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第一节 液压悬挂装置的功用和类型第二节 分置式液压系统第三节 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第四节 整体式液压系统第五节 液压悬挂装置的使用与维护,第一节 液压悬挂装置的功用与类型,液压悬挂系统是利用液体压力提升并维持农具处于各种不同位置的悬挂装置,一般还可以输出液压功率。悬挂式连接还可以改变拖拉机的受力状态,有利于改善拖拉机的牵引性能。目前,液压悬挂系统已成为拖拉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液压悬挂装置的功用与组成,用液压提升和控制农机具的整套装置称为液压悬挂装置。(一)液压悬挂装置的功用1.连接和牵引农机具;2.操纵农机具的升降;3.控制农机具的耕作深度或提升高度
2、;4.给拖拉机驱动轮增重,改善附着性能;5.输出液压能。,(二)液压悬挂系统的组成,1.液压系统提升农机具的动力装置由液压泵、油缸、分配器等液压元件和附属装置组成。2.操纵机构用来操纵分配器的主控制阀,以控制油流的方向由手柄操纵机构和自动控制机构两部分组成。3.悬挂机构功用是:连接农具,传递液压升降力和拖拉机对农具的牵引力,并保持农具的正确工作位置。两点悬挂:悬挂机构以二个铰接点与拖拉机机体联结。在农机具作业时,能较轻便地矫正行驶方向,大功率拖拉机上多采用两点悬挂。三点悬挂:悬挂机构以三个铰接点与拖拉机机体联结。农机具随拖拉机直线行驶稳定性好,中小功率拖拉机大多采用。,1.提升轴 2.提升臂
3、3.上拉杆 4.提升杆 5.下拉杆,两点悬挂机构,三点悬挂机构,二、悬挂农具耕深调节方法,(一)高度调节(图a)高度调节是在控制手柄处于“浮动”位置,农具可以不受拖拉机相对位置的限制,而由农具的限深轮随地面高低变化而自由地上下浮动。(二)阻力调节(图b)力调节的作用在于当土壤密度或地表面变化而使负荷增加时,提升器会自动将农具提升,当负荷减小时会自动将农具下降,通过自动升降农具保持工作负荷的稳定。(三)位置调节(图c)位置调节则由提升器的位调节手柄或油缸限位卡箍来控制农具与拖拉机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农具在选定的耕深下工作。,a.高度调节,悬挂农具的耕深调节方式,b.力调节,c.位调节,(一)分
4、置式液压系统 油泵、油缸、分配器和油箱分别安装在拖拉机的不同位置上,相互间用油管连接。(典型应用有:东方红802、铁牛55C600L)(二)半分置式液压系统 除油泵单独布置外,其他液压元件(油缸、分配器)和操纵机构组成一个“提升器”,安装在后桥壳上。(代表应用有:铁牛650、东风50)(三)整体式液压系统 油泵、油缸和分配器等全部液压元件以及操纵机构都安装在后桥壳内,形成一个整体。(代表应用有:上海50、丰收35),三、液压系统的类型,液压系统的型式a.分置式 b.半分置式 c.整体式1.油缸 2.分配器 3.油泵 4.油箱 5.提升器 6.油泵,第二节 分置式液压系统,一、液压泵(CB-46
5、型液压泵)1.组成:主要由壳体、端盖、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前后浮动轴套、卸荷片、大小密封圈等组成(图)。2.工作原理 与发动机润滑系的齿轮式机油泵相同,但工作压力较高(9.813.72MPa)。油液在油泵内泄漏,会显著降低油泵的效率。油泵内主要泄漏部位:齿轮与轴套的端面间隙、齿顶间隙和轴套的接合面。为防止泄漏:一是提高油泵的制造精度,使齿轮与泵壳、轴套配合间隙尽可能小些;二是采取若干可靠的结构措施,防止泄漏。浮动轴套结构、带密封圈的卸荷片、导向钢丝。为消除困油现象及其危害,在轴套内端面开有卸压槽。,CB-46 型齿轮油泵 1-主动齿轮 2-油封 3-前盖 4-壳体 5-轴套 6-从动齿轮 7-
