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评价.ppt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评价.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南昌市第一医院药剂科 张慧明,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院减少或避免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对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卫医发【2004】285号,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 注意事项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 病原治疗,2004年10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具有明确适应症;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应用;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感染
2、性疾病的概念,感染性疾病系由各种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除都由一定的病原体引起外,其共同临床特点是发热、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以及受感染器官系统的症状。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时,最重要的是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既感染的部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病原治疗:强调对病原菌的查找和分离培养,特别是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培养。经验治疗一般2448h。2.病灶处理:彻底及时引流;慢性感染灶的异物、坏死组织的清除;破伤风伤口的清创等。3.对症支持治疗:感染性休克、昏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OPD等严重病情,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争取时间。4.基础疾病的治疗:院内获得性感染;影响患者免
3、疫系统功能的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未能很好控制的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多为严重和难于控制的感染。,抗生素(antibiotics):在微量时,对一些特异性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免疫抑制等生物效应的微生物产物或衍生物 统称为抗生素。,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系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口服、肌注、静注等)的各种抗菌素、磺胺、喹诺酮、呋喃类等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的来源有三种:1.由微生物合成 2.人工半合成 3.人工全合成,抗菌药物的概念,目前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已有200余种。
4、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常见,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过多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客观存在。据统计一些医院中抗菌药物约占门诊处方的50,住院病人中使用抗菌药物者平均占床位数的77,联合用抗菌药物者占41。,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一)作用原理:1.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酶素、杆菌肽等。2.损伤细胞膜:多粘菌素、两性酶素B、咪唑类药物。3.影响蛋白质合成: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抑制mRNA转录:利福平;抑制DNA旋转酶:喹诺酮类。5.其他:磺胺类药物影响叶酸代谢;某些抗结核药物抑制细胞壁结
5、核环脂酸的合成。,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1.转化:通过耐药菌溶解后释放出质粒DNA,再进入敏感菌体内与同种基因组合后传递耐药。主要发生于G+球菌.2.转导:耐药质粒通过噬菌体将基因转移给敏感菌。主要发生于金葡球菌。3.接合:耐药菌与敏感菌直接接触,传递耐药基因。G-杆菌。4.易位或转座:-耐药机制十分复杂,但质粒介导的灭活酶和钝化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是细菌耐药的最主要方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肾毒性,用药35天出现蛋白尿,继之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氨基糖苷类、甲氧西林和氨苄西林、利福平、一代头孢、磺胺等;停药35天,多数可逆。肝毒性:四
6、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和利福平。注意联合用药可加重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药物疹和药物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处理:及时停药;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0.51.0ml;严重者静脉注射,视病情反复给药。3.二重感染:常见病原菌:真菌、葡萄球菌、G-杆菌;发生部位:消化道、呼吸道。4.耐药菌产生:5.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畸、致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具有明确适应症;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1、住院病人抗菌治疗前,先正确留取相应标本、送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2、门诊病人按需要做药敏工作。3、急需治疗的
7、患者,可结合临床症状、根据原发病灶等推断可能的病原菌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1、药效学 抗菌谱、抗菌活性 2、药代学 吸收、分布、代谢、排出时间依赖性(-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3、根据患者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四、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原则:,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一代头孢、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
8、方案。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
9、则-,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
10、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
11、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
12、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3.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美国食品药
13、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
14、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强制性现阶段行政干预比技术干预更重要 最终要靠技术“管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分三级管理制 分级药品品种由各省制定病原微生物检测 建立实验室 三级医院必须设立 设备与人员 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试验 实验室标准 二级医院创造条件设立暂时无条件可设地区微生物中心实验室或依托临近医院开展检测,管理分类 1非限制使用
15、: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分级管理办法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 合理 应用 管理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