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评师第二课地震工程.ppt
《安评师第二课地震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评师第二课地震工程.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工程地震部分的主要问题,区域地质条件对地震波的传播的影响地震动衰减问题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问题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工程场地地震影响涉及的主要问题,解决的问题:地震动及工程特性与作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影响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因素,地震、地质环境:震源特性区域地质条件:地壳介质 对地震动的影响 空间上缓慢变化局部场地条件:地形,土层,(近地表)断层 对地震动的影响空间上显著变化 小区划的关键因素(场地影响区划),主要内容,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 基础性工作场地地震工程地质
2、条件勘测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结果性工作地震小区划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不同安评工作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不同安评工作之间的关系,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加速度时程a(t)一次地震时,地震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地震烈度地震动三要素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谱(反应谱、富氏谱、功率谱等)持续时间,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烈度,综合描述地震动影响的强烈程度基于人的感觉、结构破坏、物体反应、自然现
3、象等直观理解:地震烈度是地震影响、地震灾害程度的描述量深入理解:地震烈度也是地震动强度的综合描述量地震基本烈度:某地在今后一定时期(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类土)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用途:震害轻重的简单估计 地震影响的宏观描述 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间接表示地震烈度的特点 多指标的综合性 分等级的宏观性 以结果表示原因的间接性地震烈度的不足 利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三要素的认识过程,峰值频谱持时峰值:20世纪初 F=ma频谱:50年代 震害经验,强震记录持时:70年代,重大工程采用时程,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峰值,绝对峰值
4、等效峰值 有效峰值(EPA=Sa/2.5 EPV=Sv/2.5),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持时,强度包络函数 地震动总持时 地震动强震持时(如1/2持时)绝对持时 相对持时,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反应谱,定义:具有同一阻尼比的一系列单自由度体系在同一地震动输入下的反应的绝对最大值与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即为这一地震动的反应谱,2个参数:周期、阻尼比3个谱量:加速度、速度、位移反应谱,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反应谱,地震动反应谱的重要性 反映了地震动的频谱特性 直接给出了不同结构的最大反应 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采用的规定,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反应谱,地震动反应谱与地
5、震动峰值的关系加速度反应谱(极)高频处的值趋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中频段的值与地震动峰值速度有关加速度反应谱低频段的值与地震动峰值位移有关,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影响反应谱的因素,地震大小地震远近地震的其他特性(如破裂方向)场地条件(如场地土层软硬与厚薄,盆地等)局部地形,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列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每一烈度大致对应某一区间的峰值加速度和速度,如:加速度值为4590cms2、速度值为510cms),但这种相关性又有较大的离散性。地震烈度(I)换算地震动加速度amax I=VI VII VIII IX X amax=0.05 0.1
6、 0.2 0.4 0.8 或 0.0625 0.125 0.25 0.5 1.0,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列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离散性很大,同一烈度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实测值可能相差10倍以上,主要内容,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不同安评工作之间的关系,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收集强震动观测资料和地震烈度资料空间范围地震烈度和强震动资料的收集原则与内容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选择原则与方法。基岩地震动衰减模型建立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选取与适用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统
7、计回归缺乏强震动观测资料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关键内容,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影响地震动的参数,Y(M,R,G)=OP GO:震源影响-震级 M,断层面P:地震波传播影响-距离 R 能量吸收;几何扩散;反射、折射、分散G:场地影响-近地表地质条件 G 土层与地形,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关系形式,lnY=C0+C1 M-C2 M2-C3 lnR+R0-C4 R+C7 g 其中 R0=C5 exp(C6 M)Y=地震动的某一参数,如:加速度,或 某一周期处的反应谱值,或地震烈度 Ci(i=1,.,7)=回归系数 g=0 岩石,1 土层-场地影响往往单独考虑,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
8、关系各项的含义,lnY=C0+C1 M-C2 M2-C3 lnR+R0-C4 RC0+C1 M项:震源影响C2 M2和 R0=C5 exp(C6 M)项:大地震震中附近高频地震动的饱和(M 7 or 7.5,10-20km)C3 lnR+R0项:几何衰减C4 R项:非弹性耗能后两项往往合并考虑,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模型,点圆衰减 椭圆衰减 断层距衰减,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关系给出,区域性 有记录地区:利用丰富的地震记录资料统计 缺乏和无记录地区类比、转换,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关系转换,从B区转换到A区 已知:IA=fA(MA,RA)A区烈度衰减关系 IB=fB(MB,RB)B区烈度
