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ppt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第04章,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心率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心
2、率测评2、运动中心率测评3、运动后心率测评,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1、运动前心率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心率测评(P113-116)2、运动中心率测评3、运动后心率测评,测量:脉搏触摸法。评价:(1)基础心率均线及波动差评价。(2)立、卧位脉搏差评价。,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2、运动中心率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
3、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心率测评2、运动中心率测评(P116-117)3、运动后心率测评,测量:心率遥测法。评价:(1)定负荷评价。(2)递增负荷评价。注:定负荷运动中,若心率较静息心率增加不多,则表明心功较好;递增负荷运动中,若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较大,则表明功能较好。,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3、运动后心率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心率测评2、运动中心率测评3、运动后心率测评(P117-119),(1)运动后即刻心率测评(2)恢复期心率测
4、评,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二、血压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血压测评2、运动后血压测评,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1、运动前血压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血压测评(P120-121)2、运动后血压测评,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
5、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2、运动后血压测评,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运动前血压测评2、运动后血压测评(P121-122),运动后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压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注:收缩压上升表明心脏收缩有力,舒张压上升表明外周阻力增强),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三、心血管机能指数,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布兰奇心功指数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3、耐力系数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6、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1、布兰奇心功指数,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布兰奇心功指数(P122)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3、耐力系数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公式:E=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评价:E200为紧张度高,应进一步做心血管机能检查。E介于90-200之间为紧张度一般。E90为紧张度低。E的正常值介于110-160之间,均值为140。,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一
7、、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布兰奇心功指数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P122)3、耐力系数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公式: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3+舒张压;体位平均血压指数=(立位平均血压-卧位平均血压)100/立位平均血压。评价:0为上等,0-18之间为中等,-18为下等。注:教材P122“血压差”应改为“平均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舒张期时间大于收缩期时间,所以一个心动周期中的平均血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而非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简单平均。,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
8、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3、耐力系数,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布兰奇心功指数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3、耐力系数(P122)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公式:耐力系数=心率10/(收缩压-舒张压)。评价:耐力系数的值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差。其正常值为16。,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布兰奇心功指数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3、耐力系数4、克兰普顿血液下垂法(P123),公式:脉搏差P=
9、P立-P卧。高压差B=B立-B卧。评价:一般P越小、B越大表明心血管机能越好。评分标准参考P130表4-9。正常人得分范围为60-100分。,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四、心血管机能试验,一、心率测评二、血压测评三、心血管机能指数四、心血管机能试验,1、30秒20次蹲起试验2、30秒30次蹲起试验3、哈佛台阶试验4、改良型哈佛台阶试验5、二阶梯机能试验6、塔特尔机能试验7、施奈德机能试验8、列图诺夫联合机能试验9、PWC170机能试验,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
10、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一、肺活量测评,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静息肺活量测评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1、静息肺活量测评,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静息肺活量测评(P133)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
11、验,肺活量反映的是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气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力量、肺和胸廓弹性等因素。,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2、五次肺活量试验,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静息肺活量测评2、五次肺活量试验(P134)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立位,每15秒测1次肺活量。评价:若5次测量结果基本接近或逐次增加为机能良好;否则为机能不良。,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一、肺活
12、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静息肺活量测评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P134),先测静息肺活量,再做定量运动,最后测运动后1-5分钟的每分钟肺活量。评价:负荷后每分钟肺活量逐次增加,或保持安静时水平,为机能良好或正常。反之,负荷后肺活量逐次下降,经5分钟仍不能恢复至安静时水平为机能不良。,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二、闭气试验,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
13、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1、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P135)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令受试者静坐休息片刻,测量深吸气或深呼气之后的闭气时间。评价:详见P135表4-19。,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P135)3、重复闭气试验,呼吸机能较差者闭气结束后呼吸频率会明显增加,且在5分钟内不能
14、恢复到静息水平。一分钟原地尽力跑后男大学生的闭气时间减少48%,女大学生减少45.3%,一般不超过50%。,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3、重复闭气试验,一、肺活量测评二、闭气试验,1、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P136),连续闭气时的闭气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应逐渐延长,延长的时间长短可反映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水平。,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15、,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然后根据P137表4-21进行评价。注意事项:最大吸氧量直接测量前应对受试者进行严格体检,测试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受试者体力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体征应立即停止测试,以免发生意外。,第04章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P136)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用标准气样校正自动气体分析仪,将测试环境气压、气温等参数换算成标准状态值。向受试者讲解测试方法和要求,并让受试者做适应性练习。贴上心率电极,带好呼吸口罩,然后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功能 测量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