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理论研究.ppt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辨证理论研究.ppt(1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病的辨证理论,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温病辩证的含义,温病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正确阐明温病的病因、部位、病机、证候类型等。,温病辩证的内容,温病辩证的内容主要是阐明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等。,在温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伤,从而产生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以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对这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温病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病变深浅部位及性质,归纳证候类型,了解邪正消长,掌握病变的发生、发
2、展、传变规律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温病辩证的意义,.审辨外因性质,察明体质阴阳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内因是发病的根据。温病的致病外因虽然有多种病邪,但其性质不外温热、湿热两类,而其发病实与人体的阴虚或阳虚有关,因此,临证时一是要根据各种外因致病特点,审辨所感之邪是温热还是湿热。,温病辩证的意义,.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理变化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均是用来归纳温病的证候类型,并分析其病理机制的。如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脉浮数等症归纳为卫分证,其病理为温邪袭表,肺卫失宣。,温病辩证的意义,.标志病位深浅,掌握病情轻重一般的说:卫浅,轻;气较深,较重;营深,重;血最深,最重。,温病辩证的意义,.阐
3、明发病规律,认识传变形式温病的发展,传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正是反映了这一规律性,正如吴鞠通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温病辩证的意义,确立治疗原则,制定处方用药如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卫气营血,一卫气营血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的源流“卫气营血”这一词语,首见于内经,继见于伤寒杂病论。但其成为温病学的辩证纲领,则是叶天士创立的。,.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素问:“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
4、司开合也。”内经主要概括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作用部位。,伤寒杂病论对营卫气血的认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主要是指人体的营卫气血功能失调后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和病变现象。,卫气营血理论的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生理与病理等方面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临床上对温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把卫气营血的概念用于对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阶段性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在这一纲领中,卫气营血的含义不仅有其生理基础,而且概括了它们的病
5、理、证候等方面的内容。自叶氏的卫气营血纲领理论问世后,使温病学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温邪入侵人体,激发体内防御机能,出现一系列由邪正相争所引起的反应,导致了卫气营血及有关脏器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卫、气分功能失调为主营、血分实质损害为主,温病发展的主要阶段:卫 气 营 血卫分证 属表 气分证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 属里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 血分证更深,1、卫分证,(1)概念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
6、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2)主要证候及辩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或有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辨证要点发热与恶寒并见,口微渴。,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主要依据,是发热与恶寒并见,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是否出现口渴则是判断病证寒热属性的重要症状之一,如见口渴,则提示所感之邪为温邪。因此通常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辨证要点。,(3)病机分析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后,与人体卫气相争所出现的一系列表现。如风热或燥热等温邪通过呼吸而犯于肺经,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而卫气主卫外,所以卫气首先与温邪相争,引发了以体表见证为主的证候表现。,卫分
