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ppt
《项目二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二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情境一 船舶动力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情境二 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1、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单个管路系统;能看懂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图;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对管系进行合理布置。,2、知识目标了解各管路系统的功用和基本组成;了解各管路系统的不同布置形式及主要特点;了解管路系统设计和布置的主要原则;学会查阅船舶规范和设计手册,对简单的管系进行估算;,活动设计,在专用学习室,利用多媒体手段,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套船舶的原理设计图,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每条管路系统由哪些设备组成,作用是什么?如何来布置的,每个设备是用的什么形式和型号,从而掌握每
2、条管系的组成、作用、布置,再阅读规范,看这条管系设计是否合理,能不能满足要求,再要求学生设计一条内河船舶的管路系统。最后进行成果展示,相互评价。参考学时8学时,课题三、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船舶管系是完成某一指定任务的管路系统,即管子及其附件组合、机械设备、器具和检测仪表等的总称。组成:动力管系和船舶管系。动力管系:燃油、滑油、冷却、压缩空气、排气管系。船舶管系:舱底水、压载水、消防、通风、供水、蒸汽、疏排水管系等。,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是在船舶产品的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在初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已明确了船舶产品总体性能,如排水量、基本线型、结构尺寸等;动力装置的综合特性,如主机选
3、型及其功率大小、转速、主机布置、机桨配合特性、各种辅机和锅炉等主要设备的选型及其性能等等,然后依据这些资料、参数来进行动力系统和船舶系统诸管系的原理设计。,设计依据: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和“国际海洋防污染公约”等国际公约、规范的规定。还应遵循下列原则: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施工的可行性;系统使用和维修养护的方便性;经济性,情境一 船舶动力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一、燃油管系原理任务:保证动力装置在燃油方面的需要,向船舶柴油机和锅炉供给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燃油,以使动力装置正常运行。职能:贮藏、注入、调驳及驳运、净化、供给、测量、加热。组成:注入驳运管系、净化管系、供给管系。
4、,具体职能,注入在燃油系统中设置注入管路,以满足从码头、港口或基地及其他燃油运载船舶向该船注入燃油到贮存舱柜。(如图31,燃油自船舶主甲板两舷所设的注入头1或2,经注入管4和阀5至阀箱6,再经注入管7注入各燃油舱。)注入头应设在便于加油的地方,并要加盖,以防水和杂质进入油舱。注入管路的口径和设置根据船舶续航力等要求而确定的燃油装载量来设计计算。(注入管路也兼作排油至舷外的管路。在船舷允许吸高的条件下,可借助自身设置的燃油驳运泵强行注入各舱),图3-1 燃油的注入和调驳1左舷注入阀;2右舷注入阀;3连通管;4注入管;5截止阀;6双排六路调拨阀;7通至各油舱的吸排管;8泵的吸入管;9驳运泵;10泵
