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探析.ppt
《科学素养探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素养探析.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素养”探析,2005级 硕,主讲人:唐宗先,一、“素养”的内涵及“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二、科学素养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三、科学素养的分类,四、科学素养的结构模型,一、“素养”的内涵及“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素养”的英文为“literacy”,由拉丁词litteratus演 变而来,原意表示有学问“learned”在现代汉语 中指“会读书和写字”。,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一词出现在20世纪50年 代的美国。据Bybee的考证,美国第一个提出“科学素养”一词的人是著名教育改革家柯南特(Conant J.)。,1952年,他在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谈到普通公民应
2、有的科学素养时说:“他的经验越广泛,他的科学素养就越高。”科南特把科学素养定位在普通教育层面,为后来的科学素养研究定下了基调。但他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做进一步的阐述。,斯坦福大学的赫德(Hurd)也是最早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人之一。他在1958年发表的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中,使用“科学素养”来描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基础教育。,科学素养的几个同义词,美国、英国:用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也用“公众对科学的理解”(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加拿大政府文件通常用:公众的意识(publi
3、c awareness),我国使用“科学素质”,也用“科学素养”。,Q1:有文献说“科学素质”英文为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科学素养”英文为scientific Literacy,那科学素 质是否还应包含技术素养,从而比科学素养范围更广泛?,另一种说法,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都译自scientific Literacy,“素养”跟“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休息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二、科学素养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1.“科学素养”理念的“合法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2.“科学素养”理念的“阐释期”(20 世纪70年代),
4、3.“科学素养”理念的实践期(20世纪80年代),4.“科学素养”理念的深化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952年,柯南特在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但他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做进一步的阐述。,1958年,斯坦福大学的赫德(Hurd)在发表的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中,使用“科学素养”来描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60年代中期,佩拉(M.O.Pella)等人的总结概述,1964年,美国科学教育协会(NSTA)对科学 素养的描述性定义,1.“科学素养”理念的“合法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说明:20 世纪50、60 年代,作为新生事物
5、的科学素养理念在轰轰烈烈的科学课程结构化运动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一时期关注科学素养理论的教育家通过种种途径宣扬科学素养理念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为其争取“合法”地位。随着结构课程运动的日渐衰微,这种主张不断得到重视。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科学素养”理念的“合法化”时期。,Shen(1975)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讨论了实际的、公民的 和文化的科学素养。,2.“科学素养”理念的“阐释期”(20 世纪70年代),1970 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成语。,1971 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的课程研究委员会认为,科学素养涉及对科学过程、技能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科学概念的有用知识。,1974
6、年 索瓦尔特(V.M.Showalter)的描述性定义,70 年代末,世界著名的综合科学课程苏格兰科学 课程(1977 年版)对科学素养的认识,1974年,艾革(Aign)在Pella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科学素养 的主题进一步阐释。,Aign认为科学素养的以下6个主题是制定跨学科教学单元的出发点:1)科学和社会;2)科学伦理;3)科学质;4)科学概念;5)科学和技术;6)科学和人文。Aginde 的工作可看作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科学素养讨论的代表。,说明:人们在对20 世纪50、60 年代科学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时,发现了科学课程目标定位的偏差,并认识到科学素养理念在科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
7、价值。于是,众多学者开始阐释、说明、丰富科学素养的内涵,所以可以将70 年代称为科学素养的阐释期。,3.“科学素养”理念的实践期(20世纪80年代),1980 年,美国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权威人士耶格(Robert E.Yager)写了一篇名为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教育在综合中的趋向的文章,提出有科学素养的人具有的特征。耶格主要是从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来看科学素养。,1982 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发表了题为“科学技术社会:80 年代的科学教育”的年度报告.报告指出,科学和技术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中心.因此,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公民都能够对科
