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ppt
《心理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培训-发展心理学.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三章,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思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狭义-,1.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研究的是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心理的发展过程。,2.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心理规律,通过它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历史
2、发展过程和轮廓。,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一些心理发展
3、关键期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关系心理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四、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的内容 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4、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
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期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思想(最初的思想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儿童发展研究)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达尔文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写成,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期)普莱尔(德,18421897)儿童心理学创始人1882儿童心理,公认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
6、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较大样本+短时间+降低成本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干扰因素)。,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
7、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例:杭州市天长中学教师周武的“第十名现象”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分析复杂的数据,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理论的相关概念1.什么叫理论 一套用来组织、解释和预测数据或事实的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2.发展心理学理论 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体系,用来描述和解释发展,预测特定情境下会发生哪些行为3.什么叫假设 对现象的可能的解释,用来预测研
8、究的结果,可以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检验,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基本问题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三、心理学家对基本问题的解答,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高尔顿(英):“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给我12个健全的形体
9、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即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的祖先属于什么民族。”,(二)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三)相互作用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2、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
10、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发展的机械模型: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洛克的“白板论”(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主动行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三、连续性和间断性(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的 理论。,
11、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华生(二)二因素论 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三)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高尔顿,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
12、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顺应图式 平衡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皮亚杰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他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
13、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平衡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4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
14、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6、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
15、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属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进行研究,把儿童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对行为做一定的判断,没有形成真正的道德观念,直接
16、接受行为的结果。(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只重后果,不重动机。遵守规范,出现了服从别人规则的观念,无条件服从。(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既重后果,也重动机。,(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生于法国,1933年定居美国师从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社会
17、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品质。(3)幼儿期(47岁):主动-内疚;目标品质。(4)童年期(712岁):勤奋-自卑;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失望;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说:1、婴儿前期(02岁)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婴儿后期(儿
18、童早期)(24岁)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养成适宜的排便习惯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渴望探索新的世界,3、幼儿期(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标的实现游戏的重要作用4、童年期(学龄期)(712岁)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少年期(青年期)(1218岁)主要任务:发展角色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以上五阶段借鉴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说,6、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任务: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兴趣扩展到下
19、一代繁衍: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缺乏这种体验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8、成年后期(老年期)(50岁以后)主要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三)班杜拉的社
20、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2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和认知结合;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充气娃娃实验实验,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两组儿童在电影中都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但在影片快结束时,甲组儿童看到这个成人榜样
21、受到奖励;乙组儿童看到的则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接下来,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及成人榜样使用过的其他物件。结果甲组儿童比乙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再组织两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后以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回想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两组儿童表现无任何差异。,在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只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榜样行为所得的不同结果只影响模仿表现,对学习几乎没有影响。,观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基础)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
22、指导行动。因此,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即为工具。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由于间接的“
23、物质生产工具”而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符号、语言。人类特有的符号、语言的出现,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就其原因而言: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
24、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4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心理发展水平越高;(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
25、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过深过难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2、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学生充分交流。3、要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培训 发展心理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