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遗传学基础.ppt
《数量遗传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遗传学基础.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8/15,1,第七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第二节 通径分析第三节 重复力第四节 遗传力第五节 遗传相关,2023/8/15,2,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动物的遗传性状,按其表现特征和遗传机制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门)阈性状(Threshold trait),一、性状的分类及特点,2023/8/15,3,能够从表型明显区别的性状,如毛色,角的有无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表型变异是间断的、呈不连续的性状相对性状间大多有显隐性的区别,它的遗传表现完全
2、服从于三大遗传定律,1.质量性状,2023/8/15,4,2.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在类型间没有明显界限,具有连续性变异的性状,如产奶量,生长速度,体重,羊毛的粗细等动物的经济性状(Economic trait)大多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特点:变异的连续性对环境的敏感性分布的正态性多基因作用的微效性,2023/8/15,5,对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特点,对性状必须进行度量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区分必须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方能了解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的动态必须以群体为研究对象,2023/8/15,6,3.阈性状,阈性状是指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而表型是非连续变异的一类性状,是一类重要的数量性状表现特
3、点:存在一个“阈”。阈的一侧表现一类性状,阈的另一侧表现另一类性状。如死亡与存活,中间只有一个临界点(阈值,threshold)。单胎品种的产仔数表现单胎、双胎和稀有的多胎等对于状态过多的性状,是不宜作为阈性状来处理的。例如,鸡的产蛋数、猪的窝产仔数等。这一方面是由于状态过多的阈性状分析太复杂;另一主要原因就是状态过多的表型分布可近似地作为连续分布来处理,2023/8/15,7,二、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1908年瑞典植物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on-Ehle)根据小麦粒色的遗传试验,提出多基因假说,作为解释数量性状遗传的机理。后来,伊斯特(East)根据玉
4、米穗长的试验,发展了这个假说,2023/8/15,8,多基因假说要点,数量性状是许多对微效基因或多基因(polygene)的联合效应所造成多基因中的每一对基因对性状表型的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是微小的。多基因不能予以个别辨认,而是从表现的性状作为整体来研究微效基因的效应是相等而且相加的,故又可称多基因为累加基因微效基因之间往往缺乏显性。有时用大写字母表示增效,小写字母表示减效,Back,2023/8/15,9,多基因假说要点,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因而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微效基因的作用常常被整个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所遮盖,难以识别个别基因的作用多基因往往有多效性,多基因一方面对
5、于某一个数量性状起微效基因的作用,同时在其他性状上可以作为修饰基因(改变其他基因效果的基因)而起作用,使之成为其他基因表现的遗传背景多基因与主效基因(major gene)一样都处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并且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质,2023/8/15,10,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在对小麦和燕麦子粒颜色的遗传研究中发现,在若干个红粒与白粒的杂交组合中有如下几种情况:A B CP1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F1 红粒 粉红粒 粉红粒 F2 3/4红粒 15/16红粒 63/64红粒 1/4白粒 1/16白粒 1/64白粒 经仔细观察,红色中还存在不同等级,2023/8/15,11,试验结果分
6、析,小麦种皮颜色与3对种类不同但作用相同的基因有关,用R1r1,R2r2,R3r3表示小麦红粒白粒 假设:R为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r为不能控制红色素形成的基因R与r没有显隐性关系R1R2R3为非等位基因,其对红色素的合成效应相同,且为累加效应,2023/8/15,12,红粒r1r1r2r2R3R3 白粒r1r1r2r2r3r3红粒r1 r1r2 r2R3r32R 1R1r 2r1 2 1浅红 最浅红 白,2023/8/15,13,红粒r1 r1R2 R2 R3 R3 白粒r1 r1r2 r2 r3 r3红粒r1 r1R2r2R3r34R 3R1r 2R2r 1R3r 4r1 4 6 4 1深
7、红 中红 浅红 最浅红 白,2023/8/15,14,红粒R1R1R2R2R3R3 白粒r1r1r2r2r3r3红粒R1r1R2r2R3r36R 5R1r 4R2r 3R3r 2R4r 1R5r 6r 1 6 15 20 15 6 1最深红 暗红 深红 中红 浅红 最浅红 白,2023/8/15,15,因F1产生同等数目的雌配子和雄配子,F2的分离世代中,各表型的分离完全符合二项式(1/2R+1/2r)2n展开时的各项系数有性繁殖可以产生大量的基因型。10个座位可以产生31060,000种基因型。新的类型不是新的突变,而是由于稀少基因分离造成的(返祖),2023/8/15,16,数量性状遗传机
8、制的发展,传统观点:基于多基因假说认为数量性状均受微效、等效的微效基因控制采用分子标记对基因效应的研究发现,数量性状:可能是受微效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加上环境作用而表现连续变异有时由少数主基因控制,但另外存在一些微效基因(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的修饰作用微效基因的效应值(对性状的影响)也不尽相等,2023/8/15,17,三、数量性状的剖分,1.表型值的剖分性状表现由遗传因素决定、并受环境影响,可得:P=G+EP 为个体表现型值(phenotypic value)(也即性状观察值)G 为个体基因型(效应)值(genetic value),也称遗传效应值E 为
9、环境效应值(environment value)一个群体内,环境对不同个体施加影响,从而使个体的表型值偏离基因型值,称之为“离差”。有时也称为“环境效应”,2023/8/15,18,群体均值能否代表群体基因型均值取决于群体大小,群体越大,代表性愈强,若E与G之间相互独立,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则有:,2023/8/15,19,2.表型方差的剖分,一个个体的表型值:一个群体的表型值 此式两端平方后求总和得:当G和E之间相互独立时:则:此式两端除以群体含量N得:VP为群体表型方差(由性状资料计算);VG为遗传方差,也称为基因型方差;VE为环境方差,2023/8/15,20,3.基因型值的剖分 基
10、因型值还可进一步剖分为:G=A+D+I A(additive effect):基因的加性效应 D(dominant effect):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 I(interaction effect):非等位基因的上位效应,由于显性效应中有分离,上位效应中有重组,所以这两种遗传效应在群体中不能被固定。只有加性效应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这一点在育种中很重要,所以A又叫做育种值,2023/8/15,21,4.环境离差的剖分 E=Eg+Es Eg:一般环境效应 Es:特殊环境效应,一般环境效应又称永久性的环境效应,能长期甚至是终身影响个体的表型值,或空间上非局部条件的影响特殊环境效应又称暂时性的环境效应,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量 遗传学 基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