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DiseasesoftheSpinalCordppt课件.ppt
《脊髓疾病DiseasesoftheSpinalCord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疾病DiseasesoftheSpinalCord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髓疾病,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李坚,第一节、概述,一、脊髓解剖,(一)外部结构:脊髓共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神经1),31个节段 颈膨大(C5T2),腰膨大(L1S2)脊髓上端接延髓、下端相当于第1腰椎下缘水平(脊髓圆锥)马尾由L2 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颈髓(C18)高1节段;上中胸髓(T18)高2节段,下胸髓(T912)高3节段;腰髓位于T1012胸椎处;骶髓位于T12L1腰椎处。,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被膜包裹,最外层为硬脊膜,硬脊膜外面与脊椎骨膜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腔,其中有静脉丛与脂肪组织
2、,硬脊膜在第2骶椎水平形成盲端;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称为软脊膜;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当脊神经穿过硬脊膜时,硬脊膜也沿神经根延伸,形成脊神经根的被膜。在脊髓的两侧软脊膜形成多个三角形突起,穿过蛛网膜附着于硬脊膜的内面,为齿状韧带,脊神经和齿状韧带对脊髓起固定作用。,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沟裂,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后正中沟伸入脊髓背索将其对称地分为左右两部分,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的前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二)内部结构:1.灰
3、质(gray matter)-神经细胞核团 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同侧肌肉)后角:二级感觉神经元(痛觉、温觉、部分触觉),1.Gray Matter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C8T1脊髓交感中枢-瞳孔扩大肌、眼眶肌、睑板肌-面部血管和汗腺 S2S4 脊髓副交感中枢-膀胱、直肠、性腺功能,2.白质(White Matter)前索: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前后束等 后索:薄束、楔束,1)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体痛温觉、部分触觉(传导束型 感觉异常 体表平面较脊 髓受累节段低 23 节段),1)上行束:薄
4、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传导同侧(肌肉、关节、肌腱)深感觉、识别性触觉,2)下行束:皮质脊髓束(侧、前束):终止于同侧前角 细胞。肌肉的随意运动,3)传导束排列顺序 后索:(薄束、楔束)内外:SacralLumberThoracicCervical 侧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外内 SLTC 临床定位意义 髓外病变:从下上发展 髓内病变:从上下发展,3、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1)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每1cm左右即分出3-4支沟连合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前2/3区域。这些动脉系终末
5、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面的后1/3区域。脊髓后动脉并未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管,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较好,故极少发生供血障碍。,(3)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这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根前动脉与根后动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的供血。,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
6、2三处的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缺血时,常在相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即T4、L1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脊前动脉与根前动脉主要供应脊髓灰质前角、中央管周围和灰质后角的前半部、白质前索、前连合及侧索的深部;脊髓后动脉、根后动脉与冠状动脉主要供应灰质后角的表浅部分、白质后索和白质侧索的表浅部分。,脊髓的静脉回流经根前静脉与根后静脉引流至椎静脉丛,由椎静脉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腔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及盆腔静脉多处相通。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
7、重、咳嗽、排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入颅。,二、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一)节段性损害 1.Gray Matter 前角损害:同侧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退,深感觉正常)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1.Gray Matter 侧角损害:脊髓空洞、髓内肿瘤 C8T1损害: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小,面部无汗。Horner syndrome 其它:发汗障碍,皮肤营养、指甲改变,S2S4损害:尿便、性功能障碍(真性尿便失禁),2.White Matter 后索损害: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识别性触觉减退
8、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等 脊髓丘脑束:对侧痛温觉减退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皮质脊髓束: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二)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受累平面以下同侧 根性疼痛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深感觉障碍 血管运动障碍 对侧痛温觉减退 多见于慢性髓外压迫,(三)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休克(spinal shock):3 4周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深浅感觉缺失、迟缓性瘫痪、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皮肤营养障碍(干燥、脱屑、变薄,指甲松脆等)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休克期后)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反射性排尿(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各节段
9、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1)高颈段(C1-C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躯干多无汗,根痛位于枕及颈后部,咳嗽、转颈时加重,可有该区感觉丧失。C3-C5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位于颈髓内的三叉神经脊束核亦可受损,出现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副神经核受累则可出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头颅活动及提肩胛运动无力及肌肉萎缩。,有些病变可由枕骨大孔波及后颅凹,引起延髓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共济失调、眩晕及眼球震颤,甚至波及延髓的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占位性病变可阻塞小脑延髓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2)颈膨大(C5-T2)
10、: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可有向肩部及上肢放射性根痛。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表现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面部出汗减少。,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变在颈5或颈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变在C7。,(3)胸髓(T3-T12):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T4、5水平是血供较差、易发病部位,感觉障碍水平有助于判断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髓 疾病 DiseasesoftheSpinalCord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