6、大密封圈 8-轴承密封 9-卸荷密封圈 10-卸荷片 11-导向钢丝,二、分配器,(一)FP1-75A型分配器的构造主要由壳体、滑阀、回油阀、安全阀和定位自动回位机构组成。1.壳体:由上、下盖和阀体组成2.滑阀:主要用来控制油流方向3.回油阀:由阀体、阀座、弹簧等组成作用是当控制油路与回油路相通时打开,使油泵卸荷,而当控制油路封闭时关闭,使油泵建立高压。4.安全阀:由球阀、限压弹簧及座、调整螺栓等组成。作用是在提升和压降位置时,与回油阀相配合,限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FP1-75A型分配器的构造图,1-滑阀;2-回油阀;3-定位钢球;4-安全阀;5-锁紧螺母;6-调节螺杆;7-球阀;8-增力
7、阀;9-分离套管;10-滑阀回位弹簧;11-增力阀弹簧;12-调整螺钉,(二)FP1-75A型分配器的工作过程,1.提升位置:操纵手柄向上扳到最高位置,滑阀则处于最下位置,滑阀第一道环带封闭了,控制油路,回油阀在弹簧作用下关闭,油泵压力油经第三道环槽、高压油管与油缸下腔相通,推动活塞向上提升农具,油缸上腔油液经第五道环槽被挤回油箱。2.中立位置:手柄扳到第二位置时,滑阀第三四道与五六道环带分别封闭油缸的上下腔油路,油泵来油无法进入油缸,活塞不能移动,农具不升不降,同时第一二道环槽接通了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油泵来油经节流小孔、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流回油箱,由于小孔的节流作用,油阀上下腔产生压力差,于是
8、克服油弹簧张力而打开回油阀,油泵来油大部分经回油阀流回油箱,使油泵卸荷。,3.压降位置:操纵手柄由中立再向下扳动一个位置时,滑阀第二道环带封闭了控制油路,回油阀随之关闭。油泵来油经第五道环槽和高压油管进入油缸上腔,推动活塞下移,强迫农具入土,油缸下腔油液经第三道环槽和回油道被挤回油箱。4.浮动位置:手柄扳到最低位置进油路被封闭,二、三道环槽沟通控制油路和回油路。回油阀又在上下腔压力差下开启,油泵卸荷,油缸上下腔均于回油道相通,活塞可在油缸中上下自由移动,悬挂农具呈自由浮动状态。,FP1-75A型分配器的工作情况1.提升位置:操纵手柄向上扳到最高位置,滑阀则处于最下位置,滑阀第一道环带封闭了,控
9、制油路,回油阀在弹簧作用下关闭,油泵压力油经第三道环槽、高压油管与油缸下腔相通,推动活塞向上提升农具,油缸上腔油液经第五道环槽被挤回油箱。2.中立位置:手柄扳到第二位置时,滑阀第三四道与五六道环带分别封闭油缸的上下腔油路,油泵来油无法进入油缸,活塞不能移动,农具不升不降,同时第一二道环槽接通了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油泵来油经节流小孔、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流回油箱,由于小孔的节流作用,油阀上下腔产生压力差,于是克服油弹簧张力而打开回油阀,油泵来油大部分经回油阀流回油箱,使油泵卸荷。3.压降位置:操纵手柄由中立再向下扳动一个位置时,滑阀第二道环带封闭了控制油路,回油阀随之关闭。油泵来油经第五道环槽和高压油
10、管进入油缸上腔,推动活塞下移,强迫农具入土,油缸下腔油液经第三道环槽和回油道被挤回油箱。4.浮动位置:手柄扳到最低位置进油路被封闭,二、三道环槽沟通控制油路和回油路,。回油阀又在上下腔压力差下开启,油泵卸荷,油缸上下腔均于回油道相通,活塞可在油缸中上下自由移动,悬挂农具呈自由浮动状态。综上可知:回油阀在提升和下降时关闭,在中立和浮动时打开,使油泵卸荷。,a)“提升”位置 b)“中立”位置 c)“压降”位置 d)“浮动”位置1-滑阀;2-双作用油缸;3-油箱;4-分配器;5-油泵,(三)滑阀的定位和回位机构,1.定位机构功用是保证滑阀准确地移到并可靠地处于各工作位置。2.自动回位机构农具提升到运
