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ppt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在应用微生物加工制造和发酵生产各种食品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花色品种,首先必须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才能达到目的。而优良菌种的选育是在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的。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关联,同时又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相互转化的。认识和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是搞好菌种选育和关键。,本章主要内容,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 关于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存在形式。关于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和机制)。关于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方式和特点)。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关于野生型微生物菌菌株分离、筛选与纯化。关于
2、微生物的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关于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方法和具体应用。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操作程序。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取得的成就。微生物菌种退化的原因;掌握菌种复壮的方法、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以及菌种保藏的方式和原理。,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的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拆开与重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的感染实验,1952 年侯喜(A.Hershey)和蔡斯(M.Chase)利用示踪元素,对大肠杆菌 T2 噬菌体进行了这类实验。先用含有 35S 和 32P 两种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
3、让 T2 噬菌体侵染培养后的大肠杆菌,从而使 T2 噬菌体打上 35S 和 32P 的标记。让这种 T2 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并在 T2 噬菌体完成了吸附和侵入后,强烈搅拌洗涤,以便使吸附在菌体外表的 T2 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脱离细胞并均匀分布,再进行离心沉淀,分别测定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同位素标记。结果发现,几乎全部 35S 都在上清液中,而几乎全部 32P 和细菌一起出现在沉淀物中。,烟草花叶病毒的拆开与重组实验,1956 年,美国的法朗克-康勒特(Fraenkel-Conrat)将烟草花叶病毒拆成RNA(因该病毒不含DNA)和蛋白质,并分别对烟草进行感染实验;结果发现只有 RN
4、A能感染烟草,并在感染后的寄主中分离到完整的具蛋白质外壳的烟草花叶病毒。后来他又将甲、乙两种变种的烟草花叶病毒拆开,在体外分别将甲病毒的 RNA和乙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将乙病毒的RNA 和甲病毒的蛋白质结合进行重组。接着他把这些经过重组的病毒分别感染烟草。结果从寄主分离所得的病毒蛋白质均取决于相应病毒的 RNA。证明了核酸(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基础。,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一)细胞水平 从细胞水平来看,细胞核;除此之外,在细胞质中存在着一些能自我复制的遗传物质,一般称这部分DNA 为质粒。(二)亚细胞核水平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有核膜包围,形成具有完整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
5、可见的细胞核,核内DNA 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构成染色体。(三)分子水平DNA(RNA)在DNA 大分子上存在着决定某些遗传性状的特定区段,即所谓基因一个基因含若干核苷酸碱基组成的三联密。四种核苷酸,按其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可编出三联密码 4364个,用于决定组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顺序。起始密码(AUG)和终止密码(UAA、UGA和UAG)。,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突变体表型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形态突变型。(2)条件致死突变型。(3)营养缺陷突变型。(4)抗性突变型。(5)抗原突变型。(6)其他突变型。,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整
6、个生物界,由于它们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因此显示在遗传变异的本质上都具有相同的规律,这在基因突变的水平上尤其突出。(1)不对应性。(2)自发性。(3)稀有性。(4)独立性。(5)诱变性。(6)稳定性。(7)可逆性。,三、基因突变的机理(一)诱发突变及其机理 1 碱基对的置换 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亚硝酸类、烷化剂类)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碱基类似物)2 移码突变 3 染色体畸变(二)自发突变的机制 1 背景辐射和环境中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2 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的诱变效应 3 互变异构效应 4 环状突出效应,碱基对的置换,碱基对的置换可分成两个亚类:一类是DNA 链上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
