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传播基础知识.ppt
《无线电波传播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波传播基础知识.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线电波传播基础,移动研究所网规网优部,学习完本课程,你将能够:了解电磁波的相关基本概念掌握无线电波的几种实际传播途径掌握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了解菲涅尔区和多普勒频移现象了解常用的宏蜂窝及微蜂窝模型,课程目的,目录,电磁波基础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传播模型,电磁波基础,提纲,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时变电磁场中,变化的磁场激发旋涡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同样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与磁场的相互联系,相互激发,时间上周而复始,空间上交链重复。,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基础,TEM波的传播形式电场和磁场在空间是相互垂直的,同时这两者又都垂直于传播方向。,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基础,电磁波的相关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 v,相关的单位dB/dBm/dBuv/dBi/dBd等,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频率 f,电磁波的相关基本概念,电磁波基础,电磁波的速度只随介质的电和磁的性质而变化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在其他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sqrt()为传播媒质的介电常数,基本概念-传播速度v,电磁波基础,电磁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这又包括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在任意时刻,波长在空间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即物理量在空间周期分布,这种周期性用波长来描述。电磁波的波长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相邻两个波峰与波峰之间,或者波谷与波谷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基本概念-波长,电磁波基础,电磁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这又包括时间周
3、期性和空间周期性在波场中任一位置(点),该点的物理量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又恢复原来的数值,具有时间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可以用振动的周期T来描述,振动的频率为周期的倒数,表示为f=1/T,单位为Hz。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v/f,基本概念-频率f,电磁波基础,W与dBmP(dBm)=10lg(P(W)/10-3)dBi与dBddBi-天线相对于理想电源的增益dBd-天线相对于单一对称半波振子的增益dBi=2.15+dBddBG(dB)=10lgG(G为增益,倍数)3dBm-1dBm=2dBdBuvdBuv为电压特定的分贝单位,dBm为功率特定的分贝单位。,基本概念-几个相关单位,电磁波基础,电
4、磁波的波段划分,电磁波基础,目录,电磁波基础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传播模型,电磁波的波段划分,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自由空间中的无线电波传播,陆地移动通信环境的特点,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菲涅尔区、多普勒频移和时间色散,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视距与非视距传播,自由空间中的电波传播公式为:PL(dB)=32.44+20lgf(MHz)+20lgd(km)其中,PL为自由空间的路损,单位是dB;f为载波的频率,单位是MHz;d为发射源与接收点的距离,单位是km。当f 和d扩大一倍时,Ls均增加6dBGSM1800基站传播损耗在自由空间就比GSM900基站大6dB。,自由空间中的电波传播,
5、无线电波的传播,视距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受地球曲率半径的影响,已知地球半径为R=6370km,极限直视距离Rmax 与HT 和 HR间的关系为:Rmax 3.57(HT(m)+HR(m))(km)考虑到大气层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等效为地球半径R=8500km,极限直视距离应修正为:Rmax 4.12 HT(m)+HR(m)(km),视距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视距传播,绕射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反射波,无线电波的传播,直射反射绕射散射穿透,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直射 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而直接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6、直射波传播损耗可看成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公式同自由空间中的路损公式,如下:PL(dB)=32.44+20lgf(MHz)+20lgd(km),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介质物体远大于电波波长;对于良导体而言,反射不带来衰减;对于绝缘体而言,只反射入射波能量的一部分,剩下的被折射入新的介质继续传播;对于非理想介质,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产生贯穿衰落,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绕射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有边缘光滑且不规则的阻挡物体,该物体的尺寸与电波波长接近,电波可以从该物体的边缘绕射过去;当波撞击在障碍物边缘时
7、发生绕射,“次级球面波”传播进入阴影区。超出直射路径的长度导致相移,费涅尔区表达了相对于障碍物位置的相移。若无LOS,绕射可帮助覆盖。,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散射当电磁波的传播路由上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目非常巨大时,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如:树叶、街道标志和灯柱等。,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穿透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介质物体远大于电波波长。对于非理想介质,电波可能会贯穿介质,产生贯穿损耗。穿透损耗大小不仅与电磁波频率有关,而且与穿透物体的材料、尺寸有关。室内的电波分量是穿透分
8、量和绕射分量的叠加,而绕射分量占绝大部分,所以总的看来高频信号(如1800M)室内外电平差比低频信号(如900M)室内外电平差要大。,无线电波的实际传播途径,无线电波的传播,陆地移动通信环境的特点,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传播的开放性,波导效应,人为噪声严重,移动台的随机移动性,信号电平随机变化,陆地移动通信环境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无线电波的传播,慢衰落的产生原因高大建筑物、树林和高低起伏的地势地貌的阻挡,造成电磁场的阴影,致使接收信号强度下降;大气折射条件的变化(大气介电常数变化)使多径信号相对时延变化,造成同一地点场强中值随时间的慢变化
9、。慢衰落的统计规律慢衰落是信号在几十个波长范围里经历慢的随机变化,其统计规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可以理解成接收到的衰落信号的平均值。在一个特定的长度L内平均得到的信号电平值(或场强值、损耗值),L的取值一般是40个波长内取3050个测试信号。,慢衰落,无线电波的传播,慢衰落的对数正态分布,慢衰落,无线电波的传播,慢衰落余量的定义慢衰落值呈对数正态分布。要达到指定的覆盖概率,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必须给发射机(基站或终端)预留一定的功率用于克服衰落的影响,称为慢衰落余量。慢衰落余量计算的要素慢衰落标准差路径损耗指数边缘覆盖概率(或者面积覆盖概率),慢衰落,无线电波的传播,慢衰落标准差慢衰落标准差与电磁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电波 传播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4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