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
《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h.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细菌及病毒的遗传分析(2h),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第三节 细菌基因重组本章要求思考题,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一、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繁殖世代所需时间短;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遗传物质较简单,便于用作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二、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原核生物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有性过程。细菌细胞内除了染色体外还有一些寄生性复制因子(如噬菌体和质粒,也被称为核外或染色体外因子),它们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形成细菌染色体间以及细菌染色
2、体与核外遗传因子间的重组体,类似于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重组体结构。拟有性过程引起细菌、病毒间遗传物质转移与重组的过程。拟有性过程的存在是细菌、病毒作为真核生物的模型研究遗传重组和基因结构的重要前提。,三、病毒的种类,根据宿主划分:微生物病毒植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 亚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细菌病毒一般称为噬菌体(phage),噬菌体的类型,根据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一)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出子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二)温和性噬菌体
3、侵入后并不使细菌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四、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无真正的细胞核。只在菌体中央有一个遗传物质集中区核区,无核膜和核仁,其功能与细胞核相当,由一个环状DNA分子高度缠绕而成,其中央部分是RNA与支架蛋白,这样的细胞核称为拟核。缺乏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五、细菌DNA与质粒,细菌DNA一个很长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分子(dsDNA),通常以超螺线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菌体内。DNA分子无组蛋白与之结合,仅与一些碱性蛋白结合。细菌DNA中有一定比例(约1%)的碱基
4、甲基化。质粒细菌体内含有的一种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携带着决定细菌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如抗药、产毒、致病、形成芽胞、产生色素或抗生素等的基因。能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和复制,还能在细胞间传递。附加体有些质粒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在染色体的控制下随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类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第二节 噬菌体(T2)的基因重组,噬菌体的突变:噬菌斑的形态 宿主范围(1)噬菌斑突变:T噬菌体的r-突变体(速溶)正常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突变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大两倍而边缘清晰(2)宿主范围突变:T2噬菌体的h-突变体 正常噬菌体,h+,只能以大肠杆菌B株(Ttor)为宿主
5、突变噬菌体,h-,能以B株和B/2株(Ttos)为宿主,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将两种不同的T2突变体进行杂交,对其杂交子代进行重组分析杂交方法:将Ttor和Ttos两种大肠杆菌细胞混合同时接种高浓度的T2噬菌体的h-r+和h+r-两种突变体,保证绝大多数细菌都被一个以上噬菌体感染两种不同的噬菌体DNA可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重组,从而产生非亲本型子代h+r+和h-r-。亲本型 重组型,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h+r-h-r+接种在同时长有B和B/2 株的培养基上 h+r-h-r+h+r+h-r-混浊,大 透明,小 混浊,小 透明,大见教材P199201。,h+r-h-r+培养所产生的四种噬菌斑,第三
6、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一、接合二、转化三、性导四、转导,一个细菌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菌细胞的DNA的交换重组可以通过4种方式进行,一、接合,(一)接合现象的发现1946年,J.Lederberg的大肠杆菌杂交试验: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品系:菌株A甲硫氨酸缺陷型met-和生物素缺陷型bio-;菌株B苏氨酸缺陷型thr-和亮氨酸缺陷型leu-。方法:将A、B两菌株混和,在基本培养基(固体)上涂布培养。结果:平板上长出原养型菌落(+)。,(二)接合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排除了该实验结果是由当时已知原因(回复突变、互养作用、转化作用、杂合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细菌 病毒 遗传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