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主讲教师:陈红兵,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7-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7-D1始),一、物质世界的客观
2、存在,是哲学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27-D1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最基本问题。28-3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8-4,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关系,思维能否反映存在问题(认识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内容28-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上的二元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本体论),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3、哲学基本派别:29-1,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1)两大基本哲学派别29-1,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
3、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中的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9-2,第1章,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存在,水,原子,“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韪非得失之质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
4、”(管子水地),http:/www.chngo.org/forumdisplay.php?fid=6&sid=yEhbK8 环保志愿者网站,唯心主义:,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的精神和原则是先于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理在气先,第1章,有神论29-3,二元论,笛卡尔的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两个:心灵和物体(人与自然关系)。二元论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位,最终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可知论,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
5、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康德,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物自体不可知”,两大从属哲学派别29-4,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如机械论,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30-D1,(1)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
6、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劳动:意识产生的需要和可能;语言的产生;人脑,意识产生的三个决定性环节,人,高等动物,低等生物,无生命物质,意 识,简单的感觉心理,刺激感应性,反应特性,所谓遗传与先天,小 结,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意识的本质(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1-1),意识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意识与智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主观差异与其客观根源;虚假反映与其客观基础(东汉)王符: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中医内证笔记,小
7、结,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统一于物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3始),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客观实在性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辩证关系),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克服了历史唯心主义。,如何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0、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32-11、运动是物
8、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32-2,(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32-2,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一切运动形式皆以物质为主体。,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2-3,静止的含义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在一定时期内未变,“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静不舍动。”王夫之,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命系统的自组
9、织运化(和谐为静),反对两种错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如芝诺:“飞矢不动”;僧肇:“事各性住于一世”。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评析:,辨析题,要求:首先判断正误。其次回答相关的正确观点要点。第三分析说明为什么题目观点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例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例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3、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