5、的输出管;11驳运管;12截止阀;13截止阀,贮藏将船外装入的燃油存放在具有足够大容积的油舱内,使贮存的燃油能满足最大续航力的要求。油舱容积一般依据各燃油设备的耗油量和船舶续航力等经计算而得。大多数船舶其燃油舱是利用双层底舱和左右舷的深舱来贮藏的。,调拨及驳运燃油系统能将各油舱柜中的燃油互相调拔,也能因船舶本身平衡而须将前后或左右的油舱中的燃油互相调拔,还能将本船的燃油调拔到其它船舶或码头上。图3-1中,打开阀12和13,关闭阀5,打开阀箱6相应的进、出油阀,启动驳运泵9,即可进行相应的两个油舱之间的调拨。关闭阀13,打开阀12及阀箱6的某一出油阀,启动泵9,便可将该油舱的油经管10注入某一油
6、柜。,净化:将燃油中的水分、杂质分离出去,使燃油能满足柴油机的燃烧条件,再将净化的燃油输送给柴油机,此外还能保持燃油的连续不断。净化方式有:沉淀、过滤、离心分离。供给:将存放于日用油柜经净化后质量合格的燃油源源不断地供给主机、发电机和辅锅炉,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下所须油量的不同而设置回油管路和装置。,测量:为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供给发动机用油的需要,对于贮存在舱柜中的燃油量须经常不断测量和指示。一般油舱柜中的油量可用液位指示器来指示油量的多少,双层底的油舱用测深尺通过所设置的测量管来测量,也有通过流量计、自动测量装置等来测量油舱中贮存量的多少。,加热:不同的船舶,使用不同的燃油,因油的品质不同,其
7、流动性、粘度也不相同,给油泵的输送、分油机的分离及柴油机的雾化喷射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保证燃油有良好的流动性。在燃油的贮存舱柜和管路上、分油机、过滤器、输送泵、供给泵及发动机的喷油器前,均须加热燃油,并使之保温,通常在油舱柜中设置加热器,在输送管路上设置伴行加热管,喷油前设雾化加热器。,工作原理,图 3-2 燃油系统原理图1注入头;2贮存舱;3过滤器;4驳运泵;5输油泵;6日用油柜;7过滤器;8主机;9加热管;10分油机,速闭阀:在正常工作时,阀杆1与滑板2由钩子3抬起使阀开启。当紧急关闭时,从机舱外操纵钢丝绳,从而拔动钩子3,使钩子与滑板脱开,滑板与阀杆在弹簧4的作用下迅速下落,关闭油路,在钩
8、子不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机舱中转动手轮5进行开启和关闭此阀,原理设计,燃油管系的设计主要依据其动力装置的技术指标、燃油品种和需用量,同时考虑动力装置的工作可靠性、使用经济性、安装的可行性及管系配置的合理性来进行设计。燃油的注入、驳运管路:满足燃油的注入、贮藏、调驳、排泄、卸放、保温等要求。燃油净化管路:,图33 驳运及净化管路1燃油阀箱;2柴油阀箱;3柴油输送泵4燃料油输送泵;5燃料油舱;6燃料油日用油柜;7燃油沉淀柜;8柴油沉淀柜;9柴油日用油柜;10锅炉燃油柜;11污油柜;12焚烧炉柴油柜;13燃油分油机;14柴油分油机15燃油泄放柜;16油渣柜,燃油供给管路对主机的燃油供给和对辅机和锅炉
9、的燃油供给满足原理设计中的规定和要求。如图3-4。,图34 供油管路8燃油日用油柜;9柴油日用油柜;10锅炉燃油柜;11污油柜;12焚烧炉柴油柜;17滤器;18集油桶;19燃油供给泵;20柴油加热器;21燃油滤器;22粘度表;23主机;24混合器;25混合油柜;26混合油加热器;27柴油发电机;28机带喷油器冷却油泵;29燃油锅炉;30点火装置;31焚烧炉;32油柜;33滤器;,回油集合筒,1)主机高压喷油泵高温回油进入回油集合筒,而不进入日用油柜,这样不会因日用油柜散热太多而使机舱温度提高;2)在进出港或机支操作时,燃料油和柴油要相互切换,切换时由于柴油和燃料油温度相差悬殊,为适应主机高压喷
10、油泵工作,必须要有一段混用过程,以逐步替换燃油品种,在回油集合筒中可进行柴油和燃油的混用。3)在回油集合筒上设有透气管,它可以保证回油经过时不断地排除燃油中的气体。,燃油管系的要求,一般要求(1)燃料主推进机械及发电机原动机或锅炉用的燃油其闪点一般应不低于60,应急发电机组的原动机所用燃油的闪点应不低于43。对于有限航区的船舶如有专门的措施,其燃油的储藏或使用处所的环境温度能限制在低于该燃油闪点10以下范围内时,可允许使用闪点低于60,但不低于43的燃油。可允许货船使用闪点低于43的燃油,但这种燃料不应储存在任何机器处所内,且整套装置的布置应经船级社特别认可。,(2)在不构成船体结构部分的油柜
