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许多国家出现的城市骚动及种族冲突就是与大量黑人内迁
17、的浪潮有关.(三)经济萧条经济萧条也是城市社区邻里衰退恶化的直接导因.由于西方许多大城市采取城市建设向郊区分散化的政策,致使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移向郊区,此外,由于全球性的经济恶衰退,自1980年起,英美等先进国家的局势变得更为严峻.造成内城出现城市机能衰退.就业机会短缺,商业设施投资缩减,环境品质低落等严重问题.,由此看来,社区邻里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西方许多国家大城市的最为关键和最为严重的问题,正是由于社区邻里内部出现的社会混乱和经济萧条,导致了社区邻里的衰退.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许多国家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并逐渐获得共识:城市更新不可能惟一趋向物质转变,它必须涵盖更广泛的社会改良和经
18、济复兴,必须更多的注重政策制定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复兴城市方案和对策.譬如优化城市设施布局,减低服务成本,刺激城市就业等所有这些对内城的衰退都起到了抑制作用.纵观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演变,可看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向:(1)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2)城市更新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城市更新工作发展成为制定各种不可分割的政策纲领.(3)城市更新方法从急剧动外科手术式的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
19、分阶段和适时的谨慎渐进式,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城市发展目前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复杂 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产业革命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解放后,中国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其旧城仍不同程度地反映计划分配和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城市结构特点.中国真正意义的产业革命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因此.中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第三节 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及特征,一,简要历史回顾我国旧城更新改造是从194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
20、展过程,表现为若干阶段.解放初期:“一五”时期“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过去我国旧城普遍存在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短缺,名胜古迹绿地遭受破坏等严重问题,改革开放后,这些问题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当由于城市原有结构总是保持稳定性和趋向和难以改变的惰性,以及问题的面广最大,一些历史上积累的旧矛盾和旧问题,几重难返.,且不断的在新水平上再现和演化.主要反映在土地配制低效益日益突出,住宅拥挤和房屋破旧仍十分严重,基础设施滞后和不足与日俱增,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丧失有所加重等方面.与此同时,在城市
21、进行整体结构转变过程和原有城市土地进行大规模转换的过程中,许多新问题也已初见端倪.,(一)居住搬迁不当带来社区解体(二)开发超强带来居住环境恶化(三)容量过高带来基础设施超负荷(四)工厂迁移不当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活不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它常常造成”建设性”破坏,导致城市历史风貌和特色的丧失.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起步阶段,由于仍有一部分人片面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妨碍城市经济发展,常常急于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和发展经济,忽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至由此演变成破坏性建设行为.客观现实表明,中国的城市发展处在千载难逢良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和危机这些困境和危机,即是历史
22、上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又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严重扎障碍;既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的特征,又有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曾遇到的某些现象,它们是一个客观历史与现实的延伸和发展.作为城市更新和现代化进程而得以迅速改变,.这就决定了中国城市更新与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三,现阶段中国旧城更新改建的本质内涵 现时期中国旧城更新改建较之以往,无论在其性质,目标,还是在其内容,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开放时,中国城市更新的动因主要是阻止城市物质性老化,如清除危旧房,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条件等,而现阶段城市更新的动因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化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改革前的 中国城市是沿着一条”排斥”市
23、场的道路发展的.城市成了自我服务的工业生产体系的集聚点.在国家的计划和经济社会组织工作中,没有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体制也不合理.城市建设和管理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城市积累了大量问题.现阶段将城市真正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极,势必需要从总体上推进城市结构的变革.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将顺应世界趋向,逐步由原来的”二,三,一”模式转向“三,二,一”模式.这一变化促使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处于城市中心的旧城区,作为黄金地段,必然成为第三产业集中地区,使原以居住为主,虽分布着商业服务设施,但并不发达的旧城区得到更新改造真正成为城市的核心.相应地,我国城市土地出现了大规模的转换,也促使了原来土
