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害课件.ppt
《葡萄病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病害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葡萄 病害的基本知识,宁夏防沙学院 陈景蕊,第一节 葡萄病害概述,一、植物病害的概念,不良环境条件、生物侵染,生长发育受到干扰、破坏,生理、组织结构发生反常,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变化,然后造成组织结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这样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称为病理程序。,二、葡萄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病
2、状与病征,真菌霉层,论一论:病状与病征的不同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在真菌、细菌等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表现。植物病害一般先表现病状,病状易被发现,而病征常要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才能显现。,(一)病状类型 变色:褪绿、黄化、花叶等斑点:褐斑、黑斑、圆斑、疮痂、溃疡等腐烂:湿腐、干腐萎焉:畸形:肿瘤、徒长、丛枝、皱缩、卷叶等,三、葡萄病害病症类型,(二)病状类型举例 1.黄化 叶绿素含量减少,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进一步发展导致白化。一般由病毒引起。,2.花叶 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匀,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界限明显。一般由病毒引起。,花叶病,
3、3.斑驳 与花叶相似,但界限不明显。,4.斑点 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病斑后期有的出现霉点或小黑点。一般由真菌、细菌等引起。,5.溃疡 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常为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后期病部常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一般由真菌、细菌或日灼等引起。,溃疡病,6.腐烂 发生于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腐烂。腐烂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多汁幼嫩的组织常为湿腐,如羽衣甘蓝软腐病。含水较少、较硬的组织常发生干腐。,真菌霉层,7.畸形 通常包括叶片变小、皱缩、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一般由真菌、螨类或其他原因引起。,扇叶状,桃缩
4、叶病,8.疮痂 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斑点表面粗糙,有的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葡萄黑痘病(鸟眼病),疮痂斑,9.肿瘤 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葡萄根癌病,10.丛枝 植物的主、侧枝顶芽被抑制,侧芽大量发生,枝条节间短、叶小,枝叶密集成扫帚状。,竹丛枝病,锈病,(三)病征类型举例 1.粉状物 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白粉病,2.霉状物 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灰霉,3.颗粒状物 是病部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颗粒状物。,煤污病,4.线状物 是病部产生的白色或紫红色的棉线状物。,5.脓状物 是病部溢出的含细菌的脓状黏液,干后成黄褐色胶质
5、颗粒或菌膜,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症。,菌脓,四、葡萄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一)侵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称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这类田间常先出现中心病株,有从点到面扩展危害的过程。,(二)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是指不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如温度过高引起灼伤;低温引起冻害;土壤水分不足引起枯萎;还有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农药使用不当等。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常大面
6、积成片发生,全株发病。,布置作业:1.请学生寻找葡萄病害植株和几种机械损伤植株,仔细观察并分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物病害。2.请学生寻找煤污病、白粉病、霜霉病的植株,仔细观察并区分在这些感病植物上,病状有哪些表现?病征有哪些表现?,第二节 葡萄的非侵染性病原,营养缺乏营养元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1.缺氮 植物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分枝较少,成熟较早,叶稀疏,小而薄,色变淡或黄化、早落。在酸性强、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常有氮素不足的现象。,2.缺磷 植物生长受抑制,严重时停止生长,植株矮小,叶片初期变成深绿色,但灰暗无光泽,后渐呈紫色,早落。磷素在植物体内可以从老熟组织中转移到幼嫩组织中重被利用。所以症
7、状一般从老叶上开始出现,缺钾 植株下部老叶首先出现黄化或坏死斑块,通常从叶缘开始,植株发育不良。,缺铁 植株叶片黄化或白化。开始时,脉间部分失绿变为淡黄色或白色,叶脉仍为绿色,后也变为黄色。以后脉间部分会出现黄褐色枯斑,并自叶边缘起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由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先从幼叶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老叶黄化。防止缺铁症应以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性质,使土壤中的铁素变为可溶性的。用1:30的硫酸亚铁液做土壤打洞浇灌防治多种观赏灌木树种的黄化病可获较好的效果,缺镁 缺镁症的症状与缺铁症相似,所不同的是先从枝条下部的老叶开始发病,然后逐渐扩展到上部的叶片。,缺硼 缺硼症的主要表现是分生组织受抑制或死亡,常
8、引起芽的丛生或畸形、萎缩等症状。可用硼酸注射树干或浇灌土壤进行防治。,缺锌 苹果小叶病是常见的缺锌症。病树新枝节间短,叶片变小且黄色,根系发育不良,结实量少。,缺铜 缺铜常引起树木枯梢,同时还出现流胶及在叶或果上产生褐色斑点等症状 缺硫 缺硫的症状与缺氮相似,但以幼叶表现更明显。植株生长较矮小,叶尖黄化。,缺钙 缺钙的症状多表现在枝叶生长点附近,引起嫩叶扭曲或嫩芽枯死。,环境不适引起的植物病害,水分失调引起的植物病害,温度不适宜引起的植物病害,光照不适宜引起的植物病害,环境污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化学药剂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1症状观察对病株上发病部位,病部形态大小、颜色、