11、输位置后,滑阀自动回到中立位置。,当滑阀处于提升或压降位置,而不能回中立位置时起作用油压将迅速上 升而油压升到12.74MPa时,高压油便通过回油阀节流小孔流至安全阀上腔,顶开安全阀流回油箱。这实质上打开另一条控制油路,使回油阀上下腔产生压力差而被打开,油泵来油大部分经回油阀流回油箱,使油压迅速降低并低于12.74MPa,安全阀又重新关闭。由于控制油路不通,回油阀也跟着关闭,然后压力再升高,回油阀再随着安全阀一起打开。在回油阀的配合下,如此 反复动作,使系统压力不超过12.74MPa。(图),(四)安全阀的作用原理,安全阀的作用原理a.安全阀关闭状态 b.安全阀打开状态1.回油阀 2.安全阀
12、3.安全阀弹簧,油缸的功用是将作用于活塞上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是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一)双作用油缸的构造(图)由缸体、上下盖、活塞、活塞杆、除尘片、定位挡块、定位阀、上下腔油管等组成。,三、双作用油缸(YG-110),YG110型双作用液压缸 1-下盖 2-缸盖 3-上盖 4-除尘片 5-定位挡板 6-活塞杆 7-定位阀 8-下腔输油管 9-活塞10-上腔输油管11-下腔油管,1-阀片 2-阀体 3-挡板,缓冲阀,(二)活塞行程调节装置定位阀和定位挡块功用:调节农机具的下降位置;在运输农机具时,锁定农机具的运输位置。,活塞行程的调整1-定位档板 2-活塞杆 3-定位阀,功用:以减缓农机具的
13、下降速度,以免农机具因快速落地与地面碰撞而损坏 农具提升时,阀片被油推向挡销一边,油液很通畅地从阀片的四周和中心孔同时进入油缸下腔,使农具迅速提升,当农具下降时,油缸下腔的回油将阀片推向阀体台肩一边,封闭四周的切槽,回油只能从中间小孔流过,减缓流速,从而使农具缓慢下降,避免冲击损伤。,(三)缓降阀的作用原理,第三节 半分置式液压系统,一、分配器(一)分配器的构造(二)分配器的工作情况1.提升位置(图)2.中立位置(图)3.下降位置(图)二、油缸(图)三、操纵机构(图)(一)操纵机构的构造(二)位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三)力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四)液压输出四、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的检查与调整(图),分
14、配器由三个主要孔和五个阀体构成:三个主要孔:进油孔、排油孔、回油孔 五个阀体:主控制阀、单向阀、安全阀、回油阀、下降速度调节阀。1、主控制阀:在工作中起开闭油孔的作用2、回油阀:有开闭回油孔的作用,在阀室内的位置由两端的油压差决定,它由回油阀、弹簧、带密封环的螺塞组成。3、单向阀:控制高压油只能单向流入油缸而油缸的油不能通过单向阀反流。4、安全阀:防止液压系统由于油压过高,造成液压系统过载,使零件损坏,5、下降速度调节阀:用于控制农具下降的速度,还可用来封闭油缸的回油道,以锁定农具的运输位置。,一、分配器(一)分配器的构造(如图示),1.回油阀弹簧2.回油阀大头 3.回油阀小头 4.回油阀套
15、5.O型密封圈 6.单向阀螺塞 7.钢球 8.单向阀弹簧 9.单向阀弹簧座 10、11.O型密封圈 12.下降速度调节阀 13.滚珠总成 14.垫片 15.主控制阀弹簧 16.阀门前盖 17.回油阀前堵塞 18.O型密封圈 19.分配器壳体 20.主控制阀套 21.回油阀后堵塞 22.主控制阀 23.限位板,分配器总成,(二)分配器的工作情况,1.提升位置(图)力位调节杠杆控制端离开控制阀,由回位弹簧将其推至最后位置。第二道密封带将通往回油阀背腔油孔打开,使背部油腔与主控制阀的进油孔相通,在油压与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回油阀右移,关闭回油道,主控制阀的第三密封带封闭了油缸排油道。油泵来的高压油顶开