24、地用途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不合理现象发生改变,需要更多地遵循城市土地区位价值规律,按其所在位置所取的最高租金进行最优化配置.,因此,中国现阶段旧城更新改建的实质就是基于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这一宏观背景下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大变动和重新建构.它不仅面临着过去大量存在的物质性老化问题,而且更交织着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继承和保护问题.从深层问题上,城市更新改建应被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应面向提高城市活力,推进社会进步这一更长远全局性目标.其总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功能,达到城市结构调整,改善
25、城市环境,更新物质设施,促进城市文明.,第四节 城市更新的系统规划,城市更新的概念: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更新规划的整个过程始终贯彻系统论思想,并运用系统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组织等级原则控制和引导城市更新的开发建设.以保证其顺利进行.根据系统理论的动态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城市更新的规划控制中建立一种反馈协调机制,并且要处理好近期更新与远景发展的关系,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无视今后的发展.根据系统控制理论,把整个复杂的城市更新规划系统划分为三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和控制体系.,一,更新规划的评价体系更新规划的评价体系是城市
26、更新规划控制系统的信息感觉器官,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负责收集和评价更新地区历史的现状资料,为更新目标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第二,对初步形成的旧城更新规划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最后的目标决策提供咨询.第三,对更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了解更新目标的实施进程,为下一步的城市更新提供信息.(一)评价因子:影响城市更新的诸多因素.(二)根据评价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城市更新的评价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现状评价-分析和评价旧城生活和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确定现状综合评定值.规划评价-评价规划目标针对现状的改进程度,确定更新方案的综合评定值,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更新评价-评价规划
27、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更新后的综合评定值,以及下一步改进的因素.从规划控制的系统结构来看,评价体系对于城市更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讲,其意义在于三个方面.现状评价是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的起点.一方面,它可以总体上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在整个旧区范围内界定更新的对象,排列旧城更新的先后次序.,另一方面,针对具体更新区域的不良因素进行罚分评价,为下一步制定更新目标提供充分的现状信息.规划评价是确定正确的规划目标所依靠的有力手段,它不仅可以对单一的目标进行评价,以确定它是否符合规划的原则和旧城更新的实际需要,而且可以对多种规划方案和目标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选出最为合理的方案和目标.更新评价是对于更新以后
28、的城市形态进行的检测.它一方面对前一阶段的规划目标进行检验,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规划控制提供新的信息.二,更新规划的目标体系城市更新目标体系是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系统的决策单元,它根据评价资料和城市的发展战略及其他有关信息,从整体上为城市更新规划目标,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对目标进行补充和修正.目标体系是整个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的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城市更新的方向.在城市更新目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两个主要问题:其一,目标体系应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这是保证城市更新规划高质量实现的关键,其二,目标体系对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应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其目标可以不断调整.(一)目标特征(二)确定原则城市更新是一个为城市的持续
29、发展对城市进行自觉的机能调整与更新,并促进城市向综合社会效益集约化递进的过程,城市更新应遵循城市发展总的客观规律,应坚持系统观,经济观.社会观和文化观等原则.,系统观 系统的城市更新并非包含城市更新内外联系的所有因素,而是视城市更新为统一整体,从各组成系统部分及其相互之间存在关系的全部出发,寻找系统最佳存在状态.坚持城市更新的系统原则即坚持城市整体效益高于局部效益之和.经济观 目前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这就要求在城市更新中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既是要把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发展城市经济作为城市更新目标确定的原则.社会观 以社会观进行城市更新的总目标既是为社会各阶层人,提供和创造一个良
30、好舒适健康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满足他们各自需求,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文化观 文化观既是要求城市更新应从文化高度来认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在城市更新中坚持贯彻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并具体加以深化和落实.三,更新规划的控制体系城市更新控制体系是城市更新控制系统的操作监控器官,它负责照规划目标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对城市更新的实施进程进行切实的控制和引导,最终实现预定的更新目标.控制体系是整个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的核心,可以说它既是城市更新规划目标的延续和引申.又是控制管理的直接依据,它决定了整个城市更新是否能顺利地实施.城市更新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应保持一定的
31、适应性和灵活性,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补充和修改,(一)基本概念“规划”的完整理解:一是指刻意去实现的某些任务,一是指为实现某些任务把各种行为纳入到某些有条理的顺序中.实际上,一种是说规划所包括的目标和内容,另一种是说规划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二)内在构成控制体系的内在结构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眼光来看,任何城市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行为活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括了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主要作业.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的营建控制一般地也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1.用地
