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营销理论.ppt
《心理账户营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账户营销理论.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账户,什么是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心理账户概述,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因此总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等值的钱财,并做出不同的决策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万块的工资、一万块的年终奖和一万块的中奖彩票并没有
2、区别,可是普通人却对三者做出了不同的消费决策。所以知晓心理账户的存在,是精明理财的第一步,它会帮助你理性地消费。有个方法换位思考,有助于培养一种好的思维习惯。精明的理财者会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决策,比如,如果这一万块是我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工资,而不是彩票中的奖,我还会这么大手大脚地花掉吗?,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Psychi 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efect)”的影响。,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81年,丹尼尔卡
3、尼曼和特韦尔斯基(Amos Tversky)在对“演出实验”的分析中使用“Psychological Account(心理账户)”概念,表明消费者在决策时根据不同的决策任务形成相应的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84年,卡尼曼教授和特韦尔斯基教授认为“心理账户”概念用“mental account”表达更贴切。卡尼曼认为: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实际上就是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估价的过程。,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85年,萨勒教授发表“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心理账户现象,以及心理账户如何导致个体违背最简单的经济规律。,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80年,
4、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Psychi Accounting(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efect)”的影响。,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96年Tversky提出,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这种认知幻觉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使投资者们失去对价格的理性关注,从而产生非理性投资行为。Kivetz(1999)认为,心理账户是人们根据财富的来源不同进行编码和归类的心理过程,在这一编码和分类过程中“重要性非重要性”是人们考虑的一个维度。,心理账户的概念发展,1999年,萨勒发表“me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账户 营销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