9、气味、质地有无病症等外部症状,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无病症,必要时可切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置于保温(2528)条件下诱发。如经2448小时仍无病症发生,可初步确定该病不是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或病毒病害。2显微镜检 将新鲜或剥离表皮的病组织切片并加以染色处理。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病原物及病毒所致的组织病变(包括内含体),即可提出非侵染性病害的可能性。,3环境分析 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环境引起,因此应注意病害发生与地势、土质、肥料及与当年气象条件的关系,栽培管理措施、排灌、喷药是否适当,城市工厂三废是否引起植物中毒等,都作分析研究,才能在复杂的环境因素中找出主要
10、的致病因素。,4病原鉴定确定非侵染性病害后,应进一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化学诊断主要用于缺素症与盐碱害等。通常是对病株组织或土壤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成分、含量,并与正常值相比,查明过多或过少的成分,确定病原。人工诱发根据初步分析的可疑原因,人为提供类似发病条件,诱发病害,观察表现的症状是否相同。此法适于温度、湿度不适宜、元素过多或过少、药物中毒等病害。,指示植物鉴定这种方法适用于鉴定缺素症病原。当提出可疑因子后,可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症状表现明显、稳定的植物,种植在疑为缺乏该种元素园林植物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借以鉴定园林植物是否患有该元素缺乏症。排除病因采取治疗措施排除病因。如
11、缺素症可在土壤中增施所缺元素或对病株喷洒、注射、灌根治疗。根腐病若是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的,可以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如果病害减轻或恢复健康,说明病原诊断正确。,第三节、葡萄病害的侵染性病原,一、葡萄病原真菌(一)真菌的一般性状1、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营养体呈丝状,称作菌丝。菌丝可以分枝,许多菌丝团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称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有隔菌丝(图2-3)。真菌菌丝是获得养分的机构。,图2-3 真菌的菌丝体1无隔菌丝 2.有隔菌丝,1无隔菌丝 2.有隔菌丝,图2-4 真菌的吸器类型1白粉菌 2.霜霉菌 3.锈菌 4.白粉菌,真菌的吸
12、器类型,真菌的菌丝可以形成各种组织,常见的有菌核、菌索及子座 菌核 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较坚硬的休眠体。其大小、形状和颜色不一,比较坚硬,可以度过寒冷或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新的营养体和繁殖体。菌索 菌索是菌丝体绞结成的绳索状物。它不仅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而且可以主动延伸到数米以外去侵染寄主或摄取营养成分。子座 是产生各种繁殖体的垫状组织,可由菌丝分化而成,也可由菌丝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而成,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图2-5 菌丝的变态1.菌核 2.菌索 3.子座,图2-5 菌丝的变态1.菌核 2.菌索 3.子座,2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有两种方式,无性繁
13、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这种孢子称为无性孢子。(1)游动孢子 它是产生于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孢子囊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从菌丝顶端长出,或着生于有特殊形状和分枝的孢囊梗上,囊中原生质裂成小块,每一小块变成球形、洋梨形或肾形,无细胞壁,形成具有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 孢囊孢子也是产生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没有鞭毛,不能游动,其形成步骤与游动孢子相同,孢子囊着生于孢囊梗上。孢子囊成熟时,囊壁破裂散出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 它是真菌最普遍的一种无性孢子着生在由菌丝分化而来呈各种形状的分生孢子梗上。,4)厚垣孢子 有的真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菌丝内的原生质收缩变
14、为浓厚的一团原生质,外壁很厚,称为厚垣孢子。,图26真菌的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1酵母菌的裂殖2酵母菌的出芽繁殖3游动孢子4节孢子5厚垣孢子6孢囊孢子7分生孢子,1酵母菌的裂殖2酵母菌的出芽繁殖3游动孢子4节孢子5厚垣孢子6孢囊孢子7分生孢子,游,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有性生殖要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常见的有性孢子有下列几种:(1)卵孢子 鞭毛菌类产生的有性孢子是卵孢子,由较小的棍棒形的雄器与较大的圆形的藏卵器结合形成的,1姜瓣形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图形成排孢管及泡囊 3.雄器及藏卵器 4球形孢子囊 5.孢子囊萌发(2)接合孢子 结合
15、菌类产生的有性孢子是结合孢子,由两个同形的配子囊结合形成。(3)子囊孢子 子囊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形的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结合而成。一般在子囊内形成8个细胞核为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形状为球形、圆桶形、棍棒形或线形等。(4)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担孢子,是由性别不同单核的初生菌丝相结合而形成双核的次生菌丝。双核菌丝经过营养阶段后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或先产生一种休眠孢子(冬孢子或厚垣孢子),再由休眠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图27真菌的有性孢子1卵孢子2接合孢子3子囊孢子4担孢子,1卵孢子 2接合孢子 3子囊孢子 4担孢子,(二)真菌的生活史,图2-8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葡萄 病害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