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虫害防治.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种类,病害: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虫害:蚜虫、粘虫、麦蜘蛛、灰飞虱,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根据今年小麦品种布局、田间病虫发生基数、生育进程及天气趋势等因子综合分析,预计我市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趋势。2003、2012年为特大流行年份。2010发病普遍,部分品种严重发生。,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主要依据:一是感病品种面积大。我区大面积种植的郑麦、淮麦、西农、豫麦、扬麦等小麦品种,均为高感品种,满足了赤霉病流行的寄主条件。,二是田间菌源充足。,近期调查,全区麦田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平均为7.35%,是大流行2012年同期的5.8倍。赤霉病在小麦各生
2、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在扬花后610d出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到糊熟期,黄熟后基本停止。,最初在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后逐渐扩展使整个小穗枯黄,且在小穗间上下蔓延。田间湿度高时,颖壳缝隙处和小穗基部会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后期病部可以出现蓝黑色小颗粒(子囊壳)。受害籽粒皱缩、变小,表面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原识别,病原物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主要为禾谷镰孢霉(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属半知
3、菌亚门镰孢属。子囊顶部略突起,有孔口,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内有子囊多个。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锤形,多数3个分隔,作扭旋状排列于子囊内。,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端瓶梗上。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个分隔、多数5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聚集时呈粉红色,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发生规律,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可以在多种植物残体上越夏、越冬,如冬麦区的稻桩、玉米秸秆及东北春麦区的麦秸秆和杂草残体等,病害初侵染来源主要是越冬后在各种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孢子。
4、在小麦抽穗前后形成子囊孢子的数量最大,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正在开花的麦穗上后,主要从花药侵入,也可直接从颖片内侧壁侵入。,穗腐发生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由于病菌的侵染多集中于扬花期,因此在生育期较一致时分生孢子的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在熟期早迟相差较大时,早发病麦穗上的分生孢子便可侵染迟成熟的小麦。,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而气候条件尤其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的重要因素。温度15 赤霉病即可发病,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80%100%。,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阴雨连绵,潮湿多雾,天气闷热,极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另外,施
5、氮肥过多,植株贪青徒长,田间郁蔽,种子混杂等也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保穗为关健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抗耐病性良好、优质的品种,提高种子纯度,避免混杂;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管理,开沟排水,合理施肥,促进麦株健壮生长。,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施药保穗,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齐穗见花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右),隔5天再全面用第二次药。对矮抗58等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生育期偏迟品种或灌浆初期遇高温高湿有利赤霉病发病的天气,要及时用第三次药。,药剂选用40%多酮 可湿性粉剂150克
6、或5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克;25%氰烯菌酯悬浮剂120毫升+80%戊唑醇(优兴)可湿性粉剂10克;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80%戊唑醇(优兴)可湿性粉剂10克。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对多菌灵或其复配剂施药时每桶水加入食用醋酸(酸度46%)30毫升,可大幅度提高多菌灵溶解性,提高防效。,今年早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提早35天,迟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迟5天,预计齐穗期在4月15日至5月10日之间,前后25天左右,大面积将出现边抽防控难度加大,加之抽穗期扬花时段与高温高湿天气高度吻合,加大了赤霉病暴发流行的概率。,三是生育进程不齐,三类苗占比高。,四是气候条件有利。,据区气象部门预测,
7、今年4月份我区雨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小麦齐穗扬花期间,只要遇到持续2天15以上的阴雨(或雾露)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2、白粉病,中等偏重大发生。其发生特点:一是见病早。3月11日查见,比上年早20天。二是上升快。3月22日调查,大丰东部沿海地区病株率、病叶率平均分别为8.52%、3.34%。三是感病品种多。淮麦、扬麦15、16、宁麦系列等红麦品种种植面积大,易感白粉病。加之秋播用种量大、4月份气温偏高、田间群体密度高,利于病害后期的侵染和快速扩展。,3、粘虫,偏重发生。主要发生特点:一是发生早。沿海地区2月23日见卵,比去年早2天。二是卵量高。沿海地区百把累计诱卵240块,为5年
8、来最多。三是范围广。今年我区西部地区3月20日查见,百把卵量10块,而前5年均未查见。,4、麦蚜,麦蚜中等发生。一是基数高。3月中旬调查,平均百株蚜量达140.64头.二是气候有利。气温偏高、过程降雨,有利于麦蚜繁殖和危害,预计4月上旬蚜量将快速增长。,二、主要病虫危害性,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性病害,可防不可治,因无抗性品种,对它的防控一直是全球性技术难题,一旦发病,具有感染快、蔓延广、影响大的显著特点,其危害性主要有三点:一是减产。病害流行年份可减产35成以上;二是品质下降。出粉率低、种子发芽率下降、出苗率差;三是病麦含有毒素,人畜吃后会中毒。,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为害
9、症状,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小麦赤霉病 防治效果对比,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小麦赤霉病为害症状,2、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小麦受害后,光合效能大大下降,而呼吸和蒸腾作用又大为增强,可导致叶片早枯、成穗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可减产510%,重病田达20%以上。,3、粘虫,粘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粘虫12龄仅啃食叶肉,34龄咬成缺刻,56龄仅留叶脉。在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亦能被咬断。,4、麦蚜,麦蚜主要以成蚜和若蚜吸食叶片、茎杆和麦穗的汗液,影响小麦正常生长。苗期受害,叶片发黄,严重时生长停滞,
10、分蘖减少,逐渐枯萎;孕穗期剑叶受害,影响正常抽穗;穗期危害后,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三、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粘虫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必须认真贯彻“主动出击、适期防治、药肥混喷、一喷三防”的防治策略,全面打好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总体战,势夺夏熟全面丰收。,掌握小麦齐穗见花至扬花初期全面用好第一遍药,隔57天再全面用第二次药。对西农、豫麦等系列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生育期偏迟品种或灌浆初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赤霉病发病的条件,要及时用第三次药。,一要坚持适期用药。,主治赤霉病、白粉病:每亩用40%绿满园(多酮福美双)150克或59.7%百功(米锰
11、多)45克或40%多酮150克或60%多酮100克或42%咪鲜甲硫120克或(25%氰烯菌酯120克+12.5%禾果利50克)。兼治蚜虫、粘虫:每亩用25%捕虫鸟(氰戊乐果)50ml或3%甲维啶虫脒40ml。要交替使用农药,延缓抗性产生,保证防治效果。,二要坚持选对药种。,用药量是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特别是第一次用药量,由于不同厂方生产的多酮、戊唑醇或咪鲜胺复配剂含量不一,要折算每亩纯量指导用药,防治赤霉病:多菌灵、氰烯菊酯、咪鲜胺或戊唑醇复配剂,每亩纯品用量分别不少于50g、30ml、12g、10g;防治白粉病三唑酮、烯唑醇每亩纯品用量要达到8克以上。要按照推荐使用农药的有效成份,指导农民用足药量。,三要坚持用足药量。,在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的同时,要加入腐殖酸、氨基酸等叶面肥,实施肥药混喷,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一喷三防”的效果。,四要坚持肥药混喷。,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