16、单向阀进入油缸这时农具开始提升。,1.油缸2.下降速度调节3.分配器壳体4.油泵5.主控制阀6.回油阀7.安全阀8.单向阀,分配器处于“提升”位置,2.中立位置(图),主控制阀自最大伸出位置被操纵杆向里压入5mm,第二密封带将回油阀背腔油孔稍微打开,使背油液通过主控制阀端部的中心孔流回传动箱。在前端油压的作用下,回油阀压缩弹簧左移,打开回油孔,从油泵来的高压油经回油孔流回油箱。此时,第三密封带仍然封闭着油缸排油道,单向阀在弹簧作用下,处于关闭。,分配器处于“中立”位置,1.油缸2.下降速度控制阀3.分配器壳体4.油泵5.主控制阀6.回油阀7.安全阀8.单向阀,3.下降位置(图),主控制阀被 操
17、纵 杠杆向里压入到极限,第二密封带将加压油阀背腔油孔完全 打开,回油孔仍被 打开,从油泵来的油经回油孔流流回油箱,第三密封带已将油缸排油 道 打开,油缸里的油液也经回油孔流流回油箱,农具在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下降速度 可通过下降速度调节阀来控制。当顺时针转动阀的手轮时,则拧入螺纹杆,可以把阀体顶入油缸排油纪道,油道 被堵小,农具下降减慢,反之,退出螺纹杆,阀体在油压作用下随之向外退出,回油道 畅通,农具下降加快。,分配器处于“下降”位置,1.油缸2.下降速度控制阀3.分配器壳体4.油泵5.主控制阀6.回油阀7.安全阀8.单向阀,二、油缸,油缸由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等组成。是一个单作用油缸。,三、操
18、纵机构,(一)操纵机构的构造 操纵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工作需要操纵主控制阀,升、降农具或自动控制农具的耕深及提升高度。位调节操纵机构由位调节 操纵 手柄、位调节偏心轮和空心轴,位调节凸轮、位调节杠杆及拉力弹簧 组成。力调节操纵机构由力调节 操纵 手柄、力调节偏心轮和心轴、力调节 杠杆和拉力弹簧、力调节弹簧 总成组成。,(二)位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使用位调节机构升降农具时,应将力调节手柄置于最高提升位置。1.位调节提升农具提升开始工况:向扇形板上方搬动位调节手柄,位调节偏心轮以O为圆心反时针转动,带动位调节杠杆以上端为支点顺时针摆动,使其下部控制端离开主控制阀而产生间隙H。于是回位弹簧推动主控制阀向
19、左移到提升位置。与此同时,回油阀关闭回油道,油泵输入高压油顶开单项阀而进入油缸,提升农具。(图),1.顶杆2.力调节弹簧3.弹簧座4.力调节手柄5.位调节弹簧6.推杆7.位调节图论8.位调节杠杆9.力调节杠杆10.位调节手柄轴偏心轮11.主控制阀12.力调节杠杆弹簧13.力调节手柄轴偏心轮14.位调节杠杆弹簧15.内提升臂16.外提升臂,位调节提升终了工况:随着农具的提升,位调节凸轮工作面的升程减小,位调节杠杆拉簧的拉力使位调节杠杆绕偏心轮反时针转动。于是杠杆下部控制端向右摆动,将主控制阀向右推动(5mm)回到中立位置。此时,回油阀打开,油泵卸荷。单项阀与排油道均关闭,油缸中的活塞不能移动,农
20、具提升终了维持在某一高度。(图8-25)农具不同高度的控制:位调节手柄上移越多其杠杆下部控制端与主控制阀后端的间隙H值就越大,需要位调节凸轮更小的升程才能使主控制阀回到中立位置,因而农具也就提升的越高。,提升终了工况,2.位调节下降农具,位调节下降开始工况:向扇形板下方移动位调节手柄,位调节偏心轮顺时针转动,带动位调节杠杆以上端为支点反时针摆动,将主控制阀向右推至下降位置。当主控制阀被推到底时,再移动手柄,则位调节杠杆以下端为支点顺摆,使位调节杠杆上端滚轮与位调节凸轮间出现间隙S。此时,由于油缸排油道被打开,农具下降。(图)下降终了工况:随着农具的下降,位调节凸轮升程增大,消除间隙S后,推动位
