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10章人格.ppt
《心理学概论第10章人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第10章人格.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人格,本章概要:,人格的内涵是什么?人格结构包括哪些方面?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是怎样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那些因素有关?人格测量有那些方法?,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什么是人格 Personality源自persona原意为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所带的假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不断变换,体现角色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代表剧中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将一个人与人生 舞台上扮演角色的种种行为都 看作是人格的表现。,第一节 人格概述,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
2、化习俗的要求而作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表现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份,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内在特征。人格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法律意义、道德意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那么在心理学中,人格的准确含义是什么?,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 在心理学意义上,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异 综合各家看法,可以将人格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
3、点(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津巴多)。,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独特性是人格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共同性,即人格中的共性。两者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又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第一节 人格概述,2稳定性任何人格都不是在短经时间内形成的,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故一个人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并非人格。人格虽然稳定,但并非不可改变,人格也具有可塑性。随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实践活动的变
4、化,人格或多或少会有些变化。,第一节 人格概述,3.统合性(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控制。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于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结构的看法也不同。有广义、狭义的结构观。流行最广的广义人格结构观认为,人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二是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狭义人格结构观认为,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
5、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气质(temperament)1概念 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家把气质定义为在儿童期早期就显现出来的、决定个人行为特征的遗传人格倾向津巴多)。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最一般的特征,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指的就是气质(是气质最接近的说法)。,第一节 人格概述,包含三方面的含义:(1)气质的动力性气质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特征。(2)气质的天赋性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特性的制约。婴儿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气质的差异。(3)气质
6、的稳定性与性格和其他心理特征相比,气质更具有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的就是气质的稳定性。,第一节 人格概述,2气质与活动(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气质是人的天性,并无好坏之分,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人的道德品质也无必然联系。(2)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3)气质会给人的活动涂上一层个人色彩,使人完成活动的动力特点不同。(4)气质还影响人的职业适应性。因而选择职业和用人时要考虑人的气质特点。在组织协同工作时,要注意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互相搭配。,第一节 人格概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特点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一般说来,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容易适应迅速而
7、需要灵活转换的工作,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容易适应持久而细致的工作。在组织协同工作时,也要注意选择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互相搭配,前苏联心理学家鲁萨洛夫(1982)发现在两个人的协同活动中,气质类型不同的两人配合要比气质相同的两人相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婚姻也受气质的影响(瓦西列夫),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性格(character)1概念 指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与“社会”最为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许多性格特征具有社会评价(道德)意义。性格也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鲜明地表现在具有不同的性格上。,第一节 人格概述,2性格的特征 性格具有一定的结构。一
8、般认为,性格包括四方面的特征:(1)道德特征(又称态度特征):包括对人、对事、对己、对物的态度。如对人是热情还是冷淡;对事是认真负责还是马虎敷衍等。(2)理智特征:指认知和智力方面的一些特点,如认知风格有独立性和依存性,冲动和沉思之分。,第一节 人格概述,(3)情绪特征:指情绪对活动影响及对情绪的控制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性上。(4)意志特征:指对行为自觉调节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四方面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力)。,第一节 人格概述,(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不同的心理特征。(1)在构成上:性格与气质反应了人格的不同侧面。(
9、2)产生的基础上: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更多地受人的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决定;性格则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主要由社会环境决定的。,第一节 人格概述,(3)社会评价上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具有社会评价意义。(4)变化性:气质可塑性小,变化较慢;性格可塑性大,变化也较快。(5)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与表现:气质形成较早,表现在先(出生时即有表现);性格形成得晚,起作用时间也比较晚(青年期才形成)。,第一节 人格概述,2联系:二者密切联系:同属人格特征,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气质使性格具有某种独特的色彩或表现形式。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
10、度。(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具有制约作用。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特征)。,第一节 人格概述,三、性格与能力 同性格与气质一样,性格和能力也是在人的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和能力发展的共同基础。在人的各种活动中,不仅发展着能力,也形成着性格。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性格对能力影响 好的性格品质可促进能力发展。人对工作学习的认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坚持性以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征,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情况。同时,也是制约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性格特点有可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勤能补拙”就说明性格的勤勉
11、可弥补能力的不足。反之,性格上的弱点则足以成为能力表现和发展的障碍。软弱而缺乏自信的性格常常是人们一事无成的主观因素,从而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第一节 人格概述,(二)能力对性格的影响 能力可影响性格的某些特征,如自信或自卑。可以说,获得机会主要取决于能力,而取得成功则更多地受制于性格。,第二节 人格理论,一、特质理论 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观点: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因素,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评的基本单位。(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卡氏16种人格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
12、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第二节 人格理论,(三)现代特质理论 近年来在人格建模上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论:1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以后许多学者进一步验证了“五种特质”的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这五个因素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3.“七因素模型”,第二节 人格理论,二、类型理论 20世纪304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一种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概论 10 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