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学习要求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论治。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定 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多发于3040岁的妇女,是妇科常见病。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恶变率约0.7-1%。本病虽属良性疾患,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行为。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中医病名,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但在“痛经”、“癥瘕”、“不孕症”等病症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常见发病部位,最
2、常见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窝、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处,故也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主要相关因素:离经之血(蓄血、瘀血)病位:下焦,胞宫、胞络为病,经期、产后失于调摄多产、房劳、堕胎,邪毒乘虚而入,寒凝血瘀热结血瘀湿热瘀阻,经期、产后余血未净 留滞成瘀手术创伤胞宫、胞脉、冲任 络伤血溢蓄瘀,肾主一身正气,肾虚气行无力病久瘀重 耗气伤血,气虚血瘀,瘀血留滞 阻碍气机七情所伤 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实质,瘀阻冲任、胞宫、胞络 经行不畅 不通则痛 痛经,瘀血阻滞冲任 新血不得归经瘀伤脉络 络伤血溢,月经过多、延长、漏下,瘀阻冲任、胞
3、宫 胞脉受阻 两精不能相合 不孕,血瘀日久 积结成症 症瘕包块,瘀久伤肾 肾亏冲任不足 胞宫盈溢失司 月经不调,病因和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1921)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Javert(195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Meyer(1907)免疫学说: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本病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病因不明。有关的学说较多,但无一种可以解释所有内异症的发生。有可能不同部位的内异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各种学说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病 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4、,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但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巨 检,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1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以单个为多见。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囊肿直径多在56cm以下,最大者直径可达25cm左右。3盆腔粘连形成:囊肿增大,囊腔内压力增高,少量血液渗漏至卵巢表面,卵巢与其邻近的子宫、阔韧带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 卵巢多固定在盆腔内。,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
5、后壁下段: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宫颈:较少见。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深部病灶可能是直肠子宫陷凹异位灶直接蔓延而来,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输卵管:一般直接累及粘膜者少。输卵管常与其周围病变组织粘连,甚至因扭曲而影响其蠕动,但管腔多通畅。腹膜:早期病变通过腹腔镜检查诊断,有白色混浊腹膜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和卵巢下粘连等。这些无色素灶发展为典型的色素灶约需时624个月。,巨 检,二、镜 检,一般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是镜下的证据。,临床和
6、镜下病理所见不一致,临床表现极典型,组织病理特征极少时:1.在镜检时能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本病 2.若临床表现和手术时肉眼所见病理改变十分典型,镜检仅能在卵巢的囊壁中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3.异位内膜改变不一定与子宫内膜同步,往往仅表现为增生期改变。,临 床 表 现,一、症状:约20患者无明显不适。(一)痛经和持续下腹痛 特点:继发性痛经、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时间: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二)月
7、经失调 表现: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原因: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有关。(三)性交痛,临 床 表 现,临 床 表 现,(四)不孕症:内膜异位症患者高达40。相关病因:黄体期功能不足:患者卵泡和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数量少,以致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而影响受孕。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内膜异位症患者LUFS的发生率较正常妇女显著增高,故多并发不孕。自身免疫反应: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可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多亦可吞噬精子和干扰卵细胞的分裂从而导致不孕。,EMT与不育前列腺素学说,内膜异位症
8、,异位病灶,异位病灶脱落,巨噬细胞,PGF2,抑制排卵,促使黄体溶解,影响输卵管蠕动,增加子宫收缩妨碍孕卵着床,不育或早期流产,EMT与不育自身免疫学说,内膜异位灶出血,巨噬细胞,吞噬精子,吞噬内膜分离抗原决定簇,精子数,激发自身免疫反应,不育或流产,IgG、IgAC3、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免疫排斥受精卵,破坏内膜细胞抗着床,不育或早期流产,EMT与不育内分泌学说,应激,内膜异位灶,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刺激腹膜神经传导,PRL,影响卵巢LH受体合成与维持,卵泡对LH反应迟钝,直接抑制E2、P分泌,通过多巴胺抗促性腺激素,LUFS,腹腔液中E2、P,卵泡不破裂,对内膜细胞抑制力降低,LUF,内膜
9、异位症,不育,不排卵,(五)其他特殊症状 1.腹痛、腹泻、便秘、周期性少量便血、肠梗阻症状。2.尿痛和尿频。3.一侧腰痛和血尿,罕见。4.其他任何部位有内膜异位种植和生长时,均可在病变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出血或块物增大。5.异位囊肿破裂时,陈旧的暗黑色粘稠血液流入腹腔引起突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多发生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其症状类似输卵管妊娠破裂。,二、体 征,1.巨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在腹部扪及囊块和囊肿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外,一般腹部检查均无明显异常。2.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多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扪及触痛性结节
10、,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往往有轻压痛。若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隔,可在阴道后穹隆部扪及甚至可看到隆起的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实验室和其它检查,免疫学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抗卵巢抗体(AOA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A125;白细胞介素(IL-1、2)B超腹腔镜检查X线双重造影检查(HSG)磁共振成像(MRI)活组织病理检查剖腹探查其它:基础体温、泌乳素等,诊 断,(一)病史 渐进性痛经;经期少腹、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二)妇科检查 子宫多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扪及触痛性结节,在子
11、宫的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往往有轻压痛。若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隔,可在阴道后穹隆部扪及甚至可看到隆起的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月经前后上述附件包块有明显之大小变化(抗炎治疗无效)。,诊 断,(三)B超检查:附件区或子宫后方发现壁厚且粗糙不平,与周围脏器特别是与子宫紧密相连的低回声区,有助诊断。(四)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配合活组织检查,确诊率几乎可达100。(五)病理检查:病灶呈紫蓝或棕红色斑点,伴有放射形瘢痕;组织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切片中有时或凭少量的子宫内膜腺体或内膜间质作出诊断。若病理检查仅见红细胞及吞噬含铁血黄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腺肌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