21、调节杠杆上端绕偏心轮顺摆。于是回位弹簧将主控制阀向左推至中间位置,农具下降终了。(图)下降位置控制:位调节手柄下移越多,间隙S越大,就需要更大的位调节凸轮升程推动杠杆,回位弹簧才能将主控制阀推回中立位置。农具下降的越多,耕深越大。,位调节开始下降工况,位调节“下降终了”,(三)力调节机构的工作过程,使用力调节机构控制农具的耕深时,应将位调节手柄放倒最高提升位置。1.农具下降与耕深的阻力调节力调节下降开始:向下移动力调节手柄时,力调节偏心轮顺时针转动,由于力调节杠杆的弹簧作用,使力调节杠杆紧靠在顶杆上。力调节杠杆以其上端铰接电为支点向右摆动,将主控制阀向右推倒下降位置,农具下降开始。继续下移力调
22、节手柄,则力调节杠杆又以下端为支点顺摆,使力调节推杆离开顶杆出现间隙L。(图),力调节“下降”开始工况,1.顶杆 2.力调节弹簧 3.提升臂 4.力调节手柄 5.力调节杠杆 6.提升轴 7.推杆,力调节下降终了:农具下降如土后,随着耕深的增加,耕作阻力相应增大,作用到传感接头上的压力P也增大。压缩力调节弹簧使顶杆前移,消除和推杆之间的间隙L后,则顶动推杆使力调节杠杆绕偏信轮顺摆,杠杆下部控制端离开主控制阀。回位弹簧将控制阀向后推回中立位置,农具下降终了,并维持在某一耕作阻力下工作。(图)力调节耕作阻力的选择:力调节手柄下移越多,其推杆与顶杆之间的间隙L值越大,需要更大的压力P来压缩力调节弹簧,
23、也就是更大的耕深才能消除上述间隙,进而推动力调节杠杆绕偏心轮顺摆,使主控制阀回中立位置。因此,在耕深范围内不同的手柄位置,就能维持不同的耕作阻力或耕深。,力调节“下降”终了,耕作阻力(耕深)的自动调节:力调节手柄的位置一旦选定以后,相应的耕作阻力就维持某一定值。耕作过程中,若阻力增大,就自动调浅;阻力减小就自动调深,以维持耕作阻力的不变,使发动机的负荷稳定。耕作阻力增大时,力调节弹簧进一步受压,推动力调节杠杆顺摆,主控制阀便由中立位置被推向提升位置,农具提升,耕作阻力减小。力调节弹簧向后伸张,当耕作阻力减小到原来选定的位置时,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使主控制阀又回到中立位置。耕作阻力减小时,力调节
24、弹簧向后伸张,顶杆后移,主控制阀由中立位置被推向下降位置,农具下降。待耕作阻力增加到原来选定的值时,力调节弹簧收到压缩,使主控制阀又被推回中立位置。,2.力调节提升农具,当把力调节手柄向提升方向移动时,力调节偏心轮以O为圆心反时针转动,带动力调节杠杆以上部铰接点为支点向后摆动。主控制阀被回位弹簧向后推到提升位置,农具开始提升。(图)由于力调节杠杆控制端离开主控制阀后端的距离太远,当农具离开地面失去阻力调节以后,力调节杠杆拉簧无法使主控制阀回到中立位置。因而待农具一直提升到最高运输位置后,才由位调节机构的作用,使主控制阀回中立位置。所以,不能用力调节手柄控制农具的提升高度。,力调节“提升”开始工
25、况,(四)液压输出,液压输出时,可从提升器壳体上面的液压输出螺塞处接出油管,通往分置油缸。应先将位调节手柄放置在扇形板的中间位置,旋进截断阀,关闭提升器油缸的油路,然后操纵位调节手柄,使从油泵输入的油液经单向阀进入外部油缸,进行液压输出作业。,四、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的检查与调整,1.力调节弹簧总成的调整 调整前,将力调节手柄放到下降位置,使力调节推杆离开力调节弹簧顶杆然后用手推拉传感接头,应无轴向间隙,若有轴向间隙,则需取下销子,逐步拧紧调整螺母,直到消除间隙为止。如果拧紧拧松调整螺母均不能消除轴向间隙表明弹簧与弹簧座间有间隙,需拆下弹簧总成,并冲出止动销,拧转力调节弹簧顶杆,消除间隙后,再装入
