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发展历史(纵向和横向比较).ppt
《抗精神病药物发展历史(纵向和横向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发展历史(纵向和横向比较).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刘铁榜教授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内容提要,、历史:典型药物到非典型药物、疗效: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损害情感症状、难治病例、远期效果、不良反应EPS与TD、过度镇静、高催乳素血症体重增加、血液学风险、抗胆碱作用低血压、惊厥与EEG异常附:利培酮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的躯体治疗:历史,中世纪:驱魔治疗1918年:发热疗法1920年:精神外科1933年:电休克治疗1937年:胰岛素休克治疗1952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历史,1952年氯丙嗪(Chlorpromazine)1959年奋乃静(Perphenazine)1962年氟奋乃
2、静(Fluphenazine)1964年甲硫达嗪(Thioridazine),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历史,1966年氟哌啶醇(Haloperidol)1971年氯氮平(Clozapine)1993年利培酮(Risperidone)1996年奥兰扎平(Olanzapine),抗精神病药:三个里程碑,1952年:氯丙嗪:阳性症状典型抗精神病药1971年:氯氮平:难治病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993年:利培酮:社会功能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局限性,、不能改善认知功能、对原发性核心阴性症状无效、阳性症状缓解率:70%左右、导致EPS与TD的潜在危险性、对抑郁和自杀等作用十分有限、依从性差,
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定义,、动物实验:一般不引起动物僵住、作用受体:D2/5HT2、血液化学:通常不增高催乳素浓度、临床效能:阴性症状、认知症状、副作用:EPS、TD讨论:非典型一词的模糊性Blin O,et al.Can J Psychiatry 1999:44:235-24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种类,、传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兰扎平奎的平其他:色汀度、阿米舒必利Ziprasidone,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期待,、改善认知障碍、改善阴性症状、降低EPS与TD发生率、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进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康复,氯氮平:天使,、对难治性病例的卓越疗效、无EPS
4、及TD的潜在危险、改善关键的认知领域、不导致高催乳素血症,氯氮平:恶魔,、血液学风险:最大、过度镇静:最强、体重增加:最多、抗胆碱能作用:最重、惊厥与脑电图异常:最明显、骤死,氯氮平:国内外应用状况,欧美:限于难治性病例日本:至今未获准临床使用中国:全球最大的氯氮平消费国精神分裂症处方量第一位,呼吁,重新评价氯氮平的地位!适当限定临床适应范围!,抗精神病药:神经受体阻滞作用,受体阻滞作用与临床效应,阳性症状:典型与非典型药物,、阳性症状的神经化学基础中脑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D2亲合力与抗阳性症状效能正相关、一般有效率:5070%、无确切的证据说明:非典型药物对阳性症状的效果优于典型药物、氯氮
5、平:可能是一个例外,对阳性症状作用强大,可能与D4阻滞有关,阳性症状:典型与非典型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时,换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后的有效率氯氮平:5070%利培酮:530%奥兰扎平:530%奎的平:缺乏资料Meltzer等,2000,阴性症状:临床表现,、快感缺乏、情感平淡、意志缺乏、始动性丧失、社交退缩,阴性症状:分类,、原发性:疾病过程固有的症状、继发性:继发于阳性症状、EPS抑郁及躯体问题等、缺损状态:持续性阴性症状,阴性症状: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中脑皮质系统DA功能不足、中枢5HT功能不足、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功能不足、神经肽功能低下、其他:前额叶活性相对低下等,阴性症状:典型药物
6、的效果,、典型药物对阴性症状缺乏疗效甚至恶化阴性症状、可能的原因对中枢5HT传递活动直接影响甚微抑制中脑皮质系统DA活动其他,阴性症状:非典型药物的效果,、非典型药物能改善阴性症状,但问题是它们是否只能改善继发性阴性症状、有资料显示,氯氮平、利培酮、奥兰扎平能改善原发性阴性症状Meltzer等,2000,阴性症状:非典型药物利培酮,、改善额叶5HT功能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改善中脑皮质系统DA功能通过抑制5HT,减轻对该系统的抑制、前额叶活性相对低下血流量、耗氧量、葡萄糖消耗量Hertel P,et al.Neuropsychopharmacology 1997;17:44-55Honey
7、GD,et al.Schizophr Res 1999;36:223,阴性症状:典型与非典型药物,治疗阴性症状的一线药物、利培酮、舒必利、奥兰扎平,认知功能:评定指标,、工作记忆、持续注意、执行功能、视觉加工、空间操作记忆、口语流利度,认知功能损害:可能的机制,神经发育障碍假说、发生:31周以后两岁以内前额叶、颞叶内侧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证据病理学: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分布异常、排列紊乱,无胶质细胞增生影像学:部分脑区活性相对低下血流量、耗氧量、糖消耗量等Roberts GW.Br J Psychiatry 1991;158:8-13.,认知功能损害:可能的机制,中枢胆碱能功能低下假说、原发性:
8、神经发育等、继发性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催眠药等,认知功能: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改善:注意力的某些指标不能改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口语流利度视觉记忆精细运动功能反而恶化:记忆(抗胆碱能作用),认知功能:氯氮平,、改善下列认知功能指标注意力口语流利度执行功能视觉运动速度、不能改善:工作记忆,空间记忆、6周时症状改善,6个月时显著改善1224个月时维持改善状态Meltzer等,1994,1999,认知功能:新型非典型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典型药物、利培酮、奥兰扎平、奎的平都能改善认知功能的不同方面、奥兰扎平、奎的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与氯氮平相似、利培酮存在某些不同的方式,改善短程记忆效果更佳Melt
9、zer等,2000,认知功能:利培酮,、显著改善工作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可能改善语言学习记忆Keefe RSE,et al.Schizophr Res 1999;25:201-222,认知功能:奥兰扎平,、显著改善语言学习记忆口语流利度执行功能、不能改善注意力工作记忆视觉学习视觉记忆Keefe RSE,et al.Schizophr Res 1999;25:201-222,稳定心境:典型与非典型药物,、典型药物抗抑郁或预防自杀作用有限某些药物甚至诱发抑郁自杀率:913%、非典型药物有证据表明: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可能降低分裂症患者抑郁或自杀的发生率,难治病例:典型与非典型药
10、物,难治病例的确认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通常有效治疗剂量足够的治疗时间:12周但仍然缺乏治疗反应刘铁榜等.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0;10:114-116,难治病例:典型与非典型药物,、首选:氯氮平、联合措施:ECT、碳酸锂、罗拉等、其他选择有限的资料显示,利培酮、奥兰扎平可能对难治性病例有效,难治病例:利培酮的疗效,Bondolfi等(1998)的研究研究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各43例平均日量:利培酮6.4毫克,氯氮平291.2毫克观察时间:8周评定指标:PANSS减分20%或以上研究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67.0%氯氮平组有效率65.0%Bondolfi G,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病 药物 发展 历史 纵向 横向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