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有关知识.ppt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有关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有关知识.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专题培训 句子的有关知识 景东县小 杨成金,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是词语和段落、篇章之间的桥梁。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句子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才能把话说得完整、通顺、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因此,作为奠基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句子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一、句子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份说的是“谁”或“什么”,后
2、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或“是什么”、“做什么”。例如:小鸟飞翔。(前一部分是“小鸟”,后部分是“飞翔”)谁(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值得注意的是,句子从结构上分有两大类: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完整的句子必须包括两部分,这是对主谓句而言的。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各种短语或单个词加上语调(句号、问号、叹号)构成的,非主谓句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非主谓句是分不出前后两个基本部分的。但是它的意思是完整的,同样能表情达意,同样能完成交际任务,是完整的句子。,例如:1.这美丽的南国的树。2.多美的神女峰!3.该死的家伙。4.这样的母亲。5.蛇!非主谓句的功能是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
3、例句1、2强调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例句3、4强调作者的鄙夷、贬斥之情。,二、扩句,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上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如:原句:鱼钩闪耀着光芒。扩句:长满红锈的鱼钩闪耀着金色灿烂的光芒。(一)、扩句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和句型。也就是句子的前后两个基本成本(即“主干”成分)不能改变。如:“鱼钩闪耀着光芒。”不能扩写成:“鱼钩闪闪发光”或“这是一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句中“鱼钩”“闪耀”“光芒”这些主干成分不能改,一改句子意思就变了。,2.加上的修饰词语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如把“雨点落下来。”扩成“大片大
4、片的雨点落下来。”是不行的,其中“大片大片”不能和“雨点”搭配。3.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扩充,如:()春风()吹。可以扩成“和暖的春风轻轻地吹”。不能扩成:“春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二)、扩句的方法:,(1)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例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什么样的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全句可扩为“可爱的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2)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两部分一下子扩充。如“红旗升起来了。”可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
5、顶上徐徐升起来。”,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句作业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扩句后别忘记了加标点。,(三)、常见的几种扩句形式:,1.仿照例句填空扩句。如:哥哥让我举起风筝。哥哥让我(高高地)举起风筝。又如:阳光洒满山村。(温暖的)阳光洒满山村。这种形式的扩句是用括号规定了扩写的位置,前一句扩写的内容是“怎么样地”(高高地),后一句扩写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温暖的)。需要注意的是添写的词语要和后面的词语搭配得当,并且和原句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2.回答问题进
6、行扩句。如:“爱迪生找到了一种灯丝。”(什么样的灯丝?)根据课文内容,这句可以扩写成:“爱迪生找到了一种便宜耐用的灯丝”。做这种扩句时,首先要弄清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回答问题一定要准确,与原句的意思保持一致。其次还要找准扩写的位置。,三、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即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例如:原句: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海风撕破的鱼网。缩句:渔夫拖着鱼网。,1.缩句的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2)找出句子的两个主要部分
7、“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做什么),删掉次要部分。(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思想。,2.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是成“小
8、绒球是小鸡。”,(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缩句后就是“草地上开满了野花。”,3.缩句的关键(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如:“哥哥的发型漂亮。”应该缩成:“发型漂亮。”如果缩写成“哥哥漂亮。”就错了,因为它改变了句子的原意。(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年轻的妈妈脸上已经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要缩成“脸上露
9、出了笑容。”如果缩写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或“年轻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就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没有熟。”应该缩写成“葡萄没有熟。”如果把“没有”去掉,就变成了“葡萄熟了。”和原句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看、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应缩写成“
10、太阳照射着树林。”,(5)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句子的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例如:1.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缩为:解放军练习射击。2.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缩为: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例如: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缩为:雨来掩护了李大叔。或缩为: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李大叔。但是如果复指短语比较长,就应该去掉次要词语,如“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比较长,要是整个儿保留在主干,就显得不
11、简练。不像主干所需用的词语了,所以应当去掉次要词语“抗日革命干部”。,(6)缩句时遇到主干与原句意思不一致时,就要保留必要的枝叶。例如:毛主席在病重期间还十分关心周总理的身体。缩为:毛主席关心周总理的身体。所有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坚决反对酒后开车。缩为:交通管理部门反对酒后开车。这位老爷爷牵着一头黄牛在路上走。缩为:老爷爷牵着黄牛走。,另外要注意的是,缩句后,虽然句子十分简短,但它还是完整的句子,所以句末必须加上原句的标点符号。,缩句练习:(请选择,并分析。),1.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12、分析:联系上下文,原句的前一部分是“灯”,而不是“广场上”,后部分应该是灯“怎么样”。A句正确,B句和C句改变了原句的意思。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2.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分析: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