9、衰减关系 lnYB=FB(MB,RB)B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导出:地震动数据YA(MA,RA)求:lnYA=FA(MA,RA)A区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关系选择,了解不同关系的特点、背景针对工程特点考虑工程场地区域性小震、大震?近震、远震?各地震动参数关系之间的匹配与协调 合成地震动长短轴关系,近、远场值的协调所使用关系的适用性论证尽量不使用土层场地的关系,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衰减关系选择,长短轴关系,近、远场值的协调所使用关系的适用性论证是否能反映本地的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特征(大震或小震影响、近场或远场影响等),是否能针对工程的结构特性,论证所采用地震动观测资料的长周期可靠
10、性。与常用的衰减关系和本区其它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并对所获得的衰减关系的特点进行说明。将地震动衰减关系与收集的区域和邻区强震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论述所选用的衰减关系是否适用于本区,主要内容,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不同安评工作之间的关系,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指对场地地震效应产生影响的场地条件,大致包括场地内及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及场地土体物理与力学特性等。,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勘测目的确定工程场地条件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场地相关资料为地
11、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场地相关资料主要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调查、钻探及原位和室内测试 收集、整理和分析场地及附近范围的历史地震地震地质灾害相关资料以及开展相关场地条件勘测,目的与主要工作,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一)场地勘测确定场地勘查范围场地勘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要求场地勘测中需要确定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场地勘测钻孔的布设要求对场地钻探、取样、现场波速测试的要求,关键内容,场地岩土力学性能测定内容岩土剪切波速测量的方法土动力试验的测试要求和内容土动力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考虑竖向地震反应时力学性能测定的
12、工作要求与内容,关键内容,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二)地震地质灾害的场地勘查地基土液化场地勘查内容和要求崩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的勘查内容和要求地表断层影响分析所需的资料内容,关键内容,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勘测范围I、II级工作,场地范围可取其建设工程所覆盖的范围;小区划工作,场地范围可取区划所覆盖的范围钻孔布设级工作 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控制孔应不少于3个级工作 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控制孔应不少于2个地震小区划 钻孔布置应能控制土层结构和工程场地内不同工程地质单元,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内应至少有1个控制孔,勘测范围与钻孔布设,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
13、件勘测,级工作 控制孔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层位级工作和地震小区划 控制孔应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 m/s处,若控制孔深度超过100 m时,剪切波速仍小于500 m/s,可终孔,应进行专门研究。,钻孔深度要求,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场地剖面土层描述土层分层、土性、横向变化场地测试S波波速、P波波速、标贯数土动力、静力实验动三轴、共振柱实验确定动模量和等效阻尼比随应变幅值变化关系,土密度可能液化场地,地下水位,标贯及粘粒含量应编制钻孔分布图及柱状图、工程地质分区图 等图件及表格。,勘测物理与力学参数,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现场原位波速测量,试验室波速测量(海洋
14、工程)测试方法:检层法(单孔法)交孔法(双孔法)表面波法(无孔法),波速测试方法,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测定:G/G0曲线,曲线共振柱试验,10-6-10-4应变范围动三轴试验,10-4-10-3应变范围,土体动力性能测定要求与方法,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土体动力性能测定结果,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主要内容,地震动的工程特性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区域性地震区划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不同安评工作之间的关系,等级划分,级工作 城镇、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重要生命线等,量大面广的工程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 场地地
15、震动参数的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 或区域性区划 或区划图,适用范围及内容,区域性地震区划,区域性地震区划的工作目标和适用范围区域性地震区划工作的要点区域性地震区划图的参数和概率水平区域性地震区划计算控制点的分布要求区域性地震区划图表述方式和成图比例尺要求场地条件的考虑区划图分区界线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区划图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关键内容,区域性地震区划,工作目标和适用范围针对特定地区或长输管线等重要工程的地震区划工作,如,特定行政辖区的地震区划工作,输油管线沿线、输气管线、长距离输水工程、公铁路的地震区划等。工作的要点 a)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调查、分析;对于重要的线性工程,应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评师 第二 地震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0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