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爆破理论基础.ppt
《岩土爆破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爆破理论基础.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恩向(高级工程师)甘肃省化工研究院兰金民爆公司Tel.:E-mail:,甘肃省2012年第一期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初级)培训,6.岩石爆破理论基础,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 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 爆破漏斗理论 装药量计算原理 影响工程爆破的主要因素 爆破过程的数值模拟 精细爆破,岩石爆破理论基础,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岩石爆破作用研究的问题:爆破机理:爆破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由于炸药爆炸是一个高压、高温、高速的变化过程,目前尚无相应的测试 手段;而岩石的状态又是千变万化,目前尚无合适的状态方程能描述岩石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爆破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实际爆破上大都是经验公式
2、。提高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当前在岩石中炸药爆破的有效能量只有总能量的10%左右,而提高能量利用率才能加强爆破效果,这个课题需要从炸药爆炸的机理、岩石爆破破坏的变形过程、控制爆破有害效应等方面去研究。,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已有爆破破坏作用理论:爆炸冲击波反射拉伸破坏理论:这种理论是用波动力学观点来观察爆炸过程,首先是霍尔金逊金属杆试验,而后的混凝土爆破飞片试验;这些爆破飞片是爆生气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只能用爆炸冲击波反射拉伸破坏来予以说明。一般用在脆性岩石。爆炸气体膨胀压力破坏作用理论:这种理论是从静力学观点出发,把岩石爆破看成是锅炉爆炸一样,是爆生气体的膨胀力超过岩石本身的强度而使岩石破
3、裂。这种理论适用于土壤、软岩。爆炸冲击波反射拉伸破坏和爆生气体共同破坏理论:把以上两种理论综合起来比较好的解释了岩石爆破的破坏现象。是当前所公认的。,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生成高温、高压、高速冲击波猛烈冲击周围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应力波。刚开始释放时它的强度远远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引起周围的过度破碎。当压缩应力波通过压碎带后,继续传波但强度大大下降,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压破碎。当达到自由面时反射成拉应力波,虽然拉应力比较小但达到了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拉断。表现为“折断”、“片落”、“分离”等现象。逐渐形成爆破漏斗范围内的完全拉裂。,1.岩石爆破
4、破碎机理概述,抵抗线,入射波,反射波,入射反射拉压相互作用使岩石破坏,不破坏处为临界状态,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爆破作用范围,自由面,压缩波,药包半径a1,粉碎圈半径rc,h,r,d,k,稀疏波,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1.作用的机理:(1)入射波和反射波,反复作用自由面;(2)爆炸的气体只限于岩石的辅助破碎与岩石的移动。2.爆破的主要特征(1)齐爆效果比单孔爆破效果之和好;(2)具有两个自由面的效果比一个自由效果好;(3)爆破时,破坏从自由面向装药中心推进,破坏呈规则的板状。3.爆破作用的几个阶段(1)炸药的爆轰 炸药爆炸后,使炸药周围的岩层介质粉碎,出现范围狭小的粉