32、使用控制2,环境容量控制3,设施配套控制4,建筑建造控制5,城市设计引导6,行为活动控制城市更新规划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连续决策过程,规划控制的各个阶段和各种组织机构都是相互联系的.在这种连续性的规划机制中,对于更新过程的控制比更新状态的控制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种局部的”状态”都已经融合到整个旧城的更新发展过程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空间扩展图(19491994 年),在北京城市边缘区,自从 1953 年以来出现了快速的空间蔓延,城市建成区从 1949 年的 109km2 扩展到 1978 年的 340km2。首先,在 19531957 年间,一些新建的制造业集中布局在老城区的外围,形成与老城区
33、相毗邻的新建成区;其次,在 1958 年,根据消灭三大差别的设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2 个分散集团被布局在北京的近郊区。,这种分散组团实际上是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统一体。从此,北京城市总是围绕这 12 个分散组团模式发展。自 1978 年以来,在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向蔓延愈益明显,整个城市沿主要干道向城市边缘区和近郊区扩展,建成区面积已由 1980 年的 340km2 扩展到 1994 年的 466.98km2,北京市的旧城更新(19841994 年),城市内城用地更新与改造的真正推动力来源于城市自身的发展,更具体地说来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由于城市土地有偿制度的实施,城市地价分
34、布以中央商务区为最高点依次向外递减的规律开始起作用,,北京城市内城更新与改造呈加速发展势头,出现了明显地有计划地进行旧城改造的倾向。北京市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从最破最危险的地段开始,由易开发地段到难开发地段,从旧城边缘向中心转移实施,旧城改造图片展示1-对于街区与四合院的保护北京菊儿胡同的保护与改造,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当时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式的危改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与楼房单元相结合,组成住户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增加了原传统四合院住房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
35、等现代设施。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延续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住宅胡同的传统结构;继续保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其建筑外观尽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当时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改建筑。菊儿胡同,吸取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在建筑形式上,建筑师借鉴了南国建筑明朗亲切的色调,带给北国一丝来自水乡的清新秀丽。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
36、统一,保持了城市文脉的延续性。,旧城改造图片展示2-众多老字号何去何从北京大栅拦的保护与改造,作为传统的商业街,大栅栏的衰落并不是短期行为,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阵痛”。大栅栏走向衰落主要经历两大时期。1958年到1965年,公私合营改造后民族工业受到冲击以及前门火车站的动迁,给大栅栏沉重打击。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更是江河日下。首先,前门大栅栏的市政建设滞后、交通落后;其次,大栅栏地区的商品更新换代速度特别慢,更新速度与时代有很大距离。由于商品滞后,年轻人也 就不再光顾大栅栏了;再次,长期的计划经济让大栅栏的商家有了一种惰性的经营模式,不想在经营上进行创新开发。北京的城市空心
37、化速度加快也是大栅栏衰落的重要因素。“大栅栏地区正处于市中心,二环内人 口正以每年7.9%的速度递减。而老商业区的繁荣50%靠本地居民。”,根据宣武区政府的设想,前门大栅栏地区今后将被建设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区暨国粹商业精髓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栅栏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是给予外国投资者买断经营权的补偿方式。引入外资进行基础设施改 后,规定多少年之内,经营所得归投资方所有。规定时期过后,所有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收归国有。根据大栅栏的 建设目标-与旅游业的共同开发来完成。大栅栏里面已经上市的资产状况好的企业,他们可以发建设债券,委托他们发建设债券,帮大栅栏地区募集建设资金。最后,由于大栅栏地区建
38、筑物不能高于四层,所以开发商投资这里想收回成本很困难,因此为了吸引外商投资 现在鼓励外商往地下开发。,旧城改造图片展示3-华宇广场: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我们谈到旧城改造的时候,最为复杂的就是对文化的保护.保护文化的时候很多时候是请外国人来做设计,其实是不恰当的,或者也是有意的,对女性的美的判断,东方和西方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文化也是一样的,他想保留他想看的部分,可能他想看的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想展示出来的东西,这是很复杂的。刚才冯总提到一个重庆磁器口,很喧嚣的商业活动,其实那个地方在当年没有公路、火车的时候,它是嘉陵江上的主要码头,喧嚣就恰恰是历史的本源,它本来就是很繁华的,但是现在来说是无意识
39、当中的,因为文化保护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护它,我们旧城改造通常情况下欧美标准都是要给这栋建筑物赋予某种功能,有盈利的可能这样才保护下来,就好象国外的有些城堡,一分钱都可以卖给你,但是你装修还要花很多钱,还要交物业税,现在像我们磁器口这种地方,可能是非自觉的,但是它就是历史的本源。我认为应该很坦诚,应该是多方位的,不要相信专家,因为专家是少数人,像中国的文化,很多城市是千篇一律的,千篇一律恰恰就是中华文化,因为我们在几千年以前就是一个中国了,语言相同、字相同,就是统一,统一的结果你能另搞一个吗,比如举个例子来说,批评某某地方的官员,他那里的广场比天安门广场海大,马路
40、比长安街还宽,好大喜功,但是事实上那个地方比如5000万人口的城市,他就应该比天安门还要大一些,因为它有这个需求,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文化就是同一个文化,所以千篇一律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原貌,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要轻易相信专家的意见,也不要相信商人的意见,应该广泛的参与,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展示一个什么面貌给社会,我们把它留下去,因为古老的文化,我们破坏掉古老的文化,我们经常会有意识的破坏掉,举个例子来说,我大学学过地质学,沉积岩是很古老的,一层一层展示出来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很古老,都是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东西,我们现在生产水利就要把它破坏掉,改造,粉碎它,变成新的形态,我们没人说