7、证主要的病机变化,卫气与温邪相搏,邪正相争,卫阳亢奋发热,卫气受邪郁,表失温养恶寒,邪留肌表,卫气受阻,郁而不伸,腠理开合失职无汗或少汗,温邪袭于头部,经气不通,加之阳热上扰清空头痛,邪犯肺经,导致清肃失司咳嗽,温邪易伤津口渴,邪犯肺卫,病在卫表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虽然温邪抑郁卫阳而致恶寒,但因温邪属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如湿热病邪犯于中焦脾胃,除了影响脾胃的功能外,也可因卫气被邪郁遏,邪正相争而引起发热、微恶寒等卫表症状。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郁卫表,邪正相争,不同类型的温邪侵犯卫分,症状各具特点,其病理也各有所不同。风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肺卫证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
8、流涕,咽痛,扁桃体红肿,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等为辨证要点。燥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肺卫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欠润,脉浮数等。其中咳嗽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为辨证要点。,如湿热病邪犯于卫分,病位主要在脾胃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其中以恶寒,身热不扬,头身重着,苔白腻为辨证要点。但单纯的湿热卫分证少见,因为在出现卫分证的同时,同时已有湿热内郁脾胃,中焦气机失调等气分的病机变化,所以多表现为邪遏卫气、卫气同病。,卫分证的发展趋势,从卫表
9、而解正气未衰,治疗及时无误,由卫传气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由卫进入营血分心阴素虚,失治误治,卫分证的治疗原则,卫分证由于病在肺卫肌表,治疗是以宣泄肺卫为法,辛凉透表为治,正如叶氏言“在卫汗之可也。”,讨论注意点,温病卫分证和伤寒太阳病均为疾病的初起之征,二者有何区别?,同二者都是外感表证,由外邪引起的,都是疾病初期的表证,邪皆在表,治疗都用解表法;,异温病卫分证是油温邪引起的证候,多为表热证,以辛凉解表法为其主要治法;而伤寒太阳病是由寒邪引起的证候,属于表寒证,以辛温解表为其主要治法。,气分证,(1)概念气分证是温邪在里,引起人体脏腑或组织气机活动失常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里证的范畴,同时还包
10、括了半表半里证在内。,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都可属气分证范围,涉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气分证的形成途径,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可以直犯阳明,湿热病邪则直犯于脾胃等;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如伏寒化温病邪伏于气分而内发;四是由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2)主要证候及辩证要点气分证的临床表现可因病邪性质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其共同的特点: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体相似,但因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
11、各异,各种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邪热盛于某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热盛阳明证: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苔黄燥,脉洪大等,即一般所说的“四大”见症。热壅于肺:可见身热喘咳。热扰胸膈:可见身热心烦不眠。热结肠腑:可见日晡潮热,腹胀便秘。热郁胆腑:可见身热口苦,干呕心烦等。,(3)病机分析气分证的病理变化从总的方面来看,不外人体“气”的病变。病邪进入气分时,人体全身正气奋起抗邪,邪正剧争,引起热炽津伤,这是气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而邪正剧烈的抗争也必然会影响有关脏腑器官的正常气机活动,从而发生相应的气分证症状。,气分证主要的病机变化,热炽气分,正邪剧
12、争壮热,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多汗,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气分热炽舌苔见黄燥,里热亢盛脉洪大而数,总的病理特点是:正邪剧争,里热蒸迫,热盛津伤,湿热性温病在湿邪化燥伤阴之前,多留连于气分,呈现湿热交蒸之势。气分有热,则见发热汗出,口渴溺黄,心烦;湿热胶着,所以汗出而热不解;内有湿邪所阻,故渴不欲多饮;湿阻气机,脾胃升降失常,则脘闷呕恶、便溏;湿热交蒸,则苔黄腻、脉濡数。其总的病机是:湿热交蒸,郁阻气机。,(4)发展趋势 气分证如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一是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而病在气分阶段得愈。,三是经过邪正抗争,气分的病邪渐衰,但