13、的。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3.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分析: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正确缩句是d句。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14、。,4.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B:海棠树开花。C:海棠树开满了花。分析: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
15、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5.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冰条儿。E:树挂冰条。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6.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
16、句正确。,四、句子的类型,说话和写文章都要用句子来表情达意。按照不同的用途和表达语气,句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1.陈述句:是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读时语句的语调下降。例如;这本书是我的。2.疑问句:是用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书面表达句末用问号。但应注意,要与反问、设问区分开,并不是带问号的句子就表示疑问。疑问必须别人回答才知道答案。例如:今天是谁值日?,3.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请求、希望或命令的句子,书面表达句末用句号,突出强调语气时,句末用感叹号。读时用请求、命令等语气,语调上升。例如:请你认真完成作业。您必须马上离
17、开!4.感叹句:是指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的感情的句子,书面表达句末用感叹号,读时要用强烈的语气,句末语调下降。例如:这座山真美啊!,五、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末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陈述句)问号:用于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号: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用于感叹句和祈使句),2.句中的标点符号,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一个复句中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冒号: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省略号: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或语言的断续、延续。,3.其它标点符号,书
18、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的名称。(但不能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特定的称谓、需要着重强调的词语、讽刺或否定的意思。破折号:表示下面有注释性的部分、话题突然转变或声音的延续。,标点符号歌,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中间要停顿,画个小蝌蚪,并列词之间,点个瓜子点、提示下文前,纵向点两点:向人提问题,耳朵下加点?表示情感时,一竖加一点!意思没说完,六点紧相连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19、。书写时占一个字的位置。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书写时每个部分占一个字的位置。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不应分作两截分放在上行的末尾和下行的开头。,用问号应该注意什么,第一,有疑问词的句子不一定都用问号。疑问词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所以不能单凭有无疑问词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疑问句,该不该用问号。下面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l)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2)你告诉他我们这里都有什么规矩。第二,倒装句中,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例如:(1)明天放假吗,张老师?,选择问句怎
20、样用问号,一般情况,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如:是那个年代更适合我们,还是我们在那个年龄上更快乐?(为卡尔文疯狂第44页。)如果选择项之间的停顿比较短甚至没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例如:他是小王的哥哥还是弟弟?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这时这几个选择项构成一个句群。例如: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鲁迅狂人日记),问号和叹号的并用,问号和叹号是两种不同的标点,问号表示提问,叹号表示感叹,各有各的作用,从原则上说不宜并用。但语言中的疑问和感叹有时有交叉,于是就产生了问号和叹号的并用。疑问和
21、感叹两种语气的交叉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况中: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例如:(l)“什么?”男人强烈抗议道,“你以为我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南方周末2000年3月17日18版),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例如:(1)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开除了!?(曹禺雷雨超出这两种情况,就不宜并用问号和叹号。,问号和叹号的并用式有人写做“?!”,也有人写“!?”。从规范化的角度说,最好能统一起来。因为这种并用出现在反问句和疑问句的末尾,问多于叹,所以专家们建议采用“?!”式。这种由两个符号组成的并用式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书面上只能占一个字的位置,而不能占两个字的位置。,在“
22、某某说”的后面如何使用点号,这要根据“某某说”的位置而定。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冒号,也有人用逗号。例如:(1)同伴让我一起去看看,我心情黯淡地说:“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5页)(2)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朱自清背影)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例如:(1)“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我又不少了些什么。”他说。(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28页),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例如:“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如果“某某说”后面不是
23、直接引语,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例如: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短打紧身的悬短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南方周末2000年3月17日18版),引文末尾如何加标点,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例如: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吴晗说谦虚),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例如: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
24、传统一笔债似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省略号的前后需不需用标点符号,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省略号可以单独成段。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省略号的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
25、上句末点号。例如: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语文建设1991年第7期第32页),并列的引语之间要不要用顿号,从理论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应该用顿号,但是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有人愿意用,不能算错,但是以不用为好。例如:他说话喜欢用“多”“真”“大”“挺”等词强调语气。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佳。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例如:例(l)(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句子 教学 有关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