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ppt
《应用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本章内容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本章重点 二、三节内容比较重要本章难点 平均发展水平指标和平均速度指标的计算。具体要求1.理解时间数列的意义2.掌握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理解什么是“动态”“动态分析法”。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 二、时间数列的构成 由时间数列的概念可知,时间数列由互相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变化顺序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
2、列。简单地说,时间数列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时间名称,二是指标数值。【参下例】,【例】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时间数列,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由于时间数列是根据统计指标进行编制的,而统计指标分别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因此相应的时间数列分为绝对数(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注意三者的关系。1、绝对数(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时间数列称为绝对数(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该数列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的状况。【参前例】由于总量指标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因此,此数列有时期
3、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1)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注意“时期距离”的含义-两个相邻时期之间的时间距离【参前例或书中248面例子】,(2)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的总量。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的
4、含义 凡是两个时点之间不存在有别的数值时,称为连续时点数列(以“日”计算);否则称为间断时点数列(以“月”“季”“年”)。,2、相对数(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数(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参前例或书中250面例子】比例,结构,强度 3、平均数(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数(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动程度。【参书中251面例子】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以上三种时间数列结合起来运用,以便于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
5、全面分析。,动态数列的种类,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连续性时点数列,间断性时点数列,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1、时间长短应一致;2、总体范围应一致;3、计算方法应一致;4、经济内容要一致。【参下例】,五、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描述现象的历史状况;(2)揭示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3)外推预测。六、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的对比(1)时间状况不同;(2)变量性质不同;(3)总体是否分组。【参下例】,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为了对和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需要计算时间数列一系列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包括发展水平
6、、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另一类是时间数列分析的 速度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本节先讲述前者,下节讲述后者。,一、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的含义 在时间数列中,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例】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时间数列,进一步理解:发展水平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或不同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它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发展水平一般是指总量指标,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表示。【参前例】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和中间水平 最初水平是指时间数列中第一个指标数值;最末水平是指时间数列中最后一
7、个指标数值;中间水平是指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指标数值以外的其余各个指标数值。,如果用符号a0、a1、a2、.an-1、an分别代表时间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则a0就是最初水平,an为最末水平,其余a1、.an-1 为中间水平。3、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 在对某一个时间数列的两个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作动态对比分析时,作为对比基础时期的水平称为基期水平;而与基期水平进行对比的那个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研究的目的和时间的变更而作相应的改变。,【例】我国19962001年彩色电视机产量 单位:万台 在此例中,2358是最初水平,3967
8、是最末水平,其余各项数值是中间水平。如果2001年彩色电视机产量与1996年进行对比,则1996年的产量不仅是最初水平,同时也是基期水平;而2001年的产量不仅是最末水平,同时也是报告期水平。如果2000年的产量与1998年的产量对比,则前者是报告期水平,后者是基期水平。如果把时期再扩大,情况又如何呢?,4、发展水平在文字上的表述 发展水平在文字上习惯用“增加到”或“增加为”,“降低到”或“降低为”表示。如:某企业商品销售收入一月份200万元,二月份增加到280万元。(二)平均发展水平 1、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 平均发展水平是指将时间数列中各个时期或时点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在统计上又
9、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中发展的一般水平。,【前例】我国19962001年彩色电视机产量 单位:万台求19962001年彩电的平均产量。,2、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平均数分类,A:其区别是:两者所说明的问题不同: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所需资料不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通常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计算方法不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和时期的项数计算的;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0、计算的。B:其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3、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时间数列的种类不同,计算其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序时平均数可以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来计算,也可以根据相对数时间数列或平均数时间数列来计算。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来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计算方法:直接用数列中各时期指标数值之和除以时期项数即得序时平均数。【参照前面的例子,可以得到其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参前例或书中260面例子】,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a.对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 含义:如果连续时
11、点数列每日的指标数值都有变动,称为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方法: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以各时点指标数值之和除以时点项数。计算公式:,【可参书中260面的内容】,b.对非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 含义:如果被研究现象不是逐日变动,而是间隔几天变动一次,这样的连续时点数列称为非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方法: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计算公式:,.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a.对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 计算方法:先计算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序时平均数,然后根据这些平均数,再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整个研究时间的序时平均数。(首尾折半法或简单序时平均法)计算公式:,b.对间隔不
12、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 计算方法:先计算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序时平均数,然后根据这些平均数,再用间隔长度加权后求和,然后除以总的间隔长度。(加权序时平均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小结,根据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相对数分静态相对数和动态相对数,在此讲的是由静态相对数组成的时间数列。这种数列的特点是:它一般是由两个联系密切的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应项对比而形成的。由于各个相对数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来计算序时平均数。基本的计算方法:先计算构成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分子与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基本的计算公式: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
13、平均数;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a数列和b数列既可以是时期数列也可以是时点数列,不同的情况使用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计算的类型如下:a数列和b数列都是时期数列【例】某厂第二季度有关资料如下。试据此求该厂第二季度平均的计划完成程度。,a数列和b数列都是时点数列 所用的基本计算公式仍是:由于时点数列可分为如下两大类四小类,因此理论上可以推导出十六种具体的计算方法。如:a和b都是1、a和b都是2、a和b都是3、a和b都是4、a是1b是2、a是1b是3等等。,在以上十几种情况种中,有的常用到,有的不常用到,下面我们选择几种来看看是怎么计算的。第一种:a和b都是3【例】某企业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14、试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先计算 生产工人的序时平均数:再计算 全部职工数的序时平均数:则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为:,由以上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此种情况下更简便的计算公式:显然应用这个公式时不必单独计算 和。,第二种:a和b都是4 计算公式为:,【例】某企业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请同学们自己计算),第三种:a和b都是1 计算公式为:第四种:a和b都是2 计算公式为:同样,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他情况的公式。,a数列和b数列一个是时期数列一个是时点数列 所用的基本计算公式仍是:四种
15、时点数列加上时期数列,理论上具体的计算方法多达二十多种,分析过程同上述讲过的内容。根据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是由两个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应项对比形成的,分子数列是标志总量数列,分母数列是总体单位总量数列,因此此种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基本计算公式仍是:【例】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试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根据公式 第二季度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由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计算方法:一般是直接将各项序时平均数相加而除以项数即可。计算公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统计学 时间 数列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