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动物营养原理.ppt
《第章动物营养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动物营养原理.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畜牧学概论,第二节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常量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可利用磷 2、水在动物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3、简述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的互补作用。4、简述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措施。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如何利用?6、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对畜禽有哪些生理功用?7、矿物质如何分类?矿物元素主要有哪些?8、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畜禽有哪些作用?9、维生素如何分类?有哪些维生素?,一、水与动物营养,水是动物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如果动物失去全部脂肪,一半以上的蛋白质仍能存活。但失去110的水就会有死
2、亡的危险。由于水和空气一样,在自然界的来源非常丰富,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水是动物体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约占其体重的70%左右。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0%50%。动物体内水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肌肉72%78%、消化液95%、血液80%、脂肪组织10%,牙齿10%。,(一)水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水是动物体的基本组成,畜禽严重缺水或失水达10%时可危及生命。水是动物体内的良好溶剂: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进行。参与体内许多生化反应:如水解,氧化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的呼吸过程等。体内所有聚合和解聚合作用都伴有水的结合或释放。调节体温:
3、水的蒸发散热对具有汗腺的动物非常重要。润滑作用:关节囊内、体腔内和各器官间的组织液中的水,可以减少关节和器官间的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唾液使饲料便于吞咽。,(二)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水的来源:外源水:饮水:动物水的重要来源。饲料水:饲料中含水量为1095%。代谢水(内源水):占总摄水量的5%10%,其中每氧化100g碳水化合物约产生60g代谢水;脂肪 108g;蛋白质42g。动物对水的摄入是靠渴感调节。,(三)水的来源和排出,排泄方法:动物体内的水经复杂的代谢过程后,通过粪、尿的排泄、肺和皮肤的蒸发,以及乳汁分泌等途径排出体外,保持动物体内水的平衡。肾:尿 消化道:粪肺:呼吸 动物产品:乳汁、
4、蛋 皮肤:汗 狗、禽类无汗腺:喘气动物对水的排出,主要靠肾脏通过排尿量调节。,(三)水的来源和排出,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动物种类:牛 羊 猪 禽饲粮因素:采食量与饮水量呈正相关环境条件:高温时饮水量增加水质要求达到人饮用水标准,(四)动物的需水量及水质,二、蛋白质与动物营养,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数量庞大的物质的总称。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涉及动物代谢的大部分生命攸关的化学反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二)氨基酸与蛋
5、白质营养,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聚合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余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使各种饲料蛋白质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EAA):是指那些在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数量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猪、禽成年阶段: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生长阶段:精氨酸、组氨酸 雏鸡: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反刍动物机体同样不能合成某些所需的氨基酸,但瘤胃微生物能合成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对于高产奶牛,瘤胃合成的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必须人工补充。,非必需氨基酸:是指那些可以由体组织合成,不必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猪和家禽蛋
6、氨酸需要量的50可用胱氨酸代替,苯丙氨酸需要量的30可用酪氨酸代替,家禽甘氨酸需要量的一部分可用丝氨酸代替。因此,胱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有时叫半必需氨基酸。动物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约占氨基酸总量的60,绝大部分由日粮提供,不足部分由体内合成。,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对于玉米豆饼型日粮:猪: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家禽:蛋氨酸、赖氨酸,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要符合动物生理需要,不是越多越好。某种氨基酸过剩,即超过再合成蛋白质的要求,多余的氨基酸将通
7、过脱氨基作用被当做能源利用,或以体脂积蓄。这种利用方式不经济。对于生长猪,各种氨基酸和赖氨酸之比是:赖氨酸 100 蛋氨酸+胱氨酸 50 色氨酸 15 苏氨酸 60 异亮氨酸 50 亮氨酸 100 组氨酸 33 苯丙氨酸+酪氨酸 96 缬氨酸 70,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对于单胃动物,供给单一的植物性饲料,不能满足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因而影响体蛋白的合成。如果把两类或几类饲料合理搭配,混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达到氨基酸平衡,提高饲用价值,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如