11、、燃油泵、过滤器、锅炉燃烧器以及需经常打开进行清洁和调整的燃油装置下面,均应设置油盘。油盘内的残油应泄至专设的污油柜内,如污油柜设于船体双层底结构内,则其泄油管上应装设截止阀。(3)燃油舱柜人孔门及燃油管路法兰接头的垫片,应采用耐油耐热的材料制成。(4)凡所用燃油必须经分油机分离的船舶,应设有主用及备用燃油分离设备和加热设备。(5)设有锅炉燃烧装置、燃油沉淀柜和日用油柜的处所,应有良好的通风,并易于出入。,(6)所有独立驱动的燃油驳运泵、锅炉燃油泵、柴油机燃油供给泵及分油机的动力源,除能就地切断外,尚应能在其所在舱室外面、易于到达的地点进行应急切断。(7)燃烧重柴油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应有能立即
12、换用轻柴油的切换设施。(8)推进和重要系统所必需的每一种燃油应配备两个日用燃油柜或等效布置,每一油柜容量,对无限航区至少能供推进装置于最大持续功率和发电机组于正常工作负荷情况下8h 的运行耗量;对有限航区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减少但不少于6h。,燃油泵及滤器,当主柴油机设有燃油供给泵时应设有一台在主机输出最大持续功率时,有足够容量的主供给泵和一台能使船舶正常航行的足够容量的备用泵。备用泵应为独立动力驱动并能供立即使用。当装有二台或多台主机并各设有供给泵时,则可仅设一台能供立即使用的备用泵或备有一台便于安装和连接的完整的备品泵。当设有喷油器冷却泵时,其备用泵的配备应符合(1)的规定。柴油机燃油供油管
13、路上应安装燃油过滤器。对主机和安装在辅柴油机供油总管上的过滤器,其布置应做到当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时,能保证不中断向柴油机供应过滤燃油。,以在不中断向发动机供油时可清洗为目的,且并联安装的燃油过滤器,如双联滤器的布置,还应使在压力下因误操作而打开滤器的可能性降至最小。滤器、滤器腔应有适当的措施以在投入运用时透气,在打开之前释放压力。为此应该采用有泄放至安全地点的泄放管路的阀或旋塞。(5)当设有动力泵驳运燃油时,则应设有一台备用泵。若有合适的泵接入该系统,则可作为备用泵。(6)对于工作时有可能使压力超过其系统设计压力的所有泵,均应装设安全阀。安全阀排出的油应流回至泵的吸入端,并能有效地将泵的排出压力
14、限制在系统的设计压力之内。(7)泵与吸入管以及排出管之间应设有阀或旋塞以便将泵与管路切断,并打开进行维修。,燃油管路,燃油管路应与其他管路隔离。不许油进入结构上不宜装油的舱柜,或进入用于装载淡水的舱柜燃油管路。如确需与压载管系连接时,则管路间应设置盲通两用法兰或其他可靠的隔离装置。从双层底舱抽吸的每根吸油管,均应装设阀或旋塞。燃油装置的阀和旋塞,应能在花钢板以上易于到达的地点进行操纵。燃油压力管应尽可能远离热表面和电气设备。如不能做到时,则该管子应位于良好照明和易于观察之处,且其任何可拆卸的管子接头应与热表面和电气设备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或用带有适当泄放装置的设施将该接头予以遮蔽。,向锅炉输送
15、热燃油的压力管,应为具有法兰接头或焊接接头的无缝钢管或其他合适材料的管子。上述管路应安装在有良好照明的部位,且在花钢板以上易于看到的地点,法兰接头的数量应保持最少。法兰应经机加工,其接头垫片应耐油并在油温达150 时不致渗漏,垫片应尽可能减薄。管子及其法兰的尺寸应至少能承受1.37M Pa 的压力。从锅炉旁的控制阀到燃烧器的短连接管段,可使用结构坚固的锥面螺纹接头。燃烧器接管可以使用由认可材料制成的软管,但应备有足够数量的带有连接接头的备用。燃油系统中凡压力超过0.18 M Pa 的燃油加热部件应尽可能不设置在隐蔽处所,以便于检视。上述部件设置处,应设有足够照明。,每一燃油管如损坏后,会使燃油