5、碎层;半径用rc表示。(2)自由面受入射波和反射波,使岩石受拉,产生破坏。(3)爆轰气体的膨胀作用使岩石进一步粉碎、移动、地表震动。,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对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的评述,(1)意义 利用冲击波的理论推导了爆破漏斗的几何尺寸与药量、爆轰压力、岩石抗拉强度的关系;阐述了爆破作用的两个阶段;自由面受拉伸破坏的原理被世人认同。,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2)不足 许多问题该理论还不能解释 比较小的冲击波能量占炸药能很小部分(3%),要将岩石完全破碎令人难以理解。根据实验,爆破药量足够大时才会出现片落现象。根据破碎时间分析,冲击波传到自由面,再返回全部历程不超过几毫秒,岩石的裂隙不可
6、能充分发育。一般自由面岩石开始移动的时间为上述时间的1520倍。在压碎带和片裂带之间,存在非破碎带,用冲击波机理解释不清。,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爆炸气体膨胀压破坏理论,基本观点 爆炸气体膨胀压力是引起岩石拉伸破坏的主要原因。依据有二:(1)岩石发生破碎的时间是在爆炸气体作用的时间内;(2)炸药中的冲击波能量只占炸药总能量的(515)%。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典学者,兰格福斯。,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1966年岩石爆破现代技术全面论述:爆炸冲击波反射拉伸破坏和爆生气体共同破坏理论一、初始裂隙形成时间 炮孔内炸药爆炸后几个毫秒之内释放大量爆能破碎有限岩石,产生爆破效果:产生气体:炮孔内压力
7、达104MPa 单位内能量:25000MW 爆速:25006000m/s 产生的冲击波:冲击波传播速度30005000m/s,直径40mm的炮孔:粉碎层约20mm;爆炸产生的径向裂纹在切向应力作用扩展,最后扩展到1米范围。裂隙在几分之一毫秒内完成。,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在炮孔附近即:r=r0 r=2 r0 拉伸应力大于压应力,岩石的拉应力小于岩石的压应力。初始的径向裂缝是由拉应力作用产生。二、自由面附近的拉断破坏(1)爆炸后由于压碎和塑性变形,孔径扩大原来的2倍;随着冲击波的消失,裂隙反复收缩、闭合,扩展裂缝。(2)在临近自由面爆破时,压缩波遇到自由面时反射成拉伸波。反复作用发生裂缝。这
8、种拉伸波在岩石爆破中起次要作用。只有在单位药量比较大时才能产生岩石片落。简答题第7页 15题、第12页 46题,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三、岩石的破碎过程(1)冲击波作用的结果:径向裂缝和发生岩石破裂阶段;(2)松动破坏岩石的大部分能量来自爆炸气体;根据计算冲击波占炸药总能量5%15%;高威力炸药冲击波能量占9%;在冲击波传递过程中损失2/3;爆破漏斗中冲击波能量占3%。(3)岩石破碎的第三和最后阶段是在爆炸气体压力作用下,缓慢破碎过程。达到破碎和移动的目的。,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径向裂缝,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渗透到裂隙带的气体,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C,B,A,ua,ub,
9、uc,压缩波,稀疏波,岩石自由面,岩石自由面的变化,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总结,我们可以把岩石爆破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炸药爆炸后冲击波径向压缩阶段。炸药起爆后,产生的高压粉碎了炮孔周围的岩石,冲击波以30005000 ms-1的速度在岩石中引起切向拉应力,由此产生的径向裂隙向自由面方向发展。冲击波由炮孔向外扩展到径向裂隙的出现需12ms。爆轰波的高压作用,炮孔孔壁粉碎并开始膨胀;,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总结,第二阶段为冲击波反射引起自由面处的岩石片落。第一阶段冲击波压力为正值,当冲击波到达自由面后发生反射时,波的压力变为负值。即由压缩应力波
10、变为拉伸应力波。拉应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出现破裂,在反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拉断,发生片落。此阶段发生在起爆后1020ms。第三阶段为爆炸气体的膨胀,岩石受爆炸气体超高压力的影响,在拉伸应力和气楔的双重作用下,径向初始裂隙迅速扩大。形成岩石的破碎与移动。高级题第60页 12题,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岩石中爆破作用的5种破坏模式,炮孔周围岩石的压碎作用;径向裂隙作用;卸载引起的岩石内部环状裂隙作用;反射拉伸引起的“片落”和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爆炸气体扩展应变波所产生的裂隙。,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炮孔膨胀与时间关系,0 0.1 0.2 0.4 1 2 3 5,1,2,4,6,8
