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ppt
《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1章 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生物分子 细胞 生物元素 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11.1 生物分子,一个活的机体必须具有信息传递、生殖、新陈代谢、调节和适应环境等功能。从化学角度上看,这些功能无非是生物分子之间有组织的化学反应的表现,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大多是通过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不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与配体形成生物分子金属配位化合物。因此,在本质上金属元素与生物分子的作用都属于配位化学范畴。那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生物功能并与金属配位的配位体称为生物配体。生物配体大体可分为三类:(1)简单阴离子如F、Cl、Br、I、OH、SO42、HCO3和
2、HPO42等;(2)小分子物质如水、氢气、氨、卟啉、咕啉、核苷酸和氨基酸等;(3)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11.1.1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由两个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的叫多肽。蛋白质就是由成百上千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多肽链。多肽链中相当于氨基酸的单元结构称为氨基酸残基。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两种可电离的基团氨基和羧基。它们通常形成两性离子。在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除相邻氨基酸残基之间所形成的肽键之外,还有末端NH3基和 COO基及侧链基团。这些基团都有能键合金属离子的活性。这是金属离子通过蛋白分子发挥自身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R2,由于蛋白质在几乎
3、所有的生物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从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生命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氨基酸到肽,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简单的多肽到蛋白质又是一个飞跃。蛋白质已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的分子量可高达l06,小的也在104以上。蛋白质结构十分复杂,除氨基酸组成序列这种一级结构之外,还有更高级的二级、三级以及四级结构。,11.1.2 酶,酶是一类特殊的具有专一催化活性的蛋白质。通常按其所作用的底物的名称来命名,所谓底物是指与酶作用的化合物。如催化H2O2分解的酶称为过氧化氢酶。与人工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不同细胞内的
4、酶系统不同,而且不同的酶系统又有不同的生物控制系统,从而保证了生物体内的反应在规定部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程度进行,确保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金属离子在活化各种酶时的功能大致可以归结为:(1)固定酶蛋白的几何构型,以保证只有特定结构的底物才可与之结合;(2)通过与底物和酶蛋白形成混合配合物而使底物与酶蛋白相互靠近,从而有助于酶蛋白发生作用;(3)在反应中作为电子传递体,使底物被氧化或被还原。,二 酶的作用机理学说 1 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认为酶与底物的关系如同锁和钥匙的关系一样。酶分子像一把锁,而底物像一把钥匙。当酶和底物的空间构像正好能相互完全弥合时,才能像钥匙将锁打开一样,产生相互作用。这种比
5、喻一方面说明了酶催化的专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酶与其作用的底物之间的复杂空间关系。,2 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的结合部位(活性中心)的空间构像和底物的空间构像,在它们结合以前,并不是互相弥合得很好。但它们一旦以一个结合点结合后,会引起其他结合点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使它们能与底物的对应部分充分结合。即酶在与底物的结合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诱导 空间构像改变契合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锁钥学说与诱导契合学说的本质区别在于:锁钥学说认为酶的构像是始终不变的,即活性中心被假设为预先定形的,像锁一样,具有刚性;诱导契合学说则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是柔性的,具有可塑性或可变性,刚中有柔。在诱导契合学说看来
6、,酶的活性中心起始时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底物分子的构像,但其可以被底物的诱导而发生变化,形成一种对底物结合部位完全互补的空间构像。,11.1.3 核酸及其相关化合物,核酸是生物遗传连续性及性状表达的基础,与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从化学结构上讲,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糖以及磷酸所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根据结构中戊糖2位有无氧原子而将核酸区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以及胸腺嘧啶等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核糖核酸(RNA)则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等碱基和核糖组成。,腺嘌呤和鸟嘌呤9位的N一般用N(9)表示,胞嘧啶
7、、胸腺嘧啶、尿嘧啶的N(l)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相结合,构成核苷,核苷再与磷酸形成核苷酸。碱基为腺嘌呤时的核苷酸结构如上图所示。,核酸中,糖环上的C(5)羟基及相邻核苷酸C(3)羟基与同一磷酸分子形成磷酸酯,依次延续,形成一条长链。真正的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长链彼此互补,以双螺旋结构形成的。DNA是遗传基因携带者。当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以核糖代替,胸腺嘧啶以尿嘧啶代替,即成为RNA。从生物机能上看,RNA有核糖体RNA、信使RNA和转移RNA之分,在生命过程中各自都有其重要作用。从化学观点看,上述生物分子中都存在有良好的配位环境,因而在体内作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无机离子的结合或争夺。
8、,11.2 细胞,生命的本质是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在生命过程中的反应是高度有序的组合。正是这些有序组合的化学反应才使得生命得以存在,才能实现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胞就像一个微反应器,细胞膜反应器壁起着一种间隔作用。反应器的行为被细胞膜所控制。一些外界的刺激,如神经冲动和某些由腺体分泌而来的特殊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细胞膜的行为。细胞中反应物的流入和生成物的流出取决于细胞膜和细胞成分的特性。对于不同的物质胞膜具有不同的选择性通透,从而决定了这些离子的分布和功能。如s区金属离子,由于胞膜的作用,Mg2和K集中于细胞之内,参与胞