8、:玉米蛋白质的利用率为51,肉骨粉为42,如果用2份玉米和1份肉骨粉混合饲喂其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用饲料酵母喂猪时,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值为72,用向日葵饼喂饲时,其蛋白质价值为76,如将其按1:1比例混合使用,其蛋白质价值不是74,而是79。氨基酸互补作用较好的搭配:豌豆和小麦粉、大豆饼和葵花籽饼混合应用等等。为畜禽配合饲料,应该有效地利用氨基酸互补原理,合理搭配饲料,配合饲粮,以充分发挥各种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三)影响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因素,畜别:饲料粗蛋白质的平均生物学价值,乳牛为75,羊约为60,猪小于60。年龄:幼龄时高,随着年龄增长,蛋白质代谢逐渐减弱。能量蛋白比:日粮中
9、能量不足时,蛋白质将被作为能量利用,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加工方法,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措施,配合日粮时饲料应多样化:互补作用补饲氨基酸添加剂:常用的有赖、蛋氨酸。色和苏等不普及。合理地供给蛋白质营养:接近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与能量比例适当:最大限度地减少蛋白质的供能部分。控制饲料中粗纤维水平:保持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正常速度。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多余的蛋白质只能做能源,既不经济又增加肝肾的负担。豆类的湿热处理:除去生豆类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保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A、D、B12及铁、铜、钴等供应。,(四)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分解生成氨,合
10、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目前使用的NPN(也称氨化物)有:尿素、缩二脲、羟甲基尿素、异丁基二脲和淀粉糊化尿素等。,反刍动物饲喂NPN注意事项,供给足够的碳源,适当增加淀粉类的精料;日粮中硫、磷、铁、钴等含量应充足,氮与硫适宜比例为1014:1;日粮粗蛋白水平不宜太高;8%,13%。用量要适宜,尿素用量占干物质1%。日粮中含NPN高的青贮料,尿素用量减半。尿素用量应逐渐加入,用24周时间作为适应期。商品高效尿素添加剂:包括脲酶抑制剂、包被尿素制成淀粉尿素颗粒或尿素块、制成尿素衍生物。,蛋白质不足的后果,消化机能紊乱:出现营养不良及慢性腹泻等现象。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11、。易患贫血症及其他疾病:贫血,抗病力减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影响繁殖:性欲低,不发情,精液品质差。生产性能下降:增重缓慢,泌乳量下降,产毛量及家禽的产蛋量减少,产品的质量也降低。,蛋白质过量的危害,造成浪费。加重肝肾负担,严重时引起肝肾的病患。夏季还会加剧热应激。拉软便,消化不良。代谢紊乱:如痛风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尿酸血症。以运动迟缓、关节肿胀、拉白稀粪、内脏器官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关节肿胀,内脏器官白色尿酸盐沉积,关节内白色尿酸盐沉积,三、脂类与动物营养,脂类是动物营养中的又一类重要营养素。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营养分析中把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与
12、类脂肪两大类。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等结合而成。,(一)脂类的营养作用,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0由脂肪供应。脂类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不足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供给动物必需脂肪酸。细胞膜组成,激素的成分。其他作用:沉积于动物皮下的脂肪具有良好的绝热作用,水禽尾脂腺的脂肪对有抗湿作用。,必需脂肪酸(EFA),在畜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必需脂肪酸(EFA)。包括: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二十碳四烯酸(花生亚油酸)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上述EFA。非反刍动物和幼龄反刍动物必须从饲料中获得E
13、FA。幼龄、生长快的和妊娠动物需另外补饲。,EFA是动物体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也参与磷脂的合成。具有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和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等功能。EFA缺乏症:繁殖机能降低;皮下水肿和出血,皮肤角质鳞片;软便、羽毛粗劣。,(二)脂类的氧化酸败,包括:自动氧化和微生物氧化。氧化酸败降低脂类的营养价值,产生不适宜气体,影响饲料适口性。自动氧化是一种自由基激发的氧化,先形成氧化物,再与氢结合形成氢化氧化物,继续分解,形成不适宜的酸败味。微生物氧化是一个由酶催化的氧化。存在于植物饲料中的脂肪氧化酶或微生物产生的脂肪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饲料贮藏期间,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脂类
14、氧化酸败。,四、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C、H、O按C:H:O=1:2:1的结构规律构成基本糖单元,个别糖的衍生物含有硫,氮。在动物体内含量不足1。在动物日粮中占一半以上。来源丰富,成本低,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源。,(一)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作为营养物质:反刍动物在瘤胃、猪在盲肠发酵生成VFA,供动物利用。高纤维饲料经碱化处理,作为牛、羊的粗饲料,将是一个极大的资源。填充作用:家畜的采食量受饲料容积的影响。如饲料容积小,容重大,能量浓度高,并采用自由进食方式时,有时又可引起动物过肥,降低肥育猪瘦肉质量,降低饲料利用效率,以及不能控制种畜繁殖体况。而在配合饲料中加大粗料比例,增加粗纤
15、维给量,则可以达到控制能量采食量的目的。促进胃肠蠕动及粪便排泄。,(二)影响反刍动物粗纤维利用率的因素,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日粮蛋白质水平是改善瘤胃对粗纤维消化的重要因素。因蛋白质乃是微生物繁殖的基质,蛋白质过低将限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影响对纤维的分解力。如以低品质干草(含粗蛋白质3.284.51)喂绵羊时,粗纤维的消化率为49,若补加10g缩二脲,可将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12.8。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愈高,粗纤维本身的消化率愈低,而且同时会降低其他养分的消化率。日粮粗纤维过高,对不同动物影响也不同,例如在一定水平上,日粮中的粗纤维每增加1,则降低有机物质消化率:成牛0.38,猪1.
