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2012年8月17日,体温,定义: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测定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一般直肠温度最高,比较接近机体深部温度。体温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管、食道和膀胱内测量。成人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2008版)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修订,人体正常体温范围,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平均体温37.0,波动范围36.237.5,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怎么界定发热,怎么界定发热,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
2、7.6,并且一日内体温变动超过1.0,体温的形成:机体产热和散热两生理过 程动态平衡的结果,机体的产热:安静肝脏 运动骨骼肌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呼吸、排尿、排便也散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正常体温(恒定)的调控:,调定点(set point,SP)学说,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3、,体温恒定,散热(汗腺、皮肤血管、呼吸),产热(骨骼肌、肝、甲状腺),温度感受器,传入N,传出N,传出N,正 常 体 温 调 节,T 37,T 37,发热激活物,EP细胞,EPs,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 散热,体温升高,病因和发病机制,?,能激活产EP细胞 产生和释放 内生致热原(EP)的物质,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一)外致热原(二)体内产物,能激活产EP细胞 产生和释放 内生致热原(EP)的物质,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一)外致热原(二)体内产物,发热激活物,体内产物,外致热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类固醇,内毒素(ET)的致热特点:,
4、b.不易透过BBB:分子量大,,c.机体对其致热性可产生耐受性,d.致热潜伏期长,a.耐热性强:干热1602小时才能灭活;蛋白酶不能破坏其致热性,ET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肾小球膜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产生EP的细胞,发热激活物,EP细胞,EP,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 散热,体温升高,?,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由发热激活物激活产EP细胞 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发热激活物,E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发热激活物,E
5、P细胞,EP,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 散热,体温升高,?,?,?,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无论EP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提示EP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发热。,EP,?,EP,正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POAH,MAN、VSA,调定点上移体温,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热限的存在,发热时体温很少会超过41 C,为什么?,发热时,负调节中枢会释放出某些内源性降温物质,阻止体温调定点无限上升,这类物质被称为负调节介质。内生解热物,机体存在一个调节机制,阻止体温无限上升。,正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PGE),Na+/Ca2+,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6、素(CRH),一氧化氮(NO),精氨酸加压素(AVP),黑素细胞刺激素,脂皮质蛋白-1,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EP,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Na+/Ca2+,cAMP,PGE2,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紧张、寒战,散热,产热,体温上升,AVP-MSH,体温调节的方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直接、OVLT、迷走N,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血脑屏障,调定点上移,冲动,交感神经,皮肤血管竖毛肌,收缩,排汗减少,运动神经,骨骼肌紧张,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影响体温的因素:,年龄:婴幼儿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略低于成人性别:女性体温比同龄
7、男性稍高,约0.3,月经前及妊娠 期体温可稍升高饮食:饥饿、禁食时,体温会下降;进食后体温可升高。运动:激烈运动时,骨骼肌强烈收缩,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体温升高。昼夜: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最高。实验表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很 可能是生物节律 的控制中心。药物:如麻醉药物会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过热 少数病人(体温 调定点),生理性体温,病理性体温,发热 多数病人(体温=调定点),体温升高的分类,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在哪?,过热(hyperthermia)发热(fever),有致热原,病因,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发病机制,体温可很高,甚至
8、致命,体温可较高,有热限,效应,物理降温,对抗致热原,防治原则,调定点无变化(被动性体温),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时的病理过程称为发热。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信号。,2023/8/14,29,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发热对机体的影响,1、物质代谢的改变,糖代谢:糖分解代谢,血糖,乳酸脂肪代谢:脂
9、肪分解,脂肪贮备,酮症、消瘦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维生素代谢:消耗增多;特别是维生素B和C。水、电解质代谢:体温上升期:尿量明显减少。高热持续期:皮肤、呼吸道水分蒸发。体温下降期:尿量恢复、大量出汗。,发热对机体的影响,谵妄,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 头疼、头晕 高热出现烦躁、谵妄 小儿高热引起高热惊厥 持续发热:神经系统抑制 嗜睡,发热对机体的影响,3 循环系统功能改变体温上升1,心率增加18次/min心率增加超过150次/min,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心率过快,收缩力加强,增加心脏负担体温升高C,心率增加次分,心率增加次分见于甲亢、风湿热、心衰合并感染、心肌炎等,相
10、对缓脉见于伤寒、中枢感染、甲低、伪热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4 消化功能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5 呼吸功能改变血温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并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代谢加强,促使呼吸加快加强,发热对机体的影响,6 免疫功能发热时,免疫细胞功能加强 持续高温,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病因与分类,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手术后组织损伤、溶血、恶性肿瘤坏死、内脏梗死、肢体坏死等。抗原-抗体反应:风湿性疾病、血清病、药物热等。内分泌代谢障碍(过热)。
11、皮肤散热减少(过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过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热):感染后低热、原发性低热等。,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寒战期)高温持续期(高峰期,稽留期)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出汗期),体温过高的临床表现,1、体温上升期 骤升、渐升,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 寒或寒战、无汗。2、高热持续期 热性面容(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快、深),心率增快,头疼,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口干、尿少 3、退热期 皮肤温度降低、大量出汗,发热的分度,低热 37.338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以上,热 型,定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
12、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热 型,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在39-40以上,24小时波动小于1。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大于1。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高热期1天;无热期持续一天到数天。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至39以上再逐渐下降交替出现。布鲁菌病;消耗热:患者在一昼夜中体温有很大的变动,早晨体温接近正常或
13、比正常体温低,下午或晚上发高烧,体温可达以上。败血症;严重的肺结核马鞍热: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登革热;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交替出现回归热、何杰金病等;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规律。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热 型,发热的概述发热的机制发热的病因与分类发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的临床分度 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热型及临床意义,小结,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几乎都可因疾病而伴随发热,也可因多种混合因素导致发热。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的发热管理,形成一个良好思维习惯,及时寻找并中断导致病人发热的致病因素,最大限度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和降
14、低死亡率,在导致发热病因出现的概率中,“三大类”疾病(感染占56.5以上,结缔组织约占20,肿瘤占10)是构成所有发热的最常见原因。罗百灵 朱锦棋 胡成平 发热原因待查102例临床分析 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31233,在ICU情况 呢?,Bota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术后和脑出血。(2004),感染还是第一位的发热原因,在ICU,哪的感染?,呼吸道 泌尿系 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手术、创伤部位颅内感染鼻窦炎、口腔、牙龈、耳部.,伴有结核伴有真菌伴有病毒,吸收热成为ICU第二类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Circiumaru等在研究中发现,在入住ICU期间
15、,49%的病人的发热为术后热。全麻术后和严重创伤、烧伤及血栓形成而致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的病人,这部分病人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常可引起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胸腹腔实质脏器的破裂所致的内出血吸收而引起的发热。消化系统素来有人体的第二套神经系统之说,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因遭受创伤、感染等因素打击之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出现应激性溃疡几乎在所难免,而应激性溃疡的最直接的后果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在由此引起的胃肠道菌群移位而出现脓毒血症(sepsis)之前,常常会伴有低热。如急诊转入的多发伤病人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则要高度警惕其出现实质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异常 体温 观察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