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ppt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水文学,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4.1 概述4.2 流域降雨径流要素计算4.3 蓄满产流计算 4.4 超渗产流计算4.5 流域汇流计算4.6 河道汇流计算,第二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一、流域降雨量 降雨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过程、降雨分布、笼罩面积及暴雨中心位置等。降雨量指与洪水过程相应的一次降雨过程的总量,它可以指某个雨量站的降雨量,若对一个流域而言,则指流域的面平均雨量。,1、流域平均雨量计算(1)算术平均法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2)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假设:流域
2、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3)等雨量线法条件: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而雨量站分布较密,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该方法能考虑流域地形的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比较好地反映了降雨在流域上的变化,精度较高。但是绘制等雨量线需要较多站点的资料,且每次都要重绘,工作量大。,2、降雨量过程线(1)降雨强度过程线表示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二、径流量计算,(一)径流过程线分析 若流域内发生一场暴雨,则可在流域出口断面观测到其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在实测的洪水过程中,包括本次暴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以及深层地下径流和前次洪水尚未退完的部分水量。产流计算需要将本次暴雨所形成的
3、径流量分割独立开来并计算其径流深。,从径流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汇流情况相近,出流快、退尽早,并在洪水总量中占比例较大,故常将二者合并分析计算,称之为地面径流。地面径流退尽后,洪水过程线只剩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流量明显减小,会使过程线退水段上出现一拐点。由于地下径流出流慢、退尽也慢,所以洪水过程线尾部呈缓慢下降趋势,常造成一次洪水尚未退尽,又遭遇另一次洪水的情况。所以,要想把一次降雨所形成的各种径流分割独立开,需要两种意义的分割:次洪水过程的分割与水源划分。,一次洪水流量过程,地面径流表层流径流地下径流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本次洪水形成,割除
4、,A,E,G,B,C,H,I,D,t(h),Q(m3/s),F,深层地下径流(基流),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二)次洪水过程的分割 次洪水过程分割的目的是把几次暴雨所形成的、混在一起的径流过程线独立分割开来。此类分割常采用退水曲线进行。分割时,可将退水曲线在待分割的洪水过程线(应与退水曲线纵、横坐标比例一致)的横坐标上水平移动,尽可能使某条地面退水曲线与洪水退水段吻合,沿该线绘出分割线即可。,退水曲线是反映流域蓄水量消退规律的过程线,可按下述方法综合多次实测流量过程线的退水段求得:取若干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采用相同的纵、横坐标比例尺,绘在透明纸上。绘制时,将透明纸沿时
5、间坐标轴左右移动,使退水段的尾部相互重合,作出一条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线即为地下水退水曲线,反映地下径流的消退规律。,基流的分割: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ED线)。,退水曲线,Kg:地下水退水参数;Kg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反之则快。,(三)径流量的计算 分割完成后,各种径流过程即可独立开,可计算其径流量,即求各自的面积。黄色的面积(ABCDFA):,3.6单位换算系数,A,E,G,B,C,H,I,D,t(h),Q(m3/s),F,深层地下径流(基流),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C,D,CDD的面积与AEF大约相等,ABCDFAABCCDFEA,
6、(四)水源划分 次洪水过程的分割完成后,再进行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深层地下径流的划分,即按水源进一步划分径流。深层地下径流由承压水补给形成,其特点是小而稳定,常称为基流。可以通过分析、调查径流资料合理选定。选定基流流量后,可在洪水过程线底部用平行线割除基流。该线以下径流即为深层地下径流。地面径流与浅层地下径流的分割常采用斜线分割法:用退水曲线确定洪水退水段上的拐点,从洪水起涨点向点画一斜线,该线以上为地面径流,该线与平行线之间为浅层地下径流。,也可用经验公式确定从洪峰流量出现时刻至直接径流终止点的时距N,由此确定B点。,A,E,G,B,C,H,I,D,t(h),Q(m3/s),F,本次降雨
7、形成的径流过程,C,D,B,直接径流,地下径流,N,三、前期影响雨量 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含水量大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前期影响雨量Pa、流域的蓄水量W,(一)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Pt,但未产流,则,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Pt并产生径流Rt,则,注意:PaWM,若计算出PaWM,则取Pa=WM。,如果流域前后两天无雨,则,(二)流域最大蓄水量WM和消退系数K1.流域最大蓄水量WM流域蓄水容量田间持水量与调萎系数的差值,流域实际蓄水量在0WM之间变化。,2.消退系数K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
8、而减少的特性。流域蒸散发取决于:1)流域蒸散发能力EM;2)流域供水条件,即流域蓄水量WM;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若第t日无雨,则该日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减少全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故:,又:,代入:,得:,EM为流域蒸发能力,可用E601观测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K6=1-5.6/100=0.944,Pa=0.944*(100+14.7)=108.3WM(100),Pa=0.944*100=94.4,K7=1-6.8/100=0.932,Pa=0.932*89.1=83.0,Pa=0.932*83.0=77.4,Pa=0.932*(77.4+20.2=90.9,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一
9、、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二、产流面积的变化三、降雨径流关系,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所谓产流,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其实质是水分在下垫面垂直运动中,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发展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包括地面和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不同的下垫面条件具有不同的产流机制,而不同的产流机制又影响着整个产流过程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径流特征。本节介绍自然界两种基本的产流形式,并建立产流理论的基本概念。,一、包气带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一)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以流域内某一单元土柱为例,设某一时刻地面的下渗能力为,降雨强度为。若,则实际下渗率为,其余部分()形成地面径流;若,则实际下渗
10、率为,全部降雨都渗入土壤中。,因此,按降雨强度和下渗能力的大小,包气带地面把其所承受的降雨划分为下渗的水量和地面径流两部分。,对一场总降雨量为P的降雨过程来说,雨强时大时小,有时,有,下渗到包气带土层中的水量I为,形成的地面径流RS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显然有:,(二)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下渗到包气带土层的水量,一部分首先被土壤颗粒吸收,成为土壤含水量的增量,一部分以蒸散发的形式逸出地面,返回大气。,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蓄水量称为包气带蓄水容量,记为,另令 表示降雨开始时包气带的起始蓄水量。则 为包气带的缺水量。,当出现 时,表示降雨结束时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下渗水量中的
11、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成为可以在包气带中自由运动的重力水RG。RG中包括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因此,当出现 时,表示降雨结束时包气带的蓄水量 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下渗水量I-E全部被包气带土壤吸收,成为包气带蓄水量的增量,因此,,(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 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合并式,得雨末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包气带的水量平衡方程:,合并式,得雨末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包气带的水量平衡方程:,式 表明,只有当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生RG,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蓄满产流”。在式 中,因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故不产生RG,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对某个具体的流域,这两种产流方式是相对的。湿润地区以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域 汇流 计算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