16、从设在双层底上方的储油柜、沉淀柜和日用油柜溢出,则应在这些油柜舱壁上或在长度(L)不超过按下式计算的刚性短管上装设阀或旋塞。这些阀或旋塞除能就地关闭外,尚应能在该舱柜所在处所之外易于接近、且安全的地点进行遥控关闭。舱柜容量不大于0.5 m 3者的出口阀门或旋塞,可免设遥控关闭装置。但日用燃油柜除外:L=0.8 D+80 mm(3-1)式中:L刚性短管长度mm;D钢管外径mm。应急发电机和应急消防泵的燃油阀遥控切断控制,应独立于其他阀的遥控切断控制。如有深油舱位于轴隧、管隧内或类似处所内的特殊情况,则这些深油舱应装设阀,但在失火时可由在轴隧、管隧或类似处所外的管路上加装的阀进行控制。如这种加装的
17、阀是安装在机器处所则此阀应于该处所外予以操纵。,当深油舱的注入管不是在靠近舱顶处相连接,则在舱柜壁上应装设止回阀或设有如本节(2)所规定的既能就地关闭又能遥控关闭的阀或旋塞。燃油舱柜不应直接位于锅炉或其他高温热表面的上方。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任何油类在压力下可能从泵滤器或加热器溢出与热表面相接触。燃油舱柜尽可能成为船体结构的一部分,并尽可能位于A 类机器(见注1)处所之外。除双层底柜外,其他燃油舱柜如必需与A类机器处所相邻,或位于A 类机器处所之内时,至少他们的垂直侧面之一应连续于该机器处所限界面,并最好与双层底柜具有共同的限界面,而与机器处所共同的限界面的面积保持最小。,沉淀舱柜应有放水的设
18、施如果未设沉淀舱柜时则燃油舱或日用油柜应有放水的设施。燃油舱柜放水用的阀或旋塞应为自闭式的,且应设有收集油柜排出的含油污水的适当舱柜。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其艏尖舱或防撞舱壁之前的舱内不应装载油类。400 总吨以下的所有船舶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应尽量符合上述规定。,滑油系统,滑油系统的组成滑油泵、滑油冷却器、滑油离心分油机、分油机加热器、污油泵、手摇泵、滑油贮存舱(箱)、循环油箱、污油箱、粗细滤器、管路及附件、仪表等组成,滑油管系的作用,对动力装置的设备(主辅柴油机、增压器、压缩机、轴系及其传动设备等运动部件,供给足够的合乎设备运行要求的,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润滑油,以使之得到良好的润滑和冷却。
19、,滑油管系的分类,按其功能分:注入输送系统、净化系统、供给系统根据柴油机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干底壳式和湿底壳式。,循环柜:1、有利于滑油在润滑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及气泡的释放,2、有利于对滑油质量的监察和处理,3、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维修和保养,4、滑油在循环舱中的流动有一定的路线,以及借助循环舱的结构特点,使滑油在舱中流动过程中就能使各种杂质水分作一定程度的净化处理。,滑油循环柜的布置,1)滑油循环柜布置在主机下面的空间;2)滑油循环柜形状过窄过低,都可能在船舶倾摇或油位降低时由于油泵不能可靠吸油而中断供油,所以滑油循环柜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在12之间;3)高度应保证油泵吸入口以上的油位在任何时候都不
20、低于200250毫米,以保证即使滑油漏损及船舶倾斜情况下都可靠吸油;4)它的位置应考虑到滑油能自主机自由流入,而且油泵允许吸入高度不超过规定的数值;5)滑油循环柜底部形状应该利于排除在油泵吸入管附近积聚油泥的可能性和有利于滑油的被吸出,油泵吸入管的末端就离柜底100毫米;6)并且油泵吸入管与油柜进油管要处在相反方向的两边,以免将油污吸入油泵内;7)为避免滑油进入柜内时引起的泡沫飞溅而夹带空气,故进油管管端应伸入最低工作油面以下;8)并在进油管与油泵吸入管之间设置隔板,以减小油面波动。,图36 1941kW柴油机动力装置滑油系统1主机;2滑油细滤器;3滑油备用泵(兼输送);4滑油离心分油机;5滑
