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教学实录.doc
《围魏救赵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魏救赵教学实录.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围魏救赵教学实录 围魏救赵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脉络。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线索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线索。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_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
2、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
3、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哪些段落是故事的
4、起因。(1-2)这是*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5、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田、孙商议,直取大梁)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
6、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战争,
7、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1)分清故事主次。(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2、请生复述。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作业(4分钟)摘抄本课的四字语。(完成课后选做题)围魏救赵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8、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
9、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
10、出文字背后的信息)。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魏_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了体现魏_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_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_队的强大。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依田
11、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三)学习第三部分。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
12、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四)学习第四部分。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4
13、.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附:板书设计围魏救赵教学实录3一、感知课题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 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3. 出示全文的生字
14、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4. 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5. 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6. 指导生字书写。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第1部分1. 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 魏_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3. 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4. 读课文。第2部分1. 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 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3. 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第3部分1. 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 读文,魏军的心里有哪些变化?3.
15、 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第4部分1. 事情的结果怎样?读最后一部分。2. 为什么孙膑要选择桂陵这个地方与魏军交战?3. 魏军当时是什么状况?4. 读最后一部分,你想对孙膑说什么?四、讲述故事,拓展升华1. 读全文,再次梳理课文脉络。2. 小组内讲故事。3. 指名在全班讲故事,交流评议。4. 拓展推荐: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如弦高犒师宰相甘罗等。军事家孙膑他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膑是中国历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膑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示敌等谋略使敌产生错误判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围魏救赵 教学 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