13、人体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形成正虚邪少局面,如肺胃阴伤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正气得复而病渐向愈。,二是正不敌邪,或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温邪可自气分进一步发展而深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气分证的治疗原则,清气逐邪,泄热保津,正如叶氏所云,“到气才可清气”,3、营分证,(1)概念营分证是温邪犯于营分,引起以邪热盛于营分,灼伤营阴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也属于外感病里证范畴。温邪深入营分,人体脏器组织的实质损害较为明显,而有关的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病情较为危重。,营分证的形成原因:一是在气分的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 邪化燥化火,进而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直接内陷营分;三是内伏于营分的伏邪自内
14、而发出;四是温邪不经卫气分而直接深入营分,如暑邪可直犯心营而发生神昏,称为暑厥。,(2)主要证候及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营分证的发热特点为身热夜甚,它不同于卫分的发热与微恶风寒并见,也不同于气分的但恶热不恶寒。同时,营分证一般都可见到程度不同的神志异常,轻则心烦不寐,重则时有谵语。营分证的舌象特点是舌质红绛,正如叶天士所说:“其热传营,舌色必绛。”可见舌质红绛是判断温邪传入营分的重要标志。,营分证的病机分析,营分邪热亢盛,则劫伤营阴身热夜甚,脉细而数,营热蒸腾于上口虽干不甚渴饮,舌
15、质红绛,营气通于心,营阴受热,易侵扰心神神志异常,轻则心烦不寐,甚则时有谵语,营分受热,窜于肌肤血络斑疹隐隐,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各类温病的营分证病机变化及其证候类型大多基本相似,但湿热病邪(或暑湿病邪)化燥入营时,可见湿邪未能完全化净之象,在临床表现上,既有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等营分热炽的症状,又可有苔腻等湿象。,(4)发展趋势营分证的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种情况:一是在营分的邪热得以转出气分,即原有的营分证症状,如身热夜甚、斑疹隐隐、舌红绛等消失,而表现为一派气分证症状,这是病情好转的现象。二是在营分的邪热进一步深逼血分,出现了动血症状,如斑疹大
16、量透发、腔道出血等,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这两种不同的转归,主要取决于营热阴伤的程度及治疗是否得当。,三是营热亢盛而严重影响到脏腑功能,特别是可内陷手足厥阴。因营气通于心,所以营热可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热闭心包之证,出现神昏谵语等症状,或引起肝风内动而出现痉厥。这些病变有可能引起正气外脱的危重后果。,营分证的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是清营透热为主。选择清除营热的药物以清泄营分的邪热,同时适当配用辛透气机的药物以使邪热外出气分而解,临床上还应配以养阴生津之品,正如叶氏言:,入营犹可透热转气,4、血分证,(1)概念血分证是邪热发展到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也属于外感热病里证
17、范畴。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昏、痉、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血分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个原因:一是营分邪热未解,营热羁留,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传入血分;二是卫分或气分的病邪直接传入血分;三是血分的伏邪自里而发,直接出现血分证。,血分证的形成原因,血分证的形成原因,(2)主要证候及辨证要点身热,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血分证与营分证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表现为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斑疹大量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起的斑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二是血分证的舌
18、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而营分证多表现为红绛。因此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质深绛等是血分证的辨证要点。,(3)病机分析血分证的病机变化,血热是其基础,由此而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一是由于血分热毒过盛,经血沸腾,血络损伤,造成血液离经妄行,出现多窍道(腔道)的急性出血,如呕血、咯血、鼻衄、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如血溢于肌肤则出现斑疹或肌衄等。,血分证的病机分析,二是由于血热炽盛,煎熬和浓缩血液,加上邪热耗伤血液,导致血行不畅,同时又有离经之血,都会造成瘀血,并与邪热互结而形成热瘀,有的则在脉络内形成广泛的瘀血阻滞,如何廉臣说:“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表现为斑疹色
19、紫,舌色深绛等。,三是由于“心主血”,血分瘀热易扰于心,从而逼乱心神而见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如躁扰不安,神昏谵语等。“肝藏血”,血热也易波及到肝经而引起肝风内动,出现痉厥。综上所述,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血分证病机分析,热毒过盛,迫血妄行,上下内外泛溢多部位,多窍道急性出血:呕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等。,血热炽盛,血分热搏,瘀热互结,血络瘀滞形成广泛瘀血阻滞,热毒入血,逼乱神明躁扰不安,神志改变,(4)发展趋势有种发展趋势一是血分证病情虽然危重凶险,但经积极而恰当的救治,血分邪热渐衰,正气逐渐恢复,病情可望获得缓解,病渐向愈。二是血分热毒极盛,而正气不足,正不敌邪,可因血脉