11、,10,1,2,3,V/V0,t(ms),V-为膨胀后的炮孔体积;V0-膨胀前的炮孔体积,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从曲线分析可看如下几点:第一阶段,初始冲击波导致岩石破碎,炮孔体积膨胀到初始体积的2倍,保持0.10.4ms体积不变。第二阶段,除自然裂隙外,新裂隙大多是炮孔周围的压应力场和它在自由面反射所形成的拉应力场交替作用形成。爆轰体积膨胀,使岩石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4倍,岩石开始破碎。第三阶段,岩石开始破碎并开始移动。,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概述,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炸药起爆过程:在激发点形成冲击波 10-5 cm炸药发生化学反应区 0.11cm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3000,5000 1
12、0000MPa持续、稳定的向外传播爆速30007000m/s一个半径0.7m的药包,完成爆炸反应时间0.10.2ms,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扰动。应力波:由于任何有界或无界介质的质点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任何一处的质点受到外界作用而产生变形和扰动时,就要向其他部分传播,这种在应力状态下介质质点的运动或扰动的传播称为应力波。爆炸应力波:炸药在岩石和其他固体介质中爆炸所激起的应力波扰动(或应变扰动)的传播。,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岩体中炸药爆炸时,岩体介质受到冲击扰动,而在岩体中传播的波,在波的阵面前后,岩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把在固体中传播的扰动波,统称为应力波。应力波的种
13、类:按照应力波的传播途径和变形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体积波:包括两种波 纵波(压缩波):波的传播与质点运动方向一致,产生压缩或拉伸变形。横波(剪切波):波的传播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垂直,产生剪切变形。,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传波方向,质点运动方向,压,拉,压,纵波(P波)传播示意图,压缩波,稀疏,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压缩波与稀疏波的概念,压缩波:使岩石受压,稀疏波:使岩石受拉,交变拉压变化使岩石破坏,纵波(P波)的特点:传播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一致,可引起岩石拉压破坏,可在可在固体.液体.气体内传播.,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模拟体积波的横波与纵波,F,F,F,胶皮,受力特点:纵波以拉压为主 横波
14、以剪切为主,X,Y,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横波(S波)传播示意图,传播方向,质点振动方向,横波特点: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可引起介质剪切破坏,只在固体内传播.,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应力波的种类:表面波:包括两种波:瑞利波:在岩体中传播的纵波、横波传到岩体与空气界面时,在界面上生成一种沿着界面传播的波,这种波在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上十分重要。勒夫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纵波、横波传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形成沿着界面传播的波。,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面波:瑞利波和勒夫波,瑞利波(R)特点:在表面传播与纵波相似,不产生剪切破坏,象水中投石波浪一样由近及远传播.与体波的纵波相对应
