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
《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教材的内容包括:1.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学2.总供给的决定3.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4.总供给的凯恩斯学派研究方法5.总需求的决定6.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7.短期与长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1.一个国家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GDP水平的变化,失业率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等经济指标上。2.在本章需要注意的概念包括:失业率。产出水平:实际的、潜在的、产出缺口3.奥肯定律4.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很多情况下是针对经济周期进行的。解释经济周期有不同的模式。,第一节 产出决定机制和经济波动,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定义:总供给=在各种价格水平
2、下,一国所有企业和家庭 所愿意提供的总产出量。,1.总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假设:(i)该国所有企业和家庭都生产同样的产品,且具有 同一的生产函数。,(ii)家庭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一种短期生产函数。,(iii)家庭和企业的供给决策基于当期的价格和工资。,(iv)家庭或企业的供给函数直接被视为总供给函数。,数学推导:,设典型企业生产函数为:,且:,=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Q=Q(L),证明:,即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P)=边际成本,2.典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决策原则:,企业为增加一单位产量付出的成本,结论:企业劳动需求函数为:,且:,结论2:总供给函数(即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为:,结论
3、3:短期总供给函数:,且:,3.劳动供给这取决于:(1)家庭的效用函数;(2)实际工资水平。约束条件是每天内L+X=24(小时)效用函数是:,消费界定为物品消费,包含有截距和没有截距的不同类型,(1)因为劳动产生负效用,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2)B点比A点更陡峭。即:如果延长劳动时间,又要保持效用不变,则消费就必须增加。,图35(b)工资消费线:工资率及其变动的影响,工人实际选择多少劳动或者消费,不仅取决于效用函数,还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Z曲线表示工人面临的消费和劳动选择。,实际工资增加会造成Z曲线更陡峭。会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更多的消费。因此也就有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在Z曲线和无差异
4、曲线的切点,为工人选择的均衡点。,推导劳动供给曲线,(上幅为真实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下幅表示劳动供给曲线)根据实际工资的变化,找出工人的均衡点,得到L。然后根据w/P和L的不同数据,得到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由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高工资并不总是有更多的劳动供给,还可能有两种结果:更少的劳动或不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增加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水平越高,闲暇的价格就越高。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为了更低的价格,家庭会用劳动替代闲暇。收入效应:工资水平越高,家庭就越富有,越有能力“购买”更多的闲暇。因此,当实际工资高
5、到一定程度时,家庭会减少劳动供给。影响因素还取决于家庭的偏好,经验证明,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替代效应比收入效应有更大的优势。,这条虚线是?,收入效应为负,这种物品是什么种类的物品?,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观点,1.劳动需求曲线,2.劳动供给曲线,效用函数,U=(C,L),=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消费闲暇可能集,最优劳动供给量,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令 初始均衡点实际工资为,假设,实际工资越高,工资消费线越陡峭。由劳动者的均衡点可以得出在既定工资水平的劳动供给量。,3.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的中心假设:给定价格水平,名义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能够非常迅速地调整以使劳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入 总供给 总需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