26、提升器壳体内。(图),力调节弹簧总成1.力调节弹簧 2.弹簧顶杆 3.弹簧座 4.弹簧压板 5.螺母 6.防尘罩 7.传感接头 8.销,.扇形板安装位置的校正 将力、位调节手柄置于扇形板上止口相接触的位置,使内提升臂与提升器壳体后部内表面有4mm的间隙此时,外提升臂与提升器壳体底平面约成60度。.力调节杠杆的调整 将力调节推杆调整到使推杆套头与力调节弹簧顶杆端面接触后,调整力调节推杆长度,使力调节杠杆控制端面与主控制阀端面的间隙为1.5mm,调整后用螺母锁紧。,.位调节凸轮的调整 使位调节杠杆控制端与主控制阀最外端位置接触,转动位调节凸轮,使其与位调节凸轮的滚轮接触,然后在保持位调节杠杆滚轮与
27、位调节凸轮接触的状态下,顺时针转动位调节凸轮,直至位调节杠杆的控制端将主控制阀推至中立位置,然后将位调节凸轮。用螺栓固紧在提升轴上。,东风-50型拖拉机的液压系统原理(a)液压系统简图(b)液压系统油路简图1-升举机构;2-力、位调节机构;3-油缸;4-分配器;5-油泵;6-滤清器;7-油箱,其它类型的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第四节 整体式液压系统,一、整体式液压系统的构造(图)二、柱塞式液压泵(图8-33)三、控制阀(一)控制阀的构造(图8-33)(图8-34)(二)控制阀的工作位置(图8-34)1.中立位置:2.提升位置3.快降位置4.慢降位置四、操纵机构,一、整体式液压系统的构造,图所示为上海
28、-50拖拉机的液压系统与操纵机构。主要由滤清器、油泵、控制阀组成液压机构总成,固定在传动箱壳体的内壁上,并浸入传动箱壳体的油液中,利用齿轮油作为工件油液。油泵驱动轴是动力榆出轴的中段,其动力的接合和分离,由传动箱壳体右侧的油泵离合手柄来操纵。单作用油缸与操纵机构组成提升器总成装在提升器盖内,油泵与油缸间用一高压油管相连,两端均装有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农具提升的可靠性。移动位、力调节手柄,分别通过位、力调节滚轮架以及外拨叉片、里拨叉片与拨叉杆、摆动杆来操纵控制阀。,1.销轴 2.连接板 3.传感接头 4.液压升降机盖 5.力调节弹簧 6.位凸轮轴 7.位调节凸轮 8.扇形板
29、9.位调节手柄(里手柄)10.力调节手柄(外手柄)11.位调节滚轮架 12.外拨叉片 13.液压输出螺塞 14.力调节支撑导杆 15.位调节支撑导杆 16.偏心轮 17.销子 18.高压油管 19.安全阀 20.油泵驱动轴 21.油泵 22.控制阀推杆 23.摆动杆 24.滤清器 25.里拨叉干 26.外拨叉干 27.油缸 28.里拨叉片 29.力调节滚轮架 30.活塞杆 31.力调节推杆 32.后桥箱盖,主要由四套柱塞、偏心轴、偏心轴套、柱塞框架、进出油阀等组成。(图)偏心轴两偏心轮互成90度,前偏 心轮装有宽偏心轴套,其凸户向后,用以安装摆动机构的联接环后偏 心轮装有窄偏 心轴套,轴套外部
30、装有现两 个柱塞框 架,两 边均与柱塞制成一体,每个柱塞分别装在左右泵体(阀体)的柱塞孔内,每个柱塞 孔顶端均加工有阶垂直孔道。下部孔道 装有进油阀,并与控制阀旱灾油道 相通,上部孔道 装有出油阀,并与油泵高压出油口相通。,二、柱塞式液压泵,液压系统原理图,1.滤清器2.控制阀推杆3.控制阀4.回位弹簧5.柱塞架6.偏心轮7.偏心轮套8.柱塞9.进油阀10.出油阀11.油缸12.活塞13.液压输出螺塞14.安全阀15.阀杆16.弹簧17.调节螺钉18.螺母19.油泵驱动轴,当油泵偏心轮被 驱动旋转时,偏 心套相对于柱塞 上、下滑动,并驱动培训班塞架和柱塞 左右往复移动,使柱塞顶腔容积周期性变化
31、。当容积变大时,旱灾油阀开,出油阀关,吸入油液,当容积变小时,则油压升高,顶开出油阀(进油阀关),向油缸输油。偏心轮每转一圈,四个柱塞以1、3、2、4的顺序分别泵油一次。农具提升时的油路 传动箱滤清器控制阀进油缺口(回油缺口被封闭)进油道进油阀(吸入)出油阀(压出)垂直高压油管油缸农具下降时(油泵空转)的油路 油缸(农具自重作用)高压油管回油管 控制阀回油缺口(进油缺口被封闭)传动箱,(一)控制阀的构造 控制阀是一个圆柱形的滑阀(如图)阀杆总成的锥形方头由前端插入阀中的方孔内,阀杆另一端平板方头插入回位弹簧套筒,并由档圈限位。当偏心轴套驱动联接环、连杆、弹簧套筒摆动时,控制阀也随着摆动。阀后端
