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批评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概述,文心雕龙、典论论文、文赋、诗品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繁荣的原因 1、思想的解放(1)魏晋玄学重主体、重才性、重审美、重个体人格、重精神自由(2)玄佛合流。佛家重佛心的神妙与顿悟,玄学重玄心的虚静与神游,都是对主体意识和个体精神的张扬。2、创作的繁荣(1)作家:建安三曹、七子,西晋三张、二陆、两潘,东晋陶渊明,南北朝谢灵运、鲍照、庾信以及萧氏父子(2)文体:五言诗,山水田园诗,玄言诗,宫体诗,辞赋、骈文、小说、北朝民歌,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典论/自叙、论文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和作家的专论“建安七子”: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徐幹(伟长)、
2、阮瑀(元瑜)、应瑒(德琏)、刘桢(公幹),一、文学价值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主要指诗赋等文学作品,也包括学术著作和章、表、书、论等应用类散文。“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鲁迅:“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不再把文学作为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二、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同,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一)内涵,1、“气”之内涵(1)作家的才性、气质“文以气为主”“孔融体气高妙”(2)作品的语言、文体等方面的特
3、色,即风格。“徐幹时有齐气”“公幹有逸气”(3)内外相通。在作者,是才性、气质;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2、“气”之类型(1)清刚,作家的阳刚之气,作品俊爽超迈风格(2)浊柔,作家的阴柔之气,作品凝重沉郁风格,(二)意义与局限,1、第一个以“气”评论文学现象孟子“养气说”,修身养性;张衡“元气说”,哲学问题。刘勰“才有庸俊,气有刚柔”韩愈“气盛言宜”说 桐城派的“阳刚阴柔之美”2、忽视了时代、社会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实践、艺术修养等主客观因素,对风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三、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一)
4、四科八体,文学的体裁与风格八体:“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风格:雅、理、实、丽,(二)本同末异,“本同”,文章共同遵守的原则,如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等。“末异”,各种不同文体的具体表现形态及不同的风格特征。“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类,分别具有“雅、理、实、丽”四种不同特征。,意义,对文体的分类更细密、更系统 班固、蔡邕对文体特征的概括,为后人的文体研究指明了方向。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刘勰文心雕龙,对曹丕文体论的继承和发展。“诗赋欲丽”主张,认识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独特的审美特征,推动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更加重视艺术美。,四、批评论,1、批评两种错误
5、的文学批评态度与方法“文人相轻“贵远贱近,向声背实”2、揭示“文人相轻”的原因主观上,“善于自见与“暗于自见”客观上,“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以己之长轻人所短3、正确的文学批评态度与方法:“审己以度人”,五、思考题与阅读材料,(一)思考题1、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意义。2、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3、谈谈你对“文学自觉时代”的理解。(二)阅读材料1、涂光社:原创在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2、蔡钟翔:与文学自觉,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3、蒋述卓:说文气,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二节 陆机文赋,陆机简介,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远祖陆绩为汉
6、末著名的经学大师 祖父陆逊为东吴丞相 父亲陆抗为东吴大司马 晋书陆机传论:“文武奕叶,将相连华。”东吴灭亡,投靠文坛领袖张华“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太安二年(303),为后将军,讨伐长沙王乂,兵败,被诬谋反,与弟陆云被司马颖杀掉,仅四十三岁。“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一、“意称物”与“文逮意”,文赋写作目的,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问题。“意”,指构思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文章中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物”,指人的思维活动对象“文”,指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意不称物”,指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的对象。“文不逮意”,指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思维过程中所构成的具体内容。“非知之难,能之难
7、也”知与能,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二、艺术创作论,(一)创作发生论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作家创作冲动的发生来自两方面因素:,其一是“玄览中区”,即静观现实世界,由自然景物、四时迁移触发作者情感而引起创作冲动;其二是“颐情典坟”,即搜求古典文献,蓄积创作养料,捕捉创作情思,激发创作冲动。没有认识到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重要影响。,(二)创作构思论,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