20、瘀阻、脏气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三是血分热毒虽渐衰,但人体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往往可以表现为肝肾阴伤等证。如伤而未竭,犹可逐渐恢复而向愈,如伤而已竭,则可能发生正气外脱而亡,或形成肝肾阴伤久久不得复之证。,血分证的治疗原则,血分证以清热凉血,化瘀散血为总治则,兼有窍闭,动风等症则在此基础上佐以清心,开窍,息风,止痉等。叶氏言:,“凉血散血”,讨论注意点,血分证为何能形成血瘀征象,其形成原因是什么?,这主要有方面的原因:.血分热毒炽盛,损伤血络,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停而为瘀;.血分热毒煎熬血液,耗伤阴津,使血液粘滞,营运障碍,凝聚为瘀。,(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关系,卫气营血证候之间
21、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四者不可截然分开:卫气属阳,营血属阴,气之表者为卫,营之深者为血。,卫分证与气分证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卫分证虽属表证,但却有病邪侵犯内在脏腑的病理基础,所以卫分证不解,就很容易转化为气分证。气分证较卫分证病位深了一层,病变也较卫分证为重,多明显影响了脏腑的功能,但由于正气尚盛,抗邪有力,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邪气每易被驱除而使病情好转或痊愈。,营分证和血分证之间,病理变化存在着较多的共同之处。正如叶天士所说:“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邪热在气分不解,传入营血分,不但使营血耗伤,而且影响心神,病情更为深重,常表现为邪盛正虚。,营血分证较之气分证,病理变化有了本质上的改变,由原来
22、在气分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主,而转变为以脏腑的实质损害为主,必须及时救治,否则就有性命之虞。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气分证,把住气分关,对于阻断病情,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气营血证候的病机层次反映了病变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具体来说:卫分证病位最浅,属表证,病情最轻,持续时间也短,治疗容易;气分证病位进了一层,属里证,病情较卫分证为重,此时正盛邪实,邪正剧争,若治疗及时,每可驱邪外出,使疾病好转痊愈;营分证和血分证,病位最深,病情危重,热邪步步深入,正气节节衰退,若处理失当,正不胜邪,往往险证迭起,危及生命。,可见把握温病卫气营血的病位浅深,对于判断病情轻重,掌握转归趋势,积极主动地采
23、取治疗措施,均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营分证与血分证虽有浅深之分,但有些温病的营分证的严重程度并不比某些温病的血分证轻,如有一些温病较少传入血分,但在营分证阶段往往有神昏、动风、正气外脱之变,病情十分危险,稍有失治或误治,患者就可能很快死亡。,此外,营血分证的病机特点,在早期常表现为邪盛正虚而以邪实为主,而在血分证后期多见邪衰而正渐虚。在营血分证之后,其病机多以正虚为主,特别是阴液亏损较突出,所以在卫气营血阶段之后,有一个阴虚阶段。,(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温病发生后,病情往往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动态的变化就是传变。所谓传变就是指病邪在患者体内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主要
24、是温邪与人体正气相互斗争的结果,也反映了温邪在患者体内的发展变化,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规律。,温病总的传变趋势一般不外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即多数温病由卫分证开始,再向气分、营分、血分传变。但临床上传变的情况是复杂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温病是否发生传变以及传变的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哪几种因素?,1、影响卫气营血传变的因素,一是感受病邪的性质不同,传变方式有异如风热病邪在卫易传入肺,再传至胃,但也可发生在卫之邪直接传入心包的“逆传”。暑热病邪伤人疾速,传变不分表里渐次。湿热病邪传变较慢,多呈渐进深入,病邪多久留气分,化燥化火后亦可传入营血分。,影响卫气营血传变的因素,
25、二是感受温邪的毒力大小,对传变也有影响如温疫论中所说的“毒气所钟有厚薄”。感邪较重的,病情较重,传变也较迅速;感邪较轻,则传变较少或较慢。,影响卫气营血传变的因素,三是不同类型的体质,对传变也有重要的影响同一类温病,所感受的是同一种温邪,但传变情况也可各不相同。如素体阴虚火旺者,感受温邪后,更易耗伤阴液,热势更盛,传变迅速,在病的后期易出现阴虚之证。素体阳虚者,在感受温邪,特别是感受湿热病邪后,较易损伤阳气,病之后期易出现“湿胜阳微”的变化。,影响卫气营血传变的因素,四是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对传变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治疗及时恰当,可祛除病邪而不发生传变。误治或失治,或伤及正气,或助热恋邪,则可促使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证 理论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1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