7、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称为转换;另一类是DNA 链上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称为颠换 A:T T:A A T C:G G:C C G 双链DNA 单链DNA(实线代表转换,虚线代表颠换),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亚硝酸是一种对含有氨基的碱基对直接作用而诱发碱基对转换的诱变剂。它能使碱基中的氨基氧化脱氨,从而使腺嘌呤(A)变成次黄膘呤(H),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而后由于H 和C 配对,U 与A 配对,因此当DNA 再次复制时,A:T 就转换为 G:C,而G:C 就转换为 A:T。,H:C H:C-G:C H:CG:C A:T H:T-A:T亚硝
8、酸类引起的碱基对置换,烷化剂是诱变育种极其重要的一类诱变剂,它们的化学结构都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所有这些物质通过烷化磷酸基形成烷化嘌呤和烷化嘧啶与DNA 作用,特别是经常形成烷化鸟嘌呤。烷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的机制尚未定论。碱基类似物作用,引起碱基配对的错误。烷基在鸟嘌呤 引起脱嘌呤作用,使鸟嘌呤从DNA 链上脱落下来,进而引起DNA 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和置换。,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A:BU/G:BrU G:BrU-G:C 5-BU A:T-A:BU-A:T(a)G:BrU/A:BU A:BU-A:T 5-BrU G:C-G:BrU-G:C(b)5-溴尿嘧啶的诱变效应 a.5-BU以酮式掺
9、入;b.5-BrU以烯醇式掺入,5-氨基尿嘧啶(5-AU)、8-氮鸟嘌呤(8-NG)、-氨基嘌呤(-AP)及 6-氮嘌呤(6-NP)等。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掺入到DNA 分子中后,引起碱基对的置换,因此是间接的。在这些碱基类似物中,最常被应用的是 5-溴尿嘧啶(5-BrU)和-氨基嘌呤(-AP)。5-BrU是T 的代谢类似物。5-BrU 以酮式状态时可以替代 T,与A配对;5-BrU 以烯醇式状态时替代C与G配对;5BrU 可以通过烯醇式和酮式结构的变化;引起碱基对置换。,移码突变,移码突变 这是指由一种诱变剂而引起DNA 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碱基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全部
10、遗传密码发生转录错误的一类突变。吖啶类染料及其化合物是移码突变的有效诱变剂,例如三氨基吖啶,吖啶黄,吖啶橙,5-氨基吖啶。吖啶类化合物的诱变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现普遍认为,由于吖啶类化合物是一种平面型三环分子结构,与一个嘌呤:嘧啶碱基对相似,因此能够嵌入两个相邻的DNA碱基对之间,造成双螺旋的部分解开,从而在DNA 复制过程中,会使链上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结果引起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指由诱变剂引起DNA 分子的大损伤,它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易位及倒位等。紫外线、X 射线、射线等射线及亚硝酸、烷化剂等均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尤其是紫外线能引起DNA 分子多处较大的损伤。紫外
11、线主要通过在同链DNA 相邻的嘧啶间或在互补双链间形成以共价键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微生物能以多种方式去修复被紫外线损作后的 DNA,主要方式有两种:(1)光复活作用。由于微生物中一般都存在着光复合作用,因此,用紫外线照射菌液时都须在红光下进行操作处理微生物,而后在暗室或用黑布包起来培养。(2)暗修复作用。也称切除修复作用。X 射线和 射线为电离辐射,含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离作用,因而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DNA 结构。直接的效应是碱基的化学键,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和糖酸相连接的化学键断裂;,第三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又称为遗传重组,它是指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
12、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过程。重组是分子水平上的概念,可以理解成是遗传物质分子水平上的杂交,而一般所说的杂交是细胞水平上的概念。杂交中必然包含着重组,而重组则不限于杂交一种形式。真核微生物中的有性杂交,准性生殖以及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转变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映。,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一)转化(transtormation),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 片段,通过交换组合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供体菌的DNA 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只有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才能接受转化因子,进行转
13、化作用。,转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从供体菌提取出转化因子双链DNA片段;双链DNA 片段与感受态受体菌的细胞表面特定位点结合;在结合位点上,双链DNA 中的一条单链逐步降解,同时另一条链逐步进入受体细胞。进入受体细胞的DNA 单链与受体菌染色体组上同源区段配对,而受体菌染色体组的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并被进入受体细胞的DNA 单链所取代,于是形成了杂种DNA 区段;受体菌染色体进行复制,其中杂种区段被分离成两个,一个恢复,一个形成一个转化子。,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二)转导(transduction),通过缺陷型噬菌体或温和型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细胞中DNA 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菌细胞中,从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遗传 变异 菌种 选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