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ppt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性发展.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13/2023,我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人生三大经典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儿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8/13/2023,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的概念:,8/13/2023,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内疚感、自我欣赏等,自我调控:,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8/13/2023,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一)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self-
2、concept):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8/13/2023,8/13/2023,杜鲁门卡波特,8/13/2023,斯蒂芬金,8/13/2023,猜猜我是谁?,画出你的自画像,并附上一句话不要加入自己的姓名交换猜猜,8/13/2023,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8/13/2023,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点红实验,8/13/2023,我国学者刘金花(1993)通过“点红实验”把婴儿从自我认识出现所经历的阶段做了划分:,1.戏物阶段(9-10个月):把镜子当玩具;2.与镜像伙伴游戏阶段(12-14个月):对镜
3、中的映像关注,当作伙伴微笑、寻找;3.相倚性研究阶段(18个月):注意镜子里外物体的对应关系;4.自我认知出现阶段(21个月):借助镜子立即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自我认知出现质的飞跃。,8/13/2023,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8/13/2023,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8/13/2023,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典型表现,: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不会用
4、代词“我”。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8/13/2023,图: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占有感常会引发一些冲突,但这也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8/13/2023,(二)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P32,1.从简单到分化,从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可参照的自我特点向不可观察的、抽象的、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转化;2.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一种曲线起伏的变化,并非逐渐上升。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有一个起伏的过程;3.儿童的自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其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4.自我功能上,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区分内部自我与外部自我的能力增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8
5、/13/202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8/13/2023,我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因为她值日就给我好东西,我值日也给他好东西。”“这个作品好,因为他是老师的;我和小敏比,肯定我的好。”,8/13/2023,(三)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在对自己身心特征了解的基础上对自我做出的判断。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3.5-4岁,5岁儿童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8/13/2023,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性,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高评价
6、自己;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逐渐隐蔽;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或说“我不说。”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如“我很棒。”“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大石头呢。”,8/13/2023,成人评价孩子有方法,批评孩子的方法表扬孩子有窍门,8/13/202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8/13/2023,增加交往活动,8/13/2023,讲明行为规则,你耍赖!,我错了!,聆听规则,游戏要按要求进行,8/13/2023,评价外部行为,能喝下朋友一起玩耍,我爱护小动物,我们彼此帮助,我很听妈妈话,8/13/2023,二、学前
7、儿童自我情感体验,8/13/2023,二、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8/13/2023,(一)儿童自尊的发展,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随着儿童身体、智力、社会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尊感也得到发展。,8/13/2023,自尊感若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一个人的自尊?,8/13/2023,父母的教养方式,他人的评价,成
8、功与失败的经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父母的教养方式,儿童的自我特征,8/13/2023,影响幼儿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他人的评价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儿童的自我特征,8/13/2023,又该如何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8/13/2023,态度积极肯定,鼓励幼儿,8/13/2023,提供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要自己学吃饭!,看我多能干,今天我值日,我要认真打扫,8/13/2023,丰富儿童的知识积累,培养其能力,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8/13/202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8/13/2023,三、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给我吃一口嘛,嘻嘻,终于迟到了大雪糕,8/13/2023,棉花糖实验,
9、8/13/2023,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制约作用。幼儿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等方面。幼儿自制的两种表现即抗拒诱惑与延迟满足。,8/13/2023,1、抗拒诱惑,抗拒诱惑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它表现为在有人或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动。4岁以前的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与惩罚成正相关,4岁以后则与说理关系密切。,8/13/2023,2、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为了长远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观察表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为等待长远目标而抑制即时满足的能力。2岁的中国儿童在延迟满
10、足情境中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延迟策略的使用,尽管策略的使用可能是无意识的。(2002,陈会昌),8/13/2023,3、坚持性,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因而是教育的关键期。,8/13/2023,小结:,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如何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体验:自尊:影响自尊的因素自信:怎样提高幼儿的自信自我调控:抗拒诱惑、延迟满足,8/13/2023,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教育,社会认知
11、的概念内涵相关理论简述社会认知的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8/13/2023,婴儿从出生开始便与这个世界开始接触,并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在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儿童通过与他人交往、观察理解他人的行为,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婴幼儿已形成的社会认知又影响着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部分。,8/13/2023,社会认知的内涵,对自身的认知对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知,8/13/2023,学前儿童性别认知,性别 性别,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男性”或“女性”。这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性别角色(性别概念)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
12、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8/13/2023,两性的刻板印象,8/13/2023,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传统的社会文化准则要求女孩承担表达性角色;男孩承担工具性角色。,8/13/2023,性别角色,社会认定男性和女性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的过程。,8/13/2023,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吴重光等人(1987)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男性:意志坚强刚毅、心胸宽广、直爽开朗
13、大方、不拘小节、果断女性:温柔、细心、有依赖性、软弱、脆弱、善良,8/13/2023,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发展阶段理论,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指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8/13/2023,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8/13/2023,(一)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1.玩具偏好的差异,2.游戏和玩伴选择的差异,3.抚育性的差异,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性别一致性,科尔伯格,性别标志,性别固定,8/13/2023,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二)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理论
14、,1.生物学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示理论,8/13/2023,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认知发展环境压力与认知,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族内适宜性”),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论和性别图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分析:,8/13/2023,文化差异,价值观,期望,目标,形式,内容,同伴选择及影响,父母的榜样特征,(三)影响因素,8/13/2023,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性别老师,任何简单化的做法都会对儿童社会化的正常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强化错误的性
15、别观念,加剧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矛盾,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8/13/2023,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8/13/2023,学校教育,8/13/2023,大众传媒,8/13/2023,学前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爸爸、妈妈、老师等)及其之间关系(如父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理解和推断(幼儿生病了,父母会很着急,因为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即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高兴、害怕、伤心等)、行为动机和意向(如希望得到表扬、避免受到批评等)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8/13/2023,社会认知的主
16、要理论,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与认知学派的“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8/13/2023,道德是什么?,道德与法律的差异简而言之,道德是社会为了协调和控制社会生活而向其社会成员提出一系列行为准则的总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最终目标,便是让其将外化的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品德。道德认知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8/13/2023,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一切道德都是包括一个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去学会遵守这些规则。皮亚杰皮亚杰的
17、研究内容1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遵守2 对过失的判断3 对谎言的理解,8/13/2023,例,皮亚杰“道德判断”对偶故事之一,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有个男孩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问题: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8/13/2023,6岁以下儿童大多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重,因为他打破了较多的杯子;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轻,因为他的过失是在无意间发生的。,8/13/2023,8/13/2023,8/1
18、3/2023,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7岁)的儿童会认为约翰更坏些。因为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处于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8-11岁)的儿童会认为亨利更坏些。因为他们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8/13/202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1)前道德判断阶段(2-4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能有很朦胧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8/13/2023,(2)他律道德或道
19、德实在论阶段(5-7岁),一是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而不能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二是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三是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4、58、9岁),8/13/202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时的特点:,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的。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非此即彼。判断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这样想。内在的公正,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社会性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