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收藏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
《老曹收藏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曹收藏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2009-5-15,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是各种过敏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20%(in western countries)(1050%)。亚洲11国家1030%成人。1040%小儿。成年女性多见,小儿男孩多见。间歇性鼻炎20%,持续性鼻炎80%。轻度:2530%,中、重度:6070%。,变应性鼻炎的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习效率。医疗费用。30%-40%的鼻炎患者有哮喘。60%-70%的哮喘患者有鼻炎。鼻炎患者得哮喘的可能性增加3倍。1岁内患鼻炎的小儿患哮喘的可能性是1岁后患鼻炎的2倍。,ARIA(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
2、t on Asthma),与WHO合作37位作者,55个组织 Hongkong college of ENT.Japan Rhinology Society 5 Korean Rhinology Society Malaysion socity of oto-Has Philippine ENT Society Singapore ENT Society Thai Rhinology Society2776篇参考文献187页,鼻炎的分类,感染性鼻炎细菌性Bacterial病毒性Viral其他感染因素Other infectious agents过敏性鼻炎间歇性Intermittent持续性Pe
3、rsistent职业性(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间歇性Intermittent持续性Persistent药物性阿司匹林Aspirin其他药物Other medications激素性孕妇Pregnancy其他原因(常年性非过敏性鼻炎)非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细胞综合症 NAREs刺激性Irritants食物性Food情绪性Emotional萎缩性Atrophic胃食管反流GER,ARIA推荐要点,将变应性鼻炎定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因为:发病率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经济负担。与哮喘的关系。与鼻窦炎和过敏性结膜炎并存。变应性鼻炎应该被认为是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ARIA推荐要点,变应性鼻炎可以分
4、为新的类型:间歇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根据严重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根据变应性鼻炎的类别及严重程度分阶梯治疗。,ARIA推荐要点,过敏性鼻炎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改善环境和社会因素以利于病人恢复正常生活。过敏性鼻炎病人应进行哮喘评估、胸部检查及气道阻力的评价。有哮喘的病人应该进行过敏性鼻炎的评价。上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应进行整体治疗。,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避免接触过敏源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阶梯式治疗方案,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减充血剂肥大细胞稳定剂抗胆碱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磷酸二脂酶拮抗剂肝素抗IgE抗体,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5、(糖皮质激素),治疗鼻炎的药物最常用的方法是经鼻或口服给药。鼻内糖皮质激素效果最佳。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使用。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使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抑制免疫反应各个阶段:抑制速发反应和迟发相反应。减少鼻粘膜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数目。稳定鼻粘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降低刺激受体敏感性。减轻炎症性鼻粘膜的水肿和血管扩张。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药物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效果,手术治疗的选择,手术本身不能治疗过敏。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如下:1、药物治疗无效的下甲肥大。2、影响鼻腔功能的鼻腔解剖变异。3、继发的鼻窦炎。4、霉菌性过敏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方
6、法,不推荐翼管神经切断术。未提及筛前神经切断术。多种减少下鼻甲体积的方法都可使用 1、激光。2、射频。3、下甲部分切除。4、内镜下粘膜下切除。,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室尘螨猫狗皮毛蟑螂室外花粉室内霉菌职业性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儿科方面的考虑,在儿童时期,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在任何年龄,过敏试验均可进行,并可能提供重要信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但必须注意避免此年龄组出现的特殊副作用。药物剂量必须适当调整,并且要考虑某些特殊情况。,儿科方面的考虑,对年幼儿童,应避免使用口服和肌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炎。鼻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应用推荐剂量鼻
7、内糖皮质激素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由于色苷酸二钠安全性好,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眼结膜炎。,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AR的发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致敏阶段开始于过敏原与鼻黏膜的接触,巨嗜细胞递呈抗原信息,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反应阶段是由于过敏原再次接触鼻黏膜,与附着在MCs表面的IgE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MCs处于致敏状态;效应阶段是因抗原抗体反应使MCs活化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和白介素等)激活下游的次级效应靶细胞-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最终引起流涕、鼻痒、喷嚏和鼻塞等急性过敏反应。,肥大细胞在变
8、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见,整个病理过程关键取决于MCs脱颗粒,细胞脱颗粒的百分率反映了MCs过敏反应的程度。MCs脱颗粒产生的多种炎性介质和膜磷脂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参与AR的鼻部过敏反应,因此,MCs是AR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和鼻黏膜病理改变的关键致敏细胞。,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在AR中,这些炎性介质一方面引起过敏反应的流涕、鼻痒、喷嚏和鼻塞等临床症状,另一方面又可作为MCs被激活的证据。类胰蛋白酶是黏膜型MCs颗粒内的主要中性蛋白酶类,是MCs的特征性组成成分,当MCs被激活后以胞吐方式排出而在MCs介导的过敏性疾病中发挥炎性效应放大作用。活化的MCs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9、,其中白介素具有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激活和趋化募集作用,从而参与宿主对炎性介质的反应。,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如Bahekar等用卵磷脂诱导豚鼠AR模型,鼻灌洗液中白介素-4浓度增加。熊天琴等研究证实辛夷挥发油对大鼠、豚鼠实验性过敏性鼻炎治疗作用表现在缓解局部症状,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局部的浸润,降低MCs在炎症局部的浸润。郑湘瑞等用H1抗组胺药敏康片能够改善AR大鼠的一般症状和体征,与减少鼻黏膜MCs数及脱颗粒细胞数,降低血浆组胺含量有关。可见,AR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先有MCs细胞稳定性的破坏作为前提,并伴随MCs活化释放出胞内炎性介质才是引起靶器官反应的关键。,肥大细胞在变