8、学和技术进行全面的理解.,1983年,美国科学素养国际发展中心主任米勒(Miller)教授 提出科学素养的三维模式。,NSTA1982 年对科学素养的定义:运用科学概念,过程技巧以及价值来做出负责任的日常决策;理解社会如何影响科学和技术,同时也知道科学和技术如何影响社会、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在推进人类繁荣的长处和不足;知道主要的科学概念、假设和理论,并且会运用它们;鉴赏科学和技术提供的智力上的促进;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依赖于探究的过程,也依赖于理论学说,能区别科学证据和个人的观点;认识科学的起源,理解科学知识具有暂时性,当证据增加时就会发生变化;理解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应用中所需要的决定;有足够的知识和
9、经验来鉴赏研究的价值和技术的发展;作为科学教育的结果,有更丰富的和更激动人心的世界观;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可靠资源,并且把它们运用于决策过程中。,美国国际科学素养发展中心主任米勒(J.Miller)教授 为了便于大规模科学素养调查,提出了科学素养概念 的三维模型,它包括三个维度: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现在,许多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都按照米勒模型 进行问卷设计。,说明:随着科学素养的主张不断深入人心,科学素养的内涵不断被深化、细化,并成为科学课程实践和改革的指南。,注:这一时期的科学课程目标提出的科
10、学素养与六、七十 年代的科学素养内容相比较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技术并把它放在与科学同等的地位;二是强调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个人决策和社会决策.”,也更强调具有科学素养以进行日常决策和参与相关社会事务的讨论和交流的能力。,80年代中后期.科学素养由目标层次转向教育政策,1983年,加拿大科学会出版了“科学素养:学校科学 课程目标的平衡问题”。,1985年美国启动了“2061 计划”,这是一个面向21 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1986年以色列科学教学中心在出版了“大众的 科学和技术素养:对未来以色列教育的挑战”,“2061 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9 年推出了第一阶段的
11、成果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Americans)简称SFAA。SFAA对科学上有素养的人下了如下的定义:“熟悉自然界,尊重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以及它们的 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 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问题。”,4.“科学素养”理念的深化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的 科学和技术素养的“2000+计划”,1993年“2061
12、计划”出版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在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数学的性质 等12个方面,提出了从幼儿园到12 年级的科学素养标准,9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把科学素养 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对科学素养 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定义,2000年中国科技部等五部门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中国教育部制定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定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andards)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负责设计,正式报告出版于1996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该文件提出了与“2061计划”相似
13、的关于科学素养的见解,将K-12 年级的科学素养分为8个领域。即:1)科学中统一的过程和概念;2)作为探究的科学;3)物理科学;4)生命科学;5)地球和空间科学;6)科学和技术;7)从个人和社会的视角所见的科学;8)科学的历史和本质,在首次(2000年)和第二次(2003年)的评价中,将科学素养定义为:科学素养是个人“运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得出有根据的结论,以便理解和帮助做出对自然界和通过人类活动使其变化的决策”。在第三次(2006年)进行的评价中,对科学素养进行了更具体详细的定义:科学素养是“个人的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来界定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解释科学的现象,得出科学有关事务的基于证据的
14、结论;理解科学作为人类知识会和探究的形式的特征;有科学和技术如何形成我们的物质的;智力的和文化的环境的意识;愿意参与与科学有关的事务和做一个有科学素养的反思性公民”,为了更好地推进21世纪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部连同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五个部门组织了有关专家,根据中国青少年科普活动实际状况,制定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两份文件都将科学素养理解为:1)科学态度;2)科学知识、技能;3)科学方法、能力;4)科学行为、习惯四个方面,我国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素养是对
15、个人决策、参与公共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及其过程的理解和一定的运用能力。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90 年代,“科学素养”已超出科学教育本身,受到大众的关注。美国有关科学素养的两个文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科学素养的基准把科学素养推向高潮。,尽管各个时期,不同的群体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科学素养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但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小结:,科学素养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
16、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科学教育的立体画面。,三、科学素养的分类,1.按社会需要的不同分:,1975年,申(Shen)在实践、公民、文化3个层面 上界定科学素养。,“实践科学素养”(Practical Scientific Literacy),“公民科学素养”(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文化科学素养”(Cultural Scientific Literacy),目的是使公民清楚地了解科学和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使普通市民也能参与“健康、能源、自然资源、食物、环境等相关问题的”公共决策。,基于“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素养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