16、68,兔1.45,鸡2.23。,日粮中矿物质:日粮中加入不同种类的矿物质添加剂可以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试验证明,日粮中加入适量的钙、磷、硫等盐类,可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研究证明,在体外条件下,硫在瘤胃内容物的浓度为0.160.24时,粗纤维的分解最为理想。补加食盐对提高瘤胃粗纤维的消化率有重要作用。细菌繁殖需要矿物质添加剂,例如用玉米穰占80的日粮喂绵羊,补加苜蓿灰粉能提高粗纤维、粗蛋白质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苜蓿灰中含有磷盐等矿物元素。,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不同,粗纤维消化率不同。粗饲料粉碎过细,反刍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消化率约降低10 1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加速了饲料通过瘤胃、网胃的速度
17、,从而减少了微生物作用于饲料的时间。若加工成颗粒饲料,因在瘤胃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发酵产酸致使瘤胃内的pH降低,影响微生物区系纤维素酶的活性,减少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导致纤维素消化降低。秸秆饲料经热压碱化处理,粗纤维的消化率可提高2040,其机理是由于处理后木质素破坏,提高了纤维素的膨胀力、渗透性及皂化过程,使酶与被分解的底物充分接触。,(三)无氮浸出物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形成体组织器官所必需的成分:例如,五碳糖是细胞核酸的组成成分;许多糖类可与蛋白质化合成糖蛋白;半乳糖与类脂肪是神经组织所必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如低级脂肪酸可与氨基作用形成氨基酸,供体组织合成所需。畜禽体内热能的主要
18、来源:肌肉及肝脏中的糖原随时都可经生理氧化产生热能,以供保持体温,以及呼吸、循环、消化道蠕动、肌肉运动等体内各器官的正常活动所需。转化为体脂贮存:饲料中无氮浸出物供作能量尚有多余时,可转变为体脂肪沉积于体内。肉用动物的适当的体脂沉积可改善肉的品质。泌乳动物可用以形成乳脂。除供以上所需外,尚有多余可转变为肝中和肌肉中的糖原,贮备供需时之用。,五、矿物质与动物营养,(一)分类,所需矿物质按其在体内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钾、钠、氯、镁、硫。微量元素:占动物体重0.01以下的元素。主要包括:铁、铜、锰、锌、硒、碘、钼、钴、氟。日粮配合时主
19、要考虑。已经确认的必需微量元素还有铝、铬、镍、钒、锡、硅和砷等。动物体内的矿物元素主要来源于饮水和饲料。植物饲料中的矿物元素来源于生长环境中的土壤和水。不同地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别很大。在现代生产条件下,一般用矿物质元素添加剂进行补充。,(二)主要功能,构成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约有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有钙、磷和镁元素。16存在于毛、蹄、角、肌肉、血液、体液以及上皮组织和其他组织中。有些元素如铜、锌、锰、碘和钴还是酶、激素和某些维生素的组成成分。调节血液、淋巴液的渗透压:使体液渗透压恒定,保证细胞获得营养,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动物血液在正常情况下呈弱碱性,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动 营养 原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