9、内变化过程;而Ca2却被排斥在胞膜之外,使得Ca2被利用来作为牙齿、骨骼、壳体中的结构因素及胞外酶的活化剂。,11.3 生物元素,11.3.1 分类,已发现约30种元素与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人们将这些元素称之为生物元素。根据体内功能的不同,又可将生物元素分为必需元素、有益元素及有害元素。对元素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定位”是与生物体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对元素的选择与演化的结果。例如,经过分析比较,生物必需元素在血浆中的百分组成与海水组成类似,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海滩学说。,所谓必需元素是指维持生命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必需元素符合下述几个条件:存在于生物的所有健康组织中;在每个物种中有
10、一个相对恒定的浓度范围;从体内过多排出这种元素会引起生理反常,但再补充后生理功能又恢复。目前已发现的必需元素大致有18种。必需元素又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有益元素是指那些存在不足时,生物体虽可维持生命但相当孱弱的元素。已发现的有益元素大致有8种。有害元素是指因环境污染或饮食不洁而进入生物体内的元素,常见的有铅、镉、汞等,它们的存在往往有害于生物体正常功能的发挥。还有约2030种元素在生物体内也普遍存在,但存在浓度差别很大,生物学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将这些元素称为沾污元素。,需要指出的是,必需元素与有益元素、有害元素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相信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仪器测试水平的提高,生物元素
11、的概念和内容还将不断修正和发展。事实上,许多元素在适当浓度、适当范围内对生物体是有益的,但当越过某一临界浓度时就有害了。它们完全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将生物元素与周期表联系起来分析是很有趣的:构成生物体的11种宏量元素(C、H、O、N、S、Ca、P、K、Na、Cl、Mg)的原子量都非常小,全部属于原子序数小于20的轻元素,而且都是主族元素。其中,C、H、O、N、P和S是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糖核酸的主要元素;Na、K、Cl是 组成体液的重要成分;Ca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18种必需微量和痕量元素 非金属元素有6种(F、I、Se、Si、As和B),金属元素
12、12种(Fe、Zn、Cu、Mn、Mo、Co、Cr、V、Ni、Cd、Sn和Pb)。属于d区元素的有8种金属元素,其中7种集中于第一过渡系,第二过渡系只有钼为必须元素。有人认为生物以钼作为必须元素,是因为生命起源于海洋,而在海洋中钼的存在量较其他重金属多得多。微量和痕量元素约占人体总质量的0.05。,生命必需微量元素与这些宏量元素之间以钙为分界线,只有硼、氟与硅例外,它们虽属必需微量元素,但原子序数也在20之内。原子序数大于34(Se)的仅有钼、锡、碘3种必需微量元素。原子序数大于53(I)的39种元素,至今从未发现有什么生理意义。从钒到锌这8种过渡金属元素对于高等动物来讲是必需的元素,它们既是多
13、种金属蛋白的组成成分,也是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原子序数介于2334之间的两个元素镓和锗的生命必需性正在证实中,已有不少资料表明锗的某些化合物对于延年益寿、防病治病具有十分神奇的功效。同样,对于原子序数为35的溴的必需性也在研究中。,镧系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甚微,对它们的生物功能了解得也很少,但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镧系离子和许多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力,对生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激活和抑制作用,对机体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13.3.2 最适营养浓度定律,法国科学家在研究了锰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提出了最适营养浓度定律。内容是,植物缺少某种必需元素时就不能成活,当该元素含量适当时,植
14、物就能茁壮成长,但过量时又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最适营养浓度定律也适用于人类。例如,硒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每人每天摄取104 g较为适宜,若长期日摄入低于5105 g可引起癌症、心肌损害及贫血等疾患,而过多摄入又可导致腹泻和神经官能症等毒性反应。,11.4 无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11.4.1 金属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特点,金属元素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作用类型来讲,主要可概括:为对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触发和控制作用;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调整、改变其反应性的作用;接纳电对作为Lewis酸对体内生化反应发挥催化作用;参与体内电子传递过程、促进体内有氧代谢过程的完成等。,11.4.2 主
15、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生命必需元素各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健康的机体要求这些元素不仅要存在于机体内,而且还必需在恰当的部位、以恰当的量和恰当的氧化态同恰当的结合对象相结合。在26种生命必需元素中,有17种为主族元素,其中的主族非金属元素是机体结构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负责能量贮存和传递的ADP和ATP等的主要成分,其生物功能通过这些生物分子而体现。其余主族生命必需元素,主要为Na、K、Mg2、Ca2(和Cl)等,它们常常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维持着体液和细胞中的电荷平衡,维持血液和其他体液系统离子强度等作用。,1 钠和钾 Na和K都具有稳定的壳层结构,它们给生物体系 提供电解质环境
16、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参与某些物质的吸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多是静电相互作用,一般不具有强的配合作用,但有强的键合需求。它们是硬阳离子,对含氧配体具有强的亲合性,大环配体或蛋白质可与之配合形成稳定的结合体。,钾和钠的生物功能包括:(1)保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K和Na承担着传递神经脉冲的功能。由于“钠泵”的作用,细胞内K的浓度大于细胞外K的浓度,胞内Na的浓度则小于细胞外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细胞膜的“钾通道”开启,K通过细胞膜扩散到胞外,致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形成膜电位。而当神经肌肉兴奋时,“钠通道”开启,对Na有更大通透性,Na通过细胞膜扩散到胞内,使膜外带负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元素 生物学 效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4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