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ppt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变形理论基础.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冲压变形理论基础,冲压成形是金属塑性成形加工方法之一,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基础上的材料成形工程技术。要掌握冷冲压成形加工技术,就必须具有金属塑性变形理论的基础知识,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在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作用着相当大的力,足以抵抗重力的作用,所以在没有其它外力作用的条件下,金属物体将保持自有的形状和尺寸。弹性变形-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之后,它的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即变形,变形的实质就是原子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假如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去除后,由外力引起的变形随之消失,物体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始形状和尺寸,这样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如果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去除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始形状和
2、尺寸,这样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都是在变形体不破坏的条件下进行的(即连续性不破坏),通常用塑性表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塑性-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能力。金属的塑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它的因素很多,除了金属本身的晶格类型、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等内在因素之外,其外部因素变形方式(机械因素即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变形条件(物理因素即变形温度与变形速度)的影响也很大。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如表1.3.1 所示。,衡量金属塑性高低的参数称为塑性指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塑性指标-是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它可借助于各种实验方法测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
3、是拉伸试验,对应于拉伸试验的塑性指标,用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表示。和的数值由下式确定:需要指出,各种试验方法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受力状况和变形条件的,由此所测定的塑性指标,仅具有相对的比较意义。变形力-塑性变形时,使金属产生变形的外力称为变形力。变形抗力-金属抵抗变形的力称为变形抗力,它反映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表示其大小。金属受外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后不仅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且其内部的组织和性能也将发生变化。一般会产生加工硬化或应变刚现象,即金属的机械性能,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晶粒会沿变形方向伸长排列形成纤维组织
4、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由于变形不均,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内应力,变形后作为残余应力保留在材料内部。,塑性力学基础,.点的应力与应变状态金属冲压成形时,外力通过模具作用在坯料上,使其内部产生应力,并且发生塑性变形。一定的力 的作用方式和大小都对应着一定的变形,受力不同,变形就不同。由于坯料变形区内各点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不同,为了全面、完整地描述变形区内各点的受力情况,引入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某点的应力状态,通常是围绕该点取出一个微小(正)六面体(即所谓单元体),用该单元体上三个相互垂直面上的应力来表示。一般可沿坐标方向将这些应力分解成9个应力分量,即3个正应力和6个剪应力,如图1.3.1 a)所示。由于
5、单元体处于静平衡状态,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xy=yx,xz=zx,yz=zy),实际上只需要知道6个应力分量,即3个正应力和3个剪应力,就可以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对于任何一种应力状态,总是存在这样一组坐标系,使得单元体各表面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如图1.3.1b)所示,这样,应力状态的表示将大大的简化。我们称剪应力为零的平面为主平面,与主平面垂直的各条轴线称主轴,作用在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一般用1、2、3表示),以主应力表示的应力状态,称为主应力状态,表示主应力有无与方向的图形,称主应力状态图。塑性变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应力状态图共有九种,如图1.3.2 所示。,变形体内存在应力必
6、然产生应变。通常用应变状态来描述点的变形情况,点的应变状态与点的应力状态类似。应变也有正应变和剪应变之分,当采用主轴坐标系时,单元体上也只有三个主应变分量:1、2、3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体积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认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可证明满足1+2+3=0,由此可见,塑性变形时,三个主应变分量不可能全部同号,只可能有三向和二向应变状态,不可能有单向应变状态。其主应变状态图只有三种,如图1.3.3所示。,2金属的屈服条件,众所周知,在材料单向拉伸中,由于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只要单向拉伸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该质点即行屈服,进入塑性状态。在多向应力状态时,显然就不能
7、仅仅用某一应力分量来判断质点是否进入塑性状态,必须同时考虑其它应力分量。研究表明,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质点才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叫做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或塑性方程。满足屈服条件表明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材料要进行塑性变形,必须始终满足屈服条件。对于应变硬化材料,材料要由弹性变形转为塑性变形,必须满足的屈服条件叫初始屈服条件;而塑性变形要继续发展,必须满足的屈服条件则叫后继屈服条件。在一般应力状态下,塑性变形过程的发生、发展,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弹性极限状态的突破初始屈服和后继屈服。材料是否屈服和进入塑性状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
8、温度和变形速度)下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转变的根据。(2)材料所处的应力状态转变的条件。目前在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条件可表示如下:1-3=S 式中 1、3、S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屈服应力;应力状态系数,其值在11.155之间。当2(1+3)/2时,1.155;当21或23时,=1。一般近似取1.1。,3金属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可逆的,与加载历史无关;而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则是非线性的、不可逆的,与加载历史有关。应变不仅与应力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加载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常用的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简称增量理论,它着眼
