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药学版.ppt
《细菌性痢疾药学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药学版.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2,腹泻的原因,细菌感染性腹泻?,3,1780例急性腹泻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 156株(9.1%)致病菌,金国贤,王丽萍,急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3,24 4(3)370-.,志贺菌所致细菌性痢疾是除轮状病毒感染外最常见的腹泻原因,4,发病率高变化多端反复性、慢性化,历史悠久,5,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菌痢)的概念,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为特征,6,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
2、坠,便出不爽。难经第五十七难,7,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菌痢)的概念,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畏寒、发热为特征主要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炎症与溃疡,以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最为显著。,8,9,形态,G-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0.50.723m。,病原学,10,福氏志贺菌,11,志贺菌(扫描电镜 x2400),12,抵抗力蔬菜、瓜果及污染物 10-20天 粪便数小时 冰块26日 潮湿土壤34日日光照射30、加热至60 10或100 1分钟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
3、感。,病原学,13,菌属分类: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 根据抗原结构(菌体o抗原和表面k抗原)和生化反应的不同:,14,李平等,284株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谱分析。山东医药,2008,48(40),15,内毒素(脂多糖)的作用:破坏肠粘膜上皮,造成粘膜下层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粘液脓血便 使肠壁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的症状,如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蠕动失调,引起肠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受累明显,因而发生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毒素,病原学,16,毒素,外毒素的作用:肠毒素性:此毒素有类似E.coli和霍乱肠毒素的作
4、用能引起腹泻与呕吐 细胞毒性:它可以阻止小肠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神经毒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昏迷或脑膜炎,流行病学,18,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急性非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儿童、青年 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多不持久流行特征:全年散发,夏秋多见 气温高 苍蝇多 喜生冷,流行病学,19,流行病学,20,流行病学,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23,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进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拮抗+肠黏膜分泌型IgA屏障,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黏膜炎症反应,小血管循环障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5、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细菌在人体内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层,一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偶然发生败血症,志贺菌释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典型菌痢的发病机制示意图,发病机制,24,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特异体质者/儿童,引起强烈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引起DIC及血栓形成,加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毒型菌痢,发病机制,病理解剖,26,病变部位
6、:乙状结肠和直肠 基本病变: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急性菌痢: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 溃疡 愈合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27,急性卡他性炎,充血水肿 粘液增加 炎性渗出 点状出血 点状糜烂,急性菌痢,28,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假膜性炎,灰白 暗红 灰绿,急性菌痢,29,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性肠炎),30,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性肠炎),31,纤维素性渗出,表层坏死伴中粒渗出,片状脱落,假 膜,急性菌痢,32,“地图状”溃疡,急性菌痢,33,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慢性细
7、菌性痢疾,34,中毒型菌痢,结肠局部病变轻,仅有充血、水肿,很少有溃疡全身重要器官如大脑可见水肿、神经细胞变性等,肾脏等则有明显的微血管病变,滤泡性肠炎,临床表现,36,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混合型,脑型,休克型,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急性菌痢,慢性菌痢,潜伏期:14天(数小时至7天),临床表现,37,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1周左右,临床表现,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38,王晓燕等,362例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7,39
8、,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 45日。,临床表现,轻型(非典型),40,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常强烈反应 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起病,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肠道症状不明显。依其临床表现分为三种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4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面色苍白,口唇或指甲紫绀;肢端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20mmHg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尿少或无尿出现意识障碍。,临床表现,42,脑型(呼吸衰竭型):,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惊厥、昏迷;瞳孔
9、不等大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临床表现,43,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临床表现,44,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病情迁延不愈,时轻时重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表现,发热等中毒症状不明显。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无症状,排菌,有结肠病变,临床表现,45,菌痢慢性化的原因:,细菌耐药或菌株不同患者原有营养不良、慢性胃肠病、免 疫功能低下者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病原学检查 结肠镜检,47,血
10、象: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慢性菌痢常有轻度贫血象。,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48,一般检查:,粪便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实验室检查,49,大便培养:早期、新鲜 勿与尿液混 含粘脓血的粪便 多次送检,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50,细菌学检查,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接种于肠道杆菌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上,常用S-S培养基。37培养18-24h,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鉴定,以确定菌群和菌型,51,荧光抗体染色法荧光菌球法PCR 简便、快速,敏感性亦较好,有利于早期诊断
11、。,实验室检查,快速病原学检查:,52,急性期可见肠粘膜明显充血、高度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溃疡,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附着以及肠管痉挛等改变。慢性期的肠粘膜多呈颗粒状,血管纹理不清,呈苍白肥厚状,有时可见息肉或瘢痕等改变。,乙状结肠镜检查,实验室检查,53,并发症,55,志贺菌败血症溶血尿毒综合征关节炎瑞特综合征:眼炎,尿道炎,关节炎耳聋,失语,瘫痪(中毒性脑型),并发症,56,志贺菌败血症:,福氏志贺菌持续高热、脱水、嗜睡、昏迷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死率可达46%,并发症,57,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主要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进行性溶血性贫血、高氮质血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及血小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性 痢疾 药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3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