41、,为什么没人说?山形破坏了,古老的岩石破坏掉了,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它的保留对我们人类意义不大。这需要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说我们老是要修改,规划不长呢,也是因为群众的意见,有的时候小孩子都应该参加文化的保护,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代人认为这是文化,我儿子可能就不认同,他上来就给你革命掉了,如果不广泛的参与就可能不能延续的时间很长,必须要这样做才行。北京师范大学不动产学院教授、京师大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 胡江,名家看法,作为重庆旧城改造的十大项目之一,其开发建设使沙坪坝中心区域的城市形态发生了跃迁式的质变,是一个集景观、购物、休闲、娱乐、食膳、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综合社区都市楼
42、盘。华宇广场地处统领重庆商业半壁江山的沙坪坝区繁华核心地带,由11幢建筑通透性围合而成超大型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6万平方米,商业及配套14万平方米。华宇广场四周环绕三峡微缩景观、名人雕塑苑、绿色艺术苑和商业步行街,多家金融商贸机构、著名大中小学聚集周边。华宇广场不仅已成为沙坪坝区更成为重庆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有关人士及领导同志盛赞其为重庆的“小香港”。,华宇广场拥有以下四大特色:中心主城区开发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集中绿化面积最大、城市景观最好。华宇广场打破传统楼盘功能单一的局面,首创重庆“一站式消费理念”,创造了一个全新住宅和全新商业共生的地产项目。,全国旧城保护与
43、城市更新(改造)高级论坛组委会负责人 冯卫平重庆是这样的,它有一个磁器口镇,那个地方还是很有特点的,因为那条镇也很古老,它保护得是不错的。但是它那个保护有一个问题,我感觉有点过分的商业化,大家都在里面拼命的叫卖各种各样的东西,,进去看了以后,这条街的风貌基本上是保存了,就是市场化这种味道,失去了一个传统文化那么一种比较轻松的感觉,好象满大街都是卖东西的,但是还是非常有特色的,磁器口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名家看法,旧城改造图片展示4-宁波老外滩的改造,外滩地处宁波市中心,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
44、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留原状和复建的有巡捕房、老商铺“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4处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体现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味。宁波城投”花巨资请来美国、日本、香港的建筑师和室外设计师,组成了一个精英团队,半年多时间后,对5万平方米的街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开发完成的老外滩,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原汁原味地保留,我们力图让老外滩恢复它最辉煌的使用功能,并在新建筑上糅入后现代主义的元素,使老外滩地块兼具传统和时尚特质。”设计团队的核心、旅美著名建筑设计师马清运称,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旧
45、城改造图片展示5-绍兴模式:中国旧城保护与改造最具创新的模式,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近 5 年来投入 10 多亿元,保护修缮了仓桥直街、书圣故里、鲁迅故里等 5 大片历史街区,既保护历史遗存,也恢复传统民居,再现了古城风貌。在日前举行的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等专家高度关注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绍兴古城有近 2500 年历史,自春秋末期越国都城在此建立后,2000 多年来城址未变。绍兴 8.32 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拥有 75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丰富的历史遗存。阮仪三教授认为,绍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名城,在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经验:“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原汁原
46、味,不造“假古董”;政府主导,吸引公众参与,调动市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保持历史街区内市民生活原生态的延续,保留“活着”的文脉;不单纯以营利性旅游为目的,探索保护与利用相和谐的途径。,绍兴古城保护没有停留在文物保护单位等“点”的保护上,而是向“线”和“面”的保护拓展,保护历史街区、古城格局、传统风貌,进而到“全城保护”。专家认为,采用“全城保护”的模式,不仅使每个“点”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使文物古迹的周边环境也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整体风貌难以协调的问题。绍兴第一个实施保护修缮的历史街区-仓桥直街,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被誉为“在保护历史文明名城绍兴的独特水乡风貌方面,
47、迈出重要的第一步”。,专家建议,绍兴应尽快制定城市遗产保护和发展战略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纳入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同时深入研究绍兴历史文化特点,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充分调动城市遗产资源,创建充分体现绍兴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城市。,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高级论坛组委会负责人 冯卫平绍兴他们这么多年市政府投了巨资在改造方面,他们投了很多投入,有些地方他不要开发商介入,开发商想进来都没法进来,他整个街道、水系,还有一个风貌的保护,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出钱,我也看到他们地方领导的思想,他们是希望通过一个城市的文化保护塑造这个城市的价值。,我前几天刚从绍兴回来,他们的旅游增加很多,大家可以去看,有鲁迅故居,他们在国家商标局已经注册了,还有王羲之故居,蔡元培故居,现在故居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就说它这个城市保护,包括水系,江南水乡人家,政府把水电设施送进去,居民在老房子里住着,也能享受城市提供的一些基础设施,它的保护是很有特色的。,名家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4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