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与除颤.ppt
《心脏电复律与除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电复律与除颤.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脏电复律与除颤,体外心脏电复律:以患者自身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在体外经胸壁同步瞬间发放高能电脉冲,使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体外心脏电除颤: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恢复心脏搏动。除颤成功的定义是电击至少5秒内终止VF,概 述,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与技术要求,电复律发展简史,1774年:法国小女孩Sophia Greenhill不幸从楼上摔下而引起心跳骤停,医生诊断为死亡后,一名非医务人员在她的胸部电击后起死回生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再电击又可飞走1
2、899年,Prevost和Batelli在狗身上进行心电生理学研究时发现:低能量电击可以诱发心室颤动,而较高能量的电击可以逆转心室颤动,恢复正常节律。由此,两位生理学家最早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电复律发展简史,1933年,Hooker,Kouwenhoven等首次使用60Hz交流电对试验犬成功除颤。1947年,德国心外科医生Beck在开胸手术过程中为一个突发室颤的14岁男孩成功实施胸内电除颤,从此开创了人体电除颤治疗的先河 1956年,德国Zoll医生成功装置第一台除颤器交流电胸外除颤器并应用于临床 1962年,Edmack和Lown进行了系统研究,改用直流电转复心律成功,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
3、为安全和有效。从此,成熟的直流电除颤器广泛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电复律发展简史,1969年:Kouwenhoven 等研制出了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单向除颤仪1980年:Mirowsk首次为一位反复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植入了植入式自动除颤仪(ICD)1986年:在院前急救中使用自动体表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1998年:德国学者Auricchio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穿戴式体外自动除颤器(wear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WCD),中国的电复律发展,1965年前主要局限地在心脏外科手术时作交流电
4、复律1965年后普遍用直流电复律1975年南京召开“心脏转复、起搏、除颤座谈会”,此后,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除颤电击能量的变化,1965年:最高能量为720焦耳。70年代:最高能量为400焦耳,80年代:最高能量为360焦耳。90年代:双相波除颤技术逐步成熟,发展了最高能 量只需要200焦耳的低能量除颤技术。,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肌通以高能电脉冲,使大部分心肌纤维(约75%以上)同时除极,抑制心肌内各种异位起搏点及边界电流,阻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从而使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得以重新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恢复窦性心律。,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5、,体外同步电复律时高能电脉冲的发放必须以患者自身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发放在R波降支或S波起始后30ms的心室绝对不应期,从而不在心室的易损期中发放高能电脉冲,避免引起心室颤动等并发症。为确保体外电复律/除颤的安全性和减小对心肌组织的损伤,均采用直流电为电能。,同步电复律,意义:避免放电击中心脏易损期,导致室颤,方式:由患者R波触发放电,放电时间在R 波降支上(或R 波开始后30 ms处)。,电除颤,方式:在心动周期任一时刻放电,非同步放电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扑动。注意!室颤或室扑+同步方式=不放电,心脏电复律装置一般由4 部分组成,心电示波器,同步触发显示,指示能量输出,电极板,除颤仪工作
6、原理框图,电复律/除颤器的类型,1.单向除颤器与双向除颤器2.胸内除颤器与胸外除颤器3.交流电除颤器与直流电除颤器4.同步除颤器与非同步除颤器,电除颤(复律)能量选择,同步:50-200J 非同步:200-360J(单相波)150-200J(双相波),早期除颤,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电除颤的时机:发现心跳骤停或室颤2分钟内立即除颤,疗效最佳;建议对心脏骤停者使用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电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