8、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弗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1、艺术想象的展开,“收视反听,耽思傍讯”,集中精力,心境澄明,即要有虚静的心态。艺术想象的特点:一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二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2、艺术形象的形成,“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在想象活动中不断交融,艺术形象逐渐构成。3、语言传达广泛搜求语言,“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9、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具有独特的个性。,(三)创作灵感论,灵感涌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灵感未发时,“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灵感的有无非作家自身所能控制。“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独犹响起。”交代不能说出文思开塞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和运用文思的问题。将灵感视为“天机。,三、文体风格论,(一)十体分类法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比较“四科八体”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二)“诗缘情而绮靡”,1、思想来源毛
10、诗序:“吟咏情性。”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曹丕:“诗赋欲丽。”2、理论内涵缘:因;绮靡:美丽以“情”作为诗歌的本质,以“美”作为诗歌的艺术特征。,3、“诗缘情”与毛诗序“吟咏情性”比较,都认识到诗歌的抒情的特征毛诗序强调“止乎礼义”,抒情只被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美刺,是要为政教服务。陆机只讲诗缘情而不谈礼义,使诗歌的抒情不再受儒家政教目的的束缚,而回归情感本身。,4、对“缘情说”的评价,陆云评文赋“绮语颇多”。谢榛四溟诗话卷四:“绮靡重六朝之弊。”纪昀云林诗钞序:六朝文风“自陆平原缘情一语,引入歧途”。胡应麟诗薮外篇:“诗缘情而绮靡”是“六朝之诗所自出”。,(三)“赋体
11、物而浏亮”,赋以描写具体物象为主要特征,其风格以“浏亮”为主。“浏亮”,清楚明白。陆机对诗与赋文体风格的区分只是就总体倾向而言的,其实诗也有“体物”的一面,赋也有“缘情”的一面,只不过诗歌的抒情性更为突出,赋的体物性更为明显。陆机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感情性与形象性,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四、思考题与阅读材料,(一)思考题1、试述陆机艺术创作论的主要内容。2、试比较曹丕与陆机的文体论。3、玄学言意之辨对陆机文论的影响。(二)阅读材料1、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出版社,2002年。2、傅刚:汉魏六朝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3、袁行霈: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文
12、艺理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4、陈良运:“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4期。,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一、刘勰与文心雕龙概述,(一)刘勰简介 刘勰(约465521),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世居京口。梁书刘勰传:“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馀年,遂博通经论。”大约在南齐末年(499502年),写成文心雕龙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灭惑论518年,僧祐死。次年,刘勰奉旨在定林寺整理佛经。520年,编经成功,出家,法号慧地。不一年,卒。,(二)文心雕龙的写作缘由,文心雕龙序志:梦见随孔子南行,醒后发心“敷赞圣旨”,但自认为注经难逾马融、郑玄,于是
13、转而论文。重视文学的作用,深信文学作品可以阐明儒学,有益政教。当时文坛重形式轻内容,评论家们却不能正确地给予批评,刘勰觉得自己有责任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作家与评论家。,(三)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文心”,乃“言为文之用心”,即论文学的艺术构思;“雕龙”,取战国齐人驺奭“群言雕龙”之意,论文学的形式美。刘向别录:“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奭。”从艺术构思与表现两方面探讨文学问题。,(四)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
14、,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於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於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1、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说的“文之枢纽”。,作者首先提出“文原于道”的原则,其次说明写作必须学习儒家圣贤的经典,再次指出“纬书”不可信,最后论述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骚体。2、从第六篇明诗到第二十五篇书记为文体论,即所谓“论文叙笔”。分别讨论诗、乐府、赋等三十五种文体,论述的原则是:叙其源流,明其含义,选举范文
15、,总结规律。3、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九篇程器为创作批评论,即所谓“剖情析采”。全书中最主要的部分。4、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序或跋,说明这部书的名称、写作动机、全书的基本内容等。,(五)文心雕龙的研究状况,1982年,成立“龙学”会,办文心雕龙研究文本注释方面黄叔琳注、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字句校勘方面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理论研究方面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二、神思篇的艺术想象论,“神思”一词出现于汉代,本意指人的精神活动和思维方式。魏晋南北朝,文人普遍用“神思”表示艺术想象。神思
16、描述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心理状态、情感因素、构思想象与语言的关系,以及作者平时的积累与文思开塞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一)艺术想象是自由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艺术想象不受作家的感官和具体外物的局限,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特点。,(二)艺术想象始终不脱离具体物象,1、“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思理”,艺术思维的规律;“神”,指作家的主观情思;“物”,指客观外物,即作家审美感知的对象。“神与物游”: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主观情思始终不脱离具体物象。2、“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作家内在情思与外在物象通过感官的中介相交汇,双向交流。3、“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艺术想象离不开对外物的感受,而物象在进入
