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教学课件.doc
《《民风民俗》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风民俗》教学课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风民俗教学课件 民风民俗教学课件1教材及学情分析:民风民俗的介绍,是继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和小学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的学习后的又一次相关主体的学习和综合实践。这次作文教学是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即有详有略地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习作实践。本次习作的材料可选择的内容广泛,材料的*途径众多。我们处在一个苗族聚居的地域,本身就具有很多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学生除了通过课外阅读、调查访问可以了解到很多内容,更有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因此,此次教学要防止学生简单地将材料集结起来,或大量摘抄课前收集的资料等现象,重在引导学生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亲身经历,将习作材料有详有略地介绍出来,*
2、要洋溢着作者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把陈醋的民风民俗鲜活的跃然纸上。同时注重从教材中的课文例子学习写法。 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评改过程中,体验学习、成长的愉悦。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阅读兴文石海一书。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课件。3.加强学科整合,与“品德与社会”“美术”学等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有祥有略地介绍民风民俗,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我们一起去了解民风民俗。二、初闻酒香,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交流本土民风民俗:兴文大坝4月30号举办的高桩节。兴文苗族的花山节、舞蹈、服饰、头饰、建筑。 九丝城镇2月初2的文倡会。 (2)交流异地民风民俗:从课外阅读中 从调查、上网中 从品德与社会等中(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
4、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3)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汇报民风民俗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言。2、明确有关要求: 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进行相应地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希望同学们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5、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回顾写法,聊:你最欣赏本单元中哪篇*中对民风民俗的介绍。预设:第六课北京的春节(1)详略的手法运用得最好,使读者印象深刻,中心突出。 (2)非常自然地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批比方等方法。第七课藏戏(1)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2)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文简练,平实质朴。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例如,全文有一个中心句,每个特点均以中心句的形式开头) 归纳:全班共议此次的作文的要求: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想想我们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
6、梳理并板书。(1)全文要有一个介绍的中心内容,并按这个中心去组织材料。(2)在介绍每个特点时,详略要得当。 (4)要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或修辞方法。 (5)语言要流畅。二、学习抓“趣”“味”,进行重点介绍1.品鉴酒香,选取自己习作的材料。导: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聊: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聊出: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它的吸引
7、你的“趣”“味”在哪里?你是从哪里发掘出来的?顺势板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归纳:历史沉淀+鲜活经历三、指导学生习作1.指导写提纲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民风民俗教学课件2四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 腊八粥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课前播放爱我中华一、创设情境.1、师: 56个民族56朵花,这节课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去领略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2、板书单元主题:民风民俗3、上册教材中学习的走月亮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中秋节)中秋节还有什么习俗?4、过渡: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三篇课文又是什么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呢?二、自渎互助。1、生默读三篇课文,思考:写的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有
8、什么习俗?(不会的字语可以问问邻近的人,也可以查查工具书。2、检测。3、过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老一辈儿人说在腊八节这一天吃上一碗甜甜的腊八粥才能把下巴糊住,腊八粥是怎么做的什么样子的?(指名读腊八粥第一段)4、*主人公是谁?他的心情怎么样?(迫不及待)你从哪里看出来?5、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6、分角色朗读八儿与母亲的对话。7、学习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说说你印象深刻的节日场面是什么?你的感受如何?8、生讲火把节的传说,师补充泼水节的来历,引出增量发现:每一种风俗都蕴含着当地人的故事和智慧。9、自由读“随文链接”,了解个民族的风俗。三、共读发现: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写的是节日的
9、习俗,不同的是腊八粥侧重写节日的美食以及孩子们对美食的渴望,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侧重写节日的场面,后一篇更是写出了1961年泼水节令人难忘的原因。)四、主题提升:1、我们的节日还有哪些?2、要写关于节日习俗,学习的的这几篇课文给你什么提示?(可以写节日的吃食,节日的场面,还可以写节日令人难忘的原因。)民风民俗教学课件3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 秦敏【本组说明】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课文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
10、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同步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五篇配套的专题*: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冯骥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刘庭华的傣家风情。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拓视野,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人
11、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北京的春节花脸兔儿爷在蒙古包里做客。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歌。今
12、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吧!(板书:中华民风民俗) (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中华民风民俗”几个字)请大家看着这棵知识树,相信你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二、主题回顾大家学了第二单元的课文,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北京的春节热闹藏戏简朴;各具特特色的民居独特和田的维吾尔乐观。三、阅读概览1.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中华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舒乙的北京的春节、著名作家冯翼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上周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详细填写了群文阅读记录表,
13、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还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讨论。 2.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的表填写得很认真,说明读书用了心的;大家讨论得也很热烈,真好!下面就请同学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篇*,并说说它的主要内容吧!3.大家通过阅读,对一些民族的民风民俗又有了了解和认识,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读了这篇*的感受后,你想说什么? 北京的春节有趣兔儿爷怀念 花脸自由在蒙古包里做客热情四、片段分享和精彩赏析同学们在阅读这四篇*的时候,肯定有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咱们就来交流交流让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吧。 北京的春节同样都以北京的春节为题,老舍和舒乙这对父子他们的这两篇*,
14、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结合学生汇报,点评、归纳)(1)都有侧重点。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舒乙则重点写了“腊八、祭灶神、食品、娱乐”。 (2)两篇*同样写了腊八节,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3)语言风格。老舍是语言大师,他的*读起来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朴实无华。舒乙这篇北京的春节更多透出的是风趣、幽默、有趣。 花脸预设问题:文中多处表达了“我”对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 (1)“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两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风民俗 民风 民俗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