21、油分油加热器;6滑油沉淀油柜;7滑油贮存舱;9手摇泵,工作原理,滑油的注入与储存一般滑油储存柜和沉淀柜均安置在机舱上部空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滑油循环舱。滑油循环舱容量,应能容纳循环于管系中的全部滑油。对于双机型船舶,每部主机应设一只循环油箱,船体双层底舱可以兼作滑油循环油箱。所有滑油舱(柜)均应设置透气管,测深管和油位指示计,透气管截面积不应小于注入管的1.25倍。根据气候条件来决定舱(柜)是否应装设加热管。各种滑油应有单独的管路系统。,滑油的驳运是将污油泵至污滑油舱,经沉淀后,通过分油机分离净化后重新使用或排岸。滑油的净化是将滑油进行沉淀、过滤和离心分油。可设置双联磁性滤器、细滤器(旁通)
22、过滤、沉淀、离心分油。滑油的供油滑油循环舱滑油滤器滑油泵滑油冷却器柴油机主管滑油循环舱,滑油管系一般要求,布置滑油管路要考虑便于管理,缩短管路,节约传递功率。为此,油泵位置尽量靠近油舱,使管路少走弯路,而对小型船舶的贮油柜则要靠近甲板,以便于注人滑油。一般将贮油箱布置得较高,可借其重力给循环舱(柜)补充滑油。对于增压器的应急润滑,若采用重力润滑时,高位油柜的高度必须设在增压器上方812m处,目的是使它具有一定压力。主机滑油泵至少应设两台,其中一台为备用泵;至少应有一台为独立驱动泵,泵的能量和管路的布置,应保证一台泵停用时,另一台泵能满足所有主机最大功率工作的需要。小型船船可用手摇泵作为备用泵。
23、,主滑油泵(或称滑油循环泵),须设安全阀,以防管内压力过高,其校正压力为管路工作压力1.1倍。安全阀的排油管,可接至泵的吸入管。若泵本身设有安全措施,管路中就不必再设安全阀。柴油机冬天冷车(备车)起动时,往往要先给滑油加热,使它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以保证柴油机易于起动,并可避免管路内压力过高而引起故障。为保证滑油的质量,在管路中应装设粗、细滤器(一般为双滤器)。为除掉滑油中的铁屑,其泵吸入侧的组滤器常为磁性滤器。在滤器前后要装设压力表,管路中还应设低压警报器,以便检测和控制管路中的工作压力。滑油舱与燃油舱和水舱相邻时,必须设隔离空舱,以保证滑油质量。,滑油选用原则,运转速度:当运转部件速度
24、较高时,发出热量也多,需要及时带走,以保持运转部件处于湿摩擦工作状态,故要求滑油粘度低些。环境温度:温度低时滑油容易失去流动性,这就要求所选用的滑油粘度要低些,相反要高些。压力:摩擦偶件单位摩擦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越大,选用滑油的粘度就要高些,粘度高的滑油具有凝聚力大,不易挤出,能承受较大负荷等特性。,运动性质:对于均匀运转或滑动的摩擦部件其工况较优,而在承受变载荷时,常出现半干摩擦,对于半干摩擦的场所则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滑油,这样才能保证滑油在运转过程中形成连续的油膜。摩擦面配合性质和表面粗糙度:油膜的形成和性质的优劣,与其摩擦偶件的配合间隙大小有关,间隙大者,选用粘度较大的滑油;油膜质量出与摩
25、擦表面粗糙度有关,表面粗糙者,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滑油,以便充满其表面,较好地形成油膜。,系统设计实例,图3-7 某船柴油机动力装置滑油管系,图37为2294 kW柴油机动力装置滑油系统。此系统为双机型,主机自带有滑油压力泵和滑油抽吸泵。系统设有备用滑油泵、滑油冷却器、手摇污油泵、循环油箱、贮油舱等。主机正常工作时,滑油由主机自带的压力泵抽吸循环油柜6的滑油,经双联滤器,滑油冷却器3泵至主机润滑系统,经润滑后流至主机油底壳,再由主机抽吸泵抽出循环油箱6,然后再次循环工作。,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功用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工作时,有许多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中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有摩擦热、作功燃烧热、压缩热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船舶 原理 设计 认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4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