15、.勒夫波特点:在介质表面与传播方向成横向的振动.与体波的横波相对应.根据实验研究:辐射的震源的能量为100,则纵波占7%,横波26%;表面波占67%.,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冲击波在岩体内传播过程分为3个作用区:1.冲击波作用区:在37倍药包半径范围 内;2.应力波作用区或压缩应力波作用区;3.弹性振动区。,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按传播介质变形性质分,弹性波 黏弹性波 塑性波 冲击波,符合虎克定律在弹性介质中传播,除弹性应力外,还产生摩擦应力或黏滞应力在非线性弹性体中传播,出现屈服应力应力超过弹性极限的波,适应小扰动的介质 超声速传播,炸药爆炸后,在岩石中传播的主要是弹性波,塑性波和冲击波
16、只能在爆源处才能观察到,而且不是所有岩石都能产生这样的波,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岩体内部的爆破破坏作用 炸药包埋在地下很深处爆炸,爆炸后在地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迹象,把这种药包称为内部作用药包。这时岩体内部的破坏情况可分为以下4个区域:(1)爆炸空腔:炸药爆炸后,爆生气体沿着裂缝外渗,在药包位置形成扩大的空腔,对于土壤空腔半径要比药包半径大很多。爆炸空腔与岩石性质及炸药种类有关。岩石密度越小,炸药威力越大,空腔半径就越大。当空腔扩张过程结束时,空腔里爆炸产物和剩余压力大大小于岩石的抗压强度极限,这导致过程后期岩石的向心运动。,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2)压碎区(压缩区):爆炸空腔外,岩壁受
17、到爆炸冲击波的高压作用,岩石被压成粉末状,而土壤则被烤压成一个硬壳。装药爆炸时,在岩体内产生的冲击荷载越过岩石冲击变形曲线上的临界应力后(约等于岩石的体积压缩模量),就会在岩体内激起冲击波。使岩体产生强烈压缩和塑性变形,岩石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在爆炸空腔外形成压碎区。压碎区是由塑性变形或剪切破坏形成的,其半径一般不超过装药半径的37倍。对于岩石压碎区半径:如花岗岩、石英岩等 Rp=()ro对于土壤,如粘土 Rp=(11.313.1)ro 黄 土 Rp=(7.07.6)ro,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3)破裂区(破坏区):爆炸冲击波在通过压碎区后,锐变为压缩波,但其强度仍然超过岩体的抗压强度和
18、抗拉强度,使岩体质点径向扩张产生拉伸和剪切破坏,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缝,而爆炸气体的渗入,加剧了裂缝的扩展。爆炸冲击波在通过压碎区后,锐变为压缩波,但其强度仍然超过岩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使岩体质点径向扩张产生拉伸和剪切破坏,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缝,而爆炸气体的渗入,加剧了裂缝的扩展。破裂区内的径向裂缝发展很快,一般是纵波波速的0.150.4 倍,爆生气体的“气刃作用”对裂隙延伸也有贡献。在破裂区内除了一般人们公认的存在着径向裂隙以外,还有人提出存在着剪切破坏和环向拉断。,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4)震动区(弹性区):破裂区以外,应力波的瞬态应力和爆炸产物的作用不能再引起岩石的破坏,岩体变形属于弹
19、性变形,所以破裂区之外的区域统称为震动区,压缩波这时已锐变为弹性波,岩体只产生弹性变形,地面有震感。在该区中应力波可以传到很远的距离,变成正负相大体对称的振动波,直至其能量完全被岩体吸收。,2.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当药包埋置在靠近地表的岩石中时,药包爆破后除产生内部的破坏作用以外,还会在地表产生破环作用。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和径向裂隙的延伸。,爆破的外部作用,反射拉应力波破坏过程示意图a-入射压力波波前;b-反射拉应力波波前,3.爆破漏斗理论 一、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 自由面:自由面又叫临空面,通常是指岩土介质与空气接触的交界面。自由面是最小抵抗线方向,自由面的存在有利于岩石的破碎
