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第一章.ppt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第一章.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评价,谈谈你对游戏的理解?,为什么玩游戏?,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柏拉图单独行为昆体良通过游戏来学习夸美纽斯经常进行体操和游戏,幼儿游戏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1.幼儿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 30年代左右,霍尔斯坦利霍尔 1924.04.2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1887
2、 年,霍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心理学学术杂志美国心理学“复演论”他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幼儿游戏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
3、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他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的虚拟活动,幼儿游戏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2.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3.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4、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最近发展区概念,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陈鹤琴,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
5、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文革”时期“文革”后时期,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经典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1.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本我生来就有,满足先天的生物本能的作用自我人格的意识和理性部分,运用现实手段来满足本能。超我良心所在,要求自我运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手段来满足需要,判定自我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的本质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机制,使幼儿人格完善的途径游戏的功能游戏可以满足幼儿想做大人的愿望,可以帮助幼儿转嫁创
6、伤性事件,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发生在注意,知觉,学习,思维和记忆等智力活动中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同化当前的认知结构来解释新的经验,并把新经验纳入现有的认知结构里顺应儿童改变现有图式(认知结构)以纳入和适应新经验。,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1.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2.儿童游戏的阶段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活动游戏理论,1)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2)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3)游戏是成人指导下的活动,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1)游戏的动机2)游戏的特点3)游戏的发展4)游戏的价值,游戏,幼儿园的活动一般包括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游戏为基
7、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每天安排2-3个时间段的自主游戏,每次游戏不少于30分钟。,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1.游戏是快乐的 2.游戏是自愿,自主的 3.游戏是充满幻想的 4.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 5.游戏是有序的,幼儿游戏的结构,(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表情“玩相”表情,严肃认真的表情,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2.动作重复动作,随意性,非常规性 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探索动作“物体是什么,有什么用”“物体怎么排列,怎么对应,怎么拼插”“用什么动作改变物
8、体,用多大力量推动物体”等问题。象征动作想象性,虚构性的动作,“一物代物”“一人代人”嬉戏动作某种动作来取乐,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3.角色扮演机能性角色通过模仿熟悉人物或者范例的一两个最经典的动作来标志扮演的角色,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互补性角色-扮演所熟悉的社会,人际关系中以另一方面的存在为前提的角色,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想象性角色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常来源于故事,语文等文学作品和电视,电脑等传播媒介。蓝精灵,奥特曼等等,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言语1)伙伴间的交际性语言幼儿之间在游戏之外的语言交流。如:“我们来玩过家家吧”“你能借我这个玩具
9、玩一会吗?”“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具有提议,解释,协商,表达,指责等功能,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2)角色间的交际语言幼儿之间在游戏之中的语言交流。如,”医生,我的孩子病了,你能帮忙看一下吗?“”服务员,这个东西多少钱?“等。这种交际性语言具有维系和支持游戏情节发展的功能。,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3)想象性独白幼儿以自我中心,在游戏中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的想象性独白。如: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会咬人,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材料年龄越小的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许多幼儿都以”玩玩具“来定义”玩“,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游戏的动机幼儿想要玩,
10、愿意玩,内部动机游戏性体验,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幼儿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第三节、幼儿游戏的分类,(一)游戏的认知分类(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游戏的认知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环境、与人交往的,他们的游戏最初是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中心,逐渐地会摆弄与操作具体物体,并不断反复练习已有动作,从简单的、重复的练习中,尝试发现、探索新的动作,从而使自身获得发展。,游戏的认
11、知分类,2.象征性游戏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游戏中出现了象征物或替代物,儿童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即“以物代物”、把自己假装成另一个人即“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游戏中的主要特征是模仿和想象,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游戏的认知分类,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游戏的认知分类,4.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游戏的社会性分类,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游戏 指导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