9、于每一加载瞬间,认为应力状态确定的不是塑性应变分量的全量而是它的瞬时增量;另一类简称全量理论,它认为在简单加载(即在塑性变形发展的过程中,只加载,不卸载,各应力分量一直按同一比例系数增长,又称比例加载)条件下,应力状态可确定塑性应变分量。为了便于理解和比较,在此仅介绍全量理论。全量理论认为在简单加载条件下,塑性变形的每一瞬间,主应力差与主应变差成比例,非负比例系数,是一个与材料性质和变形程度有关的函数,而与变形体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了解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有助于分析冲压成形时板材的应力与应变。通过对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符号不一定一致,即拉应力
10、不一定对应拉应变,压应力不一定对应压应变;(2)某方向应力为零其应变不一定为零;(3)在任何一种应力状态下,应力分量的大小与应变分量的大小次序是相对应的,即123,则有123。(4)若有两个应力分量相等,则对应的应变分量也相等,即若12,则有12。,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1硬化规律 冲压生产一般都在常温下进行。对金属材料来说,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必然要引起加工硬化,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提高。材料不同,变形条件不同,其加工硬化的程度也就不同。材料加工硬化对冲压成形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是板材的硬化能够减少过大的局部集中变形,使变形趋向均匀,增大成形极限,尤其对伸长
11、类变形有利;不利的是变形抗力的增加,使变形变得困难,对后续变形工序不利,有时不得不增加中间退火工序以消除硬化。因此应了解材料的硬化现象及其规律,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表示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叫做硬化曲线,也称实际应力曲线或真实应力曲线,它可以通过拉伸等实验方法求得。实际应力曲线与材料力学中所学的工程应力曲线(也称假象应力曲线)是有所区别的,假象应力曲线的应力指标是采用假象应力来表示的,即应力是按各加载瞬间的载荷F除以变形前试样的原始截面积A0计算,没有考虑变形过程中试样截面积的变化,显然是不准确的;而实际应力曲线的应力指标是采用真实应力来表示的,即应力是按各加载瞬间的载荷F除以该瞬
12、间试样的截面积A计算。实际应力曲线与假象应力曲线如图1.3.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应力曲线能真实反映变形材料的加工硬化现象。,图1.3.5是用实验方法求得的几种金属在室温下的硬化曲线。从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看,几乎所有的硬化曲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实际应力剧烈增加,当变形程度达到某些值以后,变形的增加不再引起实际应力值的显著增加。这种变化规律可近似用指数曲线表示,其函数关系如下:,和n决定于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可通过拉伸试验求得,不同材料的和n值列于表1.3.2中。,硬化指数是表明材料冷变形硬化的重要参数,对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以及制件的质量都有较为重
13、要的影响。n大表示在冷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大,材料均匀变形能力强。,2卸载弹性恢复规律和反载软化现象 由图1.3.6所示的硬化曲线可知,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直线函数关系。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卸载,应力、应变仍然按照同一直线回到原点,变形完全消失,没有残留的永久变形。如果变形进入塑性变形范围,超过屈服点A,达到某点 B(,),再逐渐减小外载,应力应变的关系就按另一条直线逐渐降低,不再重复加载曲线所经过的路线了。卸载直线正好与加载时弹性变形的直线段相平行,直至载荷为零。于是,加载时的总变形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t 因弹性恢复而消失,另一部分s仍然保留下来
14、,成为永久变形。总的变形=t+s。弹性恢复的应变量为:t=/E 式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Pa)。,如卸载后再重新同向加载,应力应变关系将沿直线CB逐渐上升,到达B点应力时,材料才又开始屈服,随后应力应变关系继续沿着加载曲线变化。所以又可以理解为材料在变形程度时的屈服点。推而广之,在塑性变形阶段,实际应力曲线上每一点的应力值,都可理解为材料在相应的变形程度下的屈服点。如果卸载后反向加载,由拉伸改为压缩,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试验表明,反向加载时,材料的屈服应力较拉伸时的屈服应力有所降低,出现所谓反载软化现象。反向加载时屈服应力的降低量,视材料的种类及正向加载的变形程度不同而异。
15、关于反载软化现象,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正向加载时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反向加载,材料屈服后,应力应变之间基本上按照加载时的曲线规律变化(见图1.3.7)。,3最小阻力定律 在塑性变形中,破坏了金属的整体平衡而强制金属流动,当金属质点有向几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它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在冲压加工中,板料在变形过程中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塑性变形中的最小阻力定律。例如,将一块方形板料拉深成圆筒形制件,当凸模将板料拉入凹模时,距凸模中心愈远的地方(即方形料的对角线处),流动阻力愈大,愈不易向凹模洞口流动,拉深变形后,凸缘形成弧状而不是直线边,如图1.3.8所示。最小阻力定律说明了
16、在冲压生产中金属板料流动的趋势,控制金属流动就可控制变形的趋向性。影响金属流动的因素主要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和应力状态,而应力状态与冲压工序的性质、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参数(如凸模、凹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摩擦和间隙等。)有关。,冲压成形必须正确控制金属流动开流和限流。开流就是在需要金属流动的地方减少阻力,使其顺利流动,达到成形目的。当某处需要金属流入而不能流入时,该局部就会发生变薄,甚至板料断裂。限流就是在不需要金属流动的地方增大阻力,限制金属流入。当某处不需要金属流入而流入金属时,多余的金属就会使该处产生起皱。具体控制金属流动的措施,有改变凸模与凹模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以及改变摩擦、间隙、应力性质
17、等。加大圆角半径和间隙,减小摩擦,均能起到开流作用;反之则起限流作用。例如矩形件拉深,若直边与四角的间隙值相同时,不是四角拉破就是直壁部分起皱。若对四角部分采取开流而对直边部分采取限流措施,则可消除上述问题。方法是直边采用小间隙,四角采用大间隙;或使凹模四角的圆角半径大于直边部分的圆角半径。又如在大型覆盖件拉深成形中采取调节压边力,增设拉深筋和开切口等方法,均可调节金属流动阻力。最小阻力定律是塑性加工中最重要的定性原理之一,它在冲压加工中有十分灵活和广泛的应用,能正确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4最小阻力定律应用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性分析及其控制律 研究各种冲压
18、成形工艺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确定冲压工艺参数,编制工艺规程,设计模具,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变形区、传力区和不变形区。冲压加工时,变形力是通过传力区传给变形区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在成形过程中,变形区和传力区的范围、尺寸不断变化,而且互相转化。如图1.3.9所示,进行缩口成形时,开始随着凹模下降变形区不断扩大,传力区不断减小,金属不断从传力区转移到变形区。当变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图(),变形区的尺寸不再发生变化,从传力区进入变形区的金属体积和从变形区转移出去的金属体积相等,即达到稳定的变形过程。此时,传力区不断减小,已变形区不断扩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压 变形 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