10、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药物治疗AR的机制主要是缓解局部症状,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稳定MCs细胞膜,抑制其脱颗粒作用。贯剑等用敏康片治疗花粉症性鼻炎50例,能明显改善患者鼻部过敏症状,淋巴细胞FcRI、IL-4R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方中色甘酸钠能够稳定MCs细胞膜,阻止MCs脱颗粒,抑制致敏物质释放。邢莉清等用肥大细胞稳定剂-美普清治疗过敏性鼻炎264例,有效率为82%。,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林让东等用组胺球蛋白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45例,有效率为95.6%,组胺球蛋白能固着于MCs表面,增加组胺固定能力,直接阻断休克器官受体,并降低鼻过敏患者血清内组胺酶含量。孙洁等用复方色甘
11、酸钠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117例,有效率92.3%,其中色甘酸钠能够稳定MCs细胞膜,抑制钙离子内流,与MCs的78 kDa蛋白磷酸化相关,能抑制抗原攻击后的MCs脱颗粒,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致敏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抑制过敏介质对组织的不良反应。以上均说明MCs在变应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疗效标志性作用,从MCs的稳定性入手进行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AR各种过敏症状,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1916年Cooke和Van der Veer调查了504例变态性个体,并与76例正常个体作对照,发现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将近一半有家族性遗传性病史
12、,认为该类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疾病,同时提出了包括哮喘、鼻炎、过敏性皮疹在内的特应症的概念。,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哮喘、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皮疹相同的特点,可能受相同的易感基因控制。流行病学的资料也表明哮喘和鼻炎是相关的上呼吸道炎症疾病,只是基因表现型的不同而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症状,在该类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存在着特异基因,也可能是一定的相关易感基因的相互共同作用而引起,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在基因水平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已发现多个基因及相关的转录因子参与其过程。其主要包括:IgE相关的候选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簇相关的转录因子其它候选基因,变应性鼻炎
13、基因学研究,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与正常鼻粘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于少卿在所有检测的变应性鼻炎与正常鼻粘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72条,其中上调基因为53条,下调基因为219条,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涉及免疫调节和信号传导,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因子及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以及补体系统等。共有18条基因在所有芯片中均存在差异表达,如CD81,CD69,to11-like receptor 10(TLR10),CCR4,tumor necrosis factor(ligand)superfamily,member 13(TNFSFI3)等基因。(见下图),变应性鼻炎基因学
14、研究,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在基因表达谱的散点图上,每一个点表示一条基因,X轴和Y轴分别表示。Cy3和Cy5的信号强度,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比值为1的斜线周围分布的点(以紫点表示)表明变应性鼻炎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不明显的基因,有些明显偏离45度角斜线的点,以黄点表示,则表明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存在的发生显著改变的基因(图3)。,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在双色荧光扫描图像中红点和绿点分别代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基因,黄色的点表示该基因在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图4)。,变应性鼻炎基因学研究,总之,变应性鼻炎及特应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其受
15、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对其遗传方式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特应症家系,对阳性个体的DNA进行微卫星标记物的连锁分析,已在此基础上有不少的发现,并报道了一些候选基因,但目前为止尚未报道该病的特异性致病基因,且各种研究结果尚有出入,虽对其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对该病的研究还是处于初步阶段。,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AR在祖国医学属“鼻鼽”的范畴,又称鼽、嚏、鼽嚏等,均以其症状进行命名。其症状的描述可以追溯到西周,礼记月令中有“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鼻鼽”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
16、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历代医家对鼻鼽病机亦有不同的认识,但总体可以归纳为:认为其发病多以“邪实”为主,隋代巢元方认为属肺冷,诸病源侯论卷二十九鼻涕侯说:“夫津液涕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认为其发病多以“正虚”为主,灵枢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现代对“鼻鼽”的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归纳如下:较多的研究者认为本病的内因多为肺、脾、肾功能失调,外因则多为风寒邪作崇。医家干祖望提出营卫失调,风寒之邪侵袭,使
17、肺经受邪,或脾失健运,清阳不升,使清窍为浊阴所扰,或因肾阳不足,肺脾失煦而致嚏。,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与长期肝郁,情绪波动有关。亦有学者强调水毒为标,并认为“鼻鼽”是一种特殊的痰饮。亦有学者强调本病病位轻浅,局限在肺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由于宿根的存在。卫气不足、风邪、饮邪三者相互作用,是本病的发病原因,其中任何一个原因成为主因,都关系着本病的临床变化及其预后。,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等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标准也多分为气虚、阳虚、郁热等证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1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林文森.变态反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2):124,古代医家对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古代中药方剂治疗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散寒为主 医林绳墨提出用败毒散;辨证录用温肺止流丹;杂病源流犀烛用苍耳散、川椒散;张氏医通提出疏风清肺宜用香苏散加川芎、花椒、细辛、辣桂、诃子,散寒宜用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藁本,加桂,附子,蔓荆子,诃子,白术;秘传证治要诀提出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清热为主 明医指掌用抑金散;医学入门用二陈汤加减;清何梦瑶医偏、篙崖尊生书均用桔梗,山桅,薄荷,麦冬,玄参,辛夷,甘草。益气为主 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藏 变应性 鼻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2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