17、作家视野以后,也不再是客观的原貌,而是经过了作家“心”的加工后的主观意象。,(三)艺术想象始终伴随着作家的情感,1、“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思想感情对艺术想象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情充沛畅通,作者就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遨翔;而感情一旦枯竭或受阻,想象便难以继续进行。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艺术构思过程中,一切外在的物象都染上了作家情感的色彩。,(四)艺术想象离不开语言的参与,“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 构思过程中,作家总是把形成于脑海的意象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所以形象化语言便成为意象形成的“枢机”。,(五)艺术想象中的
18、灵感问题,陆机:“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刘勰提出解决的办法:“秉心养术”要有虚静的心态“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要贯彻“博而能一”的原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三、“风骨”说,魏晋人物品评: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风骨”,是指人的神气、风度文心雕龙最早把“风骨”引入诗文批评之中。,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
19、,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二者皆假于物以为喻。文之有意,所以宣达思理,纲维全篇,譬之于物,则犹风也。文之有辞,所以摅写中怀,显明条贯,譬之于物,则犹骨也。必知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然后不蹈空虚之弊。或者舍辞意而别求风骨,言之愈高,即之愈渺,彦和本意不如此也。,(一)“风”的内涵,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20、。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风,指的是与作家的禀赋、气质、情感相联系,并在作品中表达得鲜明而有生气、骏快而爽朗、富于感染性的内容。,(二)“骨”的内涵,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骨,指与文意相符称,精练而有条理、挺拔刚健、端正劲直的语言形式。,(三)“风清骨峻”,“风清”是对“文意”即“情”的内质美的规定。“清”,清新真切之意,“风清”就是要求情感的表达应“清新真切”,发自胸臆,有生命活力。“骨峻”是对“文辞”内质美的规定,“峻”,峻拔遒劲,“骨峻”
21、就是要求辞语的表达应“峻拔遒劲”,给人巨大的感染力。“风清骨峻”,就是以端直刚健的言辞表现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呈现出非凡的气势力度和风貌之美。,(四)“风骨”说的意义,目的在于纠正齐梁文学浮艳柔靡的文风,呼唤内容与形式统一、健朗而富于感染力的文学新风尚的诞生。钟嵘提倡“风力”、“骨气”,即“风骨”。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严羽评价顾况诗“稍有盛唐风骨处”。,四、思考题与阅读材料,(一)思考题1、概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思想。2、试述神思艺术构思论的主要内容。3、“风骨说”的美学内涵。4、简释“神与物游”。(二)阅读材料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王元化:文
22、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四节 钟嵘的诗品,钟嵘(约468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钟记室”诗品又称诗评,分上、中、下三卷,专论五言诗。“百代诗话之祖”上中下三品之首,原各有一段序言,近人将三品序言合而为一,置于卷首,统称诗品序。,一、创作冲动问题,(一)思想来源:“感物说”(“物感说”)乐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主体心灵与客观外物相遇,因景生情,触物起兴,是产生创作冲动的契机。,(二)钟嵘对传统“物感说
23、”的继承,“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客观外物的变化感召刺激着创作主体,主体也将思想情感融入客观外物,在这种双向的信息反馈、情感交流活动中,创作冲动遂得以产生。,(三)钟嵘对传统“物感说”的发展,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把人世间悲欢离合、穷达荣辱的社会生活,看作创作冲动产生根源,是钟嵘的创见,也是他对“感物说”的重要发展。,二、滋味说,(一)思想来源
24、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文赋:“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文心雕龙隐秀:“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二)“滋味说”的内涵,1、丰富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2、必须综合运用赋比兴手法“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3、“风力”与“丹采”的结合“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三)“滋
25、味说”的意义,批评玄言诗“淡乎寡味”、“理过其辞”之病强调诗歌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特征把先秦以来处于萌芽状态的“滋味”说,发展成为诗歌创作和欣赏的重要原则。,三、自然创作论,1、反对过分用典,提倡“自然直寻”“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所谓“直寻”,是指用直接可感的形象来描绘诗人感于外物所激起的感情。,2、反对过分讲究声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王元长创其首,沈约扬其波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四、思考题与阅读材料,(一)思考题1、试论“自然英旨”。2、试述“滋味说”的理论内涵。3、试比较陆机与钟嵘的感物说。4、诗品为什么要列陶潜于中品,屈魏武于下品,尊陆机于上品?(二)阅读材料1、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2、曹旭:诗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张伯伟:钟嵘的批评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