20、和抛掷。因此,自由面是岩石破碎必不可少的条件。自由面越大、数目越多,岩石的阻力越小,破碎越容易,炸药单耗越少;反之,自由面越小、数目越少,岩石的阻力越大,破碎越困难,炸药单耗越多。最小抵抗线W:最小抵抗线是指炸药包在介质中爆炸时,介质产生抵抗力最小的方向,通常将药包中心到介质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3.爆破漏斗理论,炸药在岩石中爆破作用的范围,埋置深度(抵抗线),自由面,空气,岩石,炸药,临界埋置深度,最佳埋置深度,内部作用,外部作用,裸露药包,爆破漏斗,四个破坏区,抵抗线,WC,WO,3.爆破漏斗理论,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 爆破漏斗半径 r:漏斗的底圆半径;爆破漏斗半径是指圆锥形爆破
21、漏斗的底面半径,表示地表破坏范围的大小 爆破作用半径R:药包中心到漏斗底圆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或称破裂半径);爆破漏斗的可视深度h:自爆破漏斗中岩体岩堆表面最低点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爆破漏斗张开角:爆破漏斗的顶角。,3.爆破漏斗理论,3.爆破漏斗理论,3.爆破漏斗理论,n=r/w,爆破作用指数的概念:爆破作用指数是指爆破漏斗底面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用 n表示:n=r/W;爆破松动程度的划分:n=1 标准抛掷;1n0.75减弱抛掷或加强松动;n0.75 必须熟练掌握题第26页 27题,3.爆破漏斗理论,利文斯顿漏斗理论,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是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W 利文斯顿50年代提
22、出,根据大量的漏斗实验,用V/Q-曲线(单位炸药量的爆破体积-深度比曲线)作为变量,比较科学地建立了爆破漏斗的几何形态,形成比较完善的爆破理论,成为实用爆破理论的鼻祖。,3.爆破漏斗理论,二、对岩石破坏的分类,埋深,岩石表面,药包埋深与效果,漏斗,临界,内部,3.爆破漏斗理论,基本观点(1)炸药的能量分配给岩石和空气的方式;(2)能量传递的过程不仅与炸药有关也与岩石特性有关;(3)炸药释放的能量与炸药量成正比,炸药能量的释放速度是炸药速度的函数,而炸药传给岩石的能量又是时间的函数。,3.爆破漏斗理论,随着埋深减少或药量增加,出现岩层表面破坏。刚开始破坏的深度称临界深度,此时的药量成为临界药量。
23、此条件为弹性变形的上限。在临界弹性状态有如下三种破坏形式:(1)冲击破坏对脆性岩石而言;(2)剪切式破坏对塑性岩石而言;(3)碎化疏松式破坏对松散无内聚力岩石而言;了解以上三种形态,对不同岩性可控制其破坏形式。,3.爆破漏斗理论,随着埋深减小或药量的增加,爆破漏斗逐渐形成,体积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值时,冲击破坏的上限与爆破时炸药能量利用的最有效点相吻合。此时的埋深为最佳埋深,相对应的炸药量为最佳药量。当药包埋深继续减小,爆破能量超出最佳破坏效应的 能量,此时岩石的破坏可划分为破碎带或空爆带。,3.爆破漏斗理论,C.W.爆破漏斗试验与V/Q-曲线,0.4,0.5 0.6 0.7 0.8 0.9
24、1.0,35 30 20 10,V/Q,V/Q-曲线,Ly/Le,3.爆破漏斗理论,怎样读懂上图的曲线?V爆破漏斗的体积;Q装药量;V/Q单位炸药量所爆破下来的岩块体积;Ly任意炸药深度;Le临界深度;=Ly/Le 炸药埋深与临界深度的比值;同一次岩性试验,Q、Le是常数不变,纵坐标仅单位比例变化;横坐标仅为单位长度变化。上图 曲线是固定曲线。,3.爆破漏斗理论,利文斯顿的弹性变形方程 前提条件:岩石是在临界深度时才 开始破坏。弹性方程式为:Le=E(Q)1/3 其中:Le药包临界深度(m)E 弹性变形系数;Q 药包重量(kg);若取:=Ly/Le(即深度比)Ly=E(Q)1/3(19)其中:
25、Ly药包埋深(m),,3.爆破漏斗理论,最大岩石破碎量和冲击式破坏上限时有关最佳埋深的关系式:Lj=0 E(Q0)1/3 其中:Lj最佳埋深(m)0最佳深度比 Q0最佳药包重量(kg)此时药包的大部分能量用于岩石破碎过程,少量用于无用功。(如振动、噪声等),3.爆破漏斗理论,对岩石破坏的分类:增加药量或减少埋深,地表开始破坏,出现冲击破裂带。使岩石开始发生破坏的埋深称为临界深度(Le),对应药量称为临界药量(Qe)。不同的临界深度对应不同的临界药量。随着埋深减小或药量的增加,爆破漏斗逐渐形成,体积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值时,冲击破坏的上限与爆破时炸药能量利用的最有效点相吻合。此时的埋深为最佳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爆破 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