32、外圆呈圆锥形,有两条长度超过圆锥部分的开口槽,为进油缺口。阀前端有两条细而长的慢降回油缺口和两条宽而短的快降回油缺口,以控制回油道。阀的中部开有环槽并装有限位环。三片与阀精密配合的油封垫圈把阀套内分隔成进、回两个油腔,并与外界隔绝。油封垫圈的凹面均应朝向控制阀中间的限位环,不能装反。进油腔通过衬套的两个径向孔与后端盖上的进油道相通;回油腔通过压套的两个径向孔与前端盖上的高压油路相通。,三、控制阀,控制阀的构造图,(二)控制阀的工作位置,1.中立位置(图A):控制阀处于中立位置,封油垫圈将进、回油腔封闭,油泵空转,缸内油量不变,农具保持原来位置。2.提升位置(图B):控制自中立位置前移1.5mm
33、进油缺口与进油道连通,排油道继续封闭,油泵威胁吸入油液并向油缸供油,农具提升。3.快降位置(图C):控制阀向后移到极限位置,前端四个缺口同时开启,农具的自重作用和使缸内油液经四个缺口快速挤回传动箱内。4.慢降位置(图D):控制阀由快降位置前移56mm,只有两个慢降缺口的一部分与回油道相通,回油通道缩小,回油缓慢,农具慢降。,控制阀的工作位置a.中立 b.进油(提升)c.快速回油(快降)d.慢速回油(慢降),四、操纵机构,操纵机构由位调节机构和力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位调节机构由为调节手柄(里手柄)、手柄轴与偏心轮、位调节滚轮架、位调节凸轮、外拨叉片、外拨叉杆和偏心轮、调节杆(支承导杆)、缓冲弹簧
34、等组成。根据需要在扇形板侧面标有“升降”和“快慢”记号的区段内移动里手柄,可以控制农具升降的位置和如土速度。力调节机构由力调节手柄(外手柄)、手柄轴与偏心轮、力调节滚轮架、里拨叉片、里拨叉杆、调节杆和缓冲弹簧、力调节弹簧总成(包括力调节弹簧、顶杆、推杆、传感接头等)组成。外手柄在“浅深”范围内移动时,可以实现耕深的阻力调节。还可以将外手柄移到液压输出位置,把液压能输送到其它作业机械上。(具体结构见系统图),第五节 液压悬挂装置的使用与维护,一、液压悬挂装置的使用二、液压悬挂装置的常见故障与排除,(一)液压系统的用油 分置式液压系统均有独立油箱,用以加注液压油。半分置式液压系统一般与传动箱润滑油
35、共用,加注柴油机油。整体式液压系统采用齿轮油,要注意检查油面高度,保持液压油清洁,定期清洗滤清器。(二)油泵的结合 分置式液压系统:在发动机起动前将油泵接合装置的手柄扳到结合位置,半分置式、整体式:应分离离合器,扳动接合套使动力与油泵轴接合。,一、液压悬挂装置的使用,(三)操纵手柄位置的选用,分置式液压系统具有提升、中立、压降和浮动四个工作位置。压降位置只有在工作部件强制入土的情况下短时间使用,入土后应将手柄置于浮动位置,不得用中立位置进行田间作业。不得将操纵手柄强制在提升位置,以免系统超载、油温升高。机组在运输位置时要压下定位阀。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的力调节和位调节两操纵手柄,在使用其中一个时,另一个应固定在扇形板上方;在悬挂农具作短距离运输时,应将下降速度调节阀手轮拧到底。整体式液压系统在牵引作业时,应将力、位调节手柄置于记扇形板下方并锁定。在悬挂农具运输时将位调节手柄置于最高位,力调节手柄置于最下位置;用力调节作业时,力调节手柄置于所需耕深位置并锁定,用位调节操纵农具的升降速度;用位调节作业时,将力调节手柄置于最下位置;用液压输出 作业时,将力调节手柄置于最上位置,位调节置于反应控制区段的任意位置。,二、液压悬挂装置的常见故障与排除,(续表见下页),三、液压悬挂装置的常见故障与排除(续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