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顺”等8个生字,理解“忿忿、不紧不慢、果然”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的。4、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过程:一、音节引入,揭示课题1、拼读音节:lu tu2、学习生字:骆驼3、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骆驼由于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货,也能驮人,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骆驼一直享
2、有“沙漠之舟”的美誉。4、学习第一节(1)朗读第一节(2)商人的心情如何?从商人的哪些举动感受到他很着急呢?用圆点标出。(3)指导朗读5、揭示课题 (板书:找骆驼)二、学习1-9节,了解骆驼特点1、轻声读读课文,标上小节号2、用直线划出商人说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说的话。3、师生合作朗读对话,想一想: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1)读老人的三句话。(2)学习生字“跛、驮”(3)当老人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但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里时,商人心情非常生气,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学习:忿、哄(4)指导朗读4、小结骆驼的特点5、过渡: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
3、,想想问题的答案。三、学习第10节,理解老人的分析推理1、读第10节,数一数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学习生字:啃、顺2、学习第二句话。(1) 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它是怎么想的?填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如果骆驼的脚不跛, 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板书:脚印右深左浅)(2) 学习第三、四句话。教师引读:因为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想到我想到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是因为我看见(板书:左驮蜜右驮蜜)(板书:仔细观察)(3)学习第五句话。出示树叶图片,观察: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心想:要是这骆驼(板书:树叶上有牙印)3、
4、指导朗读“不紧不慢”。四、学习第11节,总结全文1、朗读第11节,理解“果然”2、老人给了商人什么指点?用横线划出来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老人要商人根据什么线索去寻找骆驼?为什么?3、小结全文:聪明的老人通过路边骆驼留下的点点线索,推测出骆驼的特点,还为商人提供了寻找骆驼的办法,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其中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必须会认真思考。(板书:认真思考)4、布置作业。板书: 找 骆 驼脚印右深左浅左驮蜜右驮米树叶上有牙印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
5、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胡子、背景音乐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的方法来解决。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3教师以游戏形式
6、检查认字情况。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学生通过自己,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
7、读书、感悟的余地。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解
8、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二、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自由读)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
9、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4.具体学习课文。(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5.小结。(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
10、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三)出示生字失 这 左 右 应 该(四)学习生字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失、左、右是独体字。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该是左右结构的字。2.先学习3个独体字。(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老师想
11、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组词(2)出示左、右两个字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学生汇报。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左字横短,右字横长。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生练写。(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出示这,指读。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找骆驼 骆驼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