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实录.doc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教学实录.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2、生:作者张继。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生:枫桥夜泊!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掌声。)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生:想!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生:明白啦!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生自由读古诗。)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
3、同学?(一女生读,较好。)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一男生读,较有情感。)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又叫了两个女生读。)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生:是的!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生:读出感情来。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生:我觉得这首
4、诗非常安静。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谧静美”的意境。师:什么词?生:安谧静美。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都响起。)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读)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生读,师生鼓掌。)师:掌声说明了一切
5、!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生1:忧愁。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生3:我也觉得很忧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师:哦哪一句?生:第二句。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生4:很孤独。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己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本来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生:
6、(齐答)愁!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孩子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生:(齐答)客!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师:客,客是什么?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生:对!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
7、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生3: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面,他都不知道。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生:也没有。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生:月落乌啼霜满天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
8、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哄笑)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枫桥夜泊教学实录2教学目
9、标1. 理解诗句的意思。2. 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生:很幽静。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
10、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师: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师:想读吗?生:想。师找2名学生读。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愁眠chu mi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生:伙伴讨论交流。生:借助书中的注释。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
11、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助他。生:(众说纷纭)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
12、了什么?生:1-2 学生说诗意。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忧愁。师:(师生交流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己的感受)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
13、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生:很悠远生:更赠添了伤感。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
14、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生:2名读。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
15、的朗读表现出来。齐读。师 :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秋思。出示课件。生:自由读。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交流、朗读并背诵。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背诵这一诗一词。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枫桥
16、夜泊教学实录3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师:同学们,当你们高兴或忧伤时,你会怎样表达?生1:读诗。生2:读诗。师:我们的古人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生齐读鸟鸣涧、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师:不同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怀。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夜晚水乡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师:“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停泊。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生:夜晚。师:夜晚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生:静谧。师: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题目?(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出了夜的感
17、觉,读出了泊的情怀。真不错。二、通读感知,读通读顺师: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师: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谁愿意做今天课堂上第一个为我们朗读诗歌的人呢?(生1朗读)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谢谢你为我们带了个好头。(生2朗读)师:只要做到字字入梦,句句入心,一定能读好。(生3朗读)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生4朗读全诗)师:有味道!不用
18、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也想读。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师:好!味道出来了。还想读吗?现在,分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男女生合作朗读全诗)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师生合作朗读全诗)师: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图,自由读诗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生自学自读,同桌交流)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生1:
19、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师:你在用心灵思考,你有诗人的潜质。谁再来说?生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师:好词好句不断从你的心里流出来。谁再来说说?生3:第一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20、同学们,闭上眼睛,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悟,齐读诗歌!(生齐读)师: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候,本该是干什么的时候?生:睡觉。师:诗人张继睡着了吗?生:没有。师:诗中哪个词说明了他没有睡着?生1:愁眠。生2:愁眠。生3:愁眠。师:“愁眠”是什么意思?生1:难眠。生2:不眠。生3:未眠。师: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
21、这个词。(生齐读“愁眠”)师:有点愁,再读。(生齐读“江枫渔火对愁眠”)师:诗人为什么愁呢?生1:他赶考落榜。生2:亲人离去。生3:有烦心的事。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下资料。(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学生读)枫桥夜泊教学实录4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枫桥夜泊 教学 实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