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生有机波谱解析第四章质谱法.ppt
《姚新生有机波谱解析第四章质谱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新生有机波谱解析第四章质谱法.ppt(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质谱,质谱法(mass spectrum,MS)是采用一定手段使被测样品分子产生各种离子,通过对离子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将气化样品导入离子源,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进一步裂解,生成各种碎片离子。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综合作用下,按照其质荷比(m/z)的大小依次进入检测器检测;记录各离子质量及强度信号即可得到质谱。,流程图:,1913年J.J.Thomson研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并运用质谱法首次发现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质谱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主要作用有:精确测定物质的分子量、确定物质分子式、根据各种离子解析分子结构、
2、鉴定化合物,质谱分析法的特点,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样品的取样量为微克级)。能同时提供物质的分子量、分子式及部分官能团结构信息。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数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一次测试。能和各种色谱法进行在线联用,如GC/MS、HPLC/MS等。,第1节 质谱基本知识,一、仪器构造质谱仪主要由气化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真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构成。,1.样品分子;电子束;加速电极与缝;离子源;扇形磁场抽真空;检测器;放大器;记录器,单聚集磁质谱仪结构示意图,1进样系统,(1)直接进样系统 直接进样系统适用于单组分、有一定挥发性的固体或高沸点液体样品。进样时将固体或液体样
3、品置于坩锅中,放进可加热的套圈内,通过真空隔离阀将直接进样杆插入到高真空离子源附近,快速加热升温使固体样品挥发并进入离子源使离子化。,(2)色谱法进样,色谱法进样也是质谱分析中常用的进样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组分分析。其原理是将多组分样品先经色谱法分离成单一组分,分离后的组分依次通过色谱仪与质谱仪之间的“接口”进入到质谱仪中被检测。“接口”的作用主要是除去色谱中流出的大量流动相,并将被测组分导入高真空的质谱仪中。,2离子源,离子源的作用是提供能量使待测样品分子电离,并进一步得到各种离子。在质谱仪中,要求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强度大、稳定性好、质量歧视效应小,离子化的方法 1.电子轰击(EI)2.化学电离
4、(CI)3.场致离(FI)和场解吸(FD)4.快原子轰击(FAB)5.电喷雾电离(ESI),(1)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 impact source,EI),其原理为:气化后的样品分子进入离子源中,受到炽热灯丝发射的电子束的轰击,生成包括正离子在内的各种碎片,其中正离子在推斥电极的作用下离开离子源进入加速区被加速和聚集成离子束。而阴离子、中性碎片则被离子源的真空泵直接抽走,不进入加速器,图8-2 电子轰击离子源示意图样品分子;2推斥电极;加速电极;聚焦狭缝离子流;抽真空,电子轰击离子源的电子能量常为70eV,有机分子经轰击后先失去一个电子生成分子离子(用表示),分子离子可以进一步裂解
5、形成“碎片”离子。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得到的碎片离子信息比较丰富。,特 点:使用最广泛,谱库最完整;电离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分子离子峰强度较弱或不出现(因电离能量最高)。,()化学电离离子源(chemical ionization,简称CI),化学电离离子源(CI)是先在离子源中送入反应气体(如CH4),反应气体在电子轰击下电离成离子,反应气体离子和样品分子碰撞发生离子-分子反应,最后产生样品离子。,作用过程:样品分子在承受电子轰击前,被一种反应气(通常是甲烷)稀释,稀释比例约为103:1,因此样品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几率极小,所生成的样品分子离子主要由反应气分子组成。进入电离源的分子R-
6、CH3大部分与CH5+碰撞产生(M+1)+离子;小部分与C2H5+反应,生成(M-1)+离子:特点:电离能小,质谱峰数少,图谱简单;准分子离子(M+1)+峰大,可 提供分子量这一种要信息。,图4-10 化学电离与电子轰击源质谱图比较,分子离子峰,返回,()快原子轰击离子源(fast atom bombardment,FAB),工作原理是将试样溶解在黏稠的基质中(常用的基质有甘油、硫代甘油、3-硝基苄醇和三乙醇胺等高沸点极性溶剂),作用是保持样品的液体状态,减少轰击对样品的破坏,再将试样溶液涂布在金属靶上,直接插入FAB源中,用经加速获得较大动能的惰性气体离子对准靶心轰击,轰击后快原子的大量动能
7、以各种方式消散,其中一些能量导致样品蒸发和电离,最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被检测。,()电喷雾电离(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原理是使样品溶液发生静电喷雾并在干燥气流中(接近大气压)形成带电雾滴。随着溶剂不断蒸发,液滴不断变小,表面电荷密度不断增大从而形成强静电场使样品分子电离,并从雾滴表面“发射出来”。,表4-1质谱研究中的几种离子源,返回,硬源:离子化能量高,伴有化学键的断裂,谱图复杂,可得到分子官能团的信息;软源:离子化能量低,产生的碎片少,谱图简单,可得到分子量信息。因此,可据分子电离所需能量不同可选择不同电离源。,质量分析器,作用是将离子源中产生的离子按质
8、荷比(m/z)大小分离,相当于光谱仪器中的单色器。,(1)单聚焦质量分析器,单聚焦质量分析器主要根据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行为,将不同质量的离子分开。,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成离子,如一个质量为m,电荷数为z的离子经加速电压V加速后,获得动能zeV,加速后的离子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分析器,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离心力等于离子在磁场中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将前两式合并,得:,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是由V、B和m/z三者决定,测定时,仪器的磁场强度和加速电压一般固定不变,因此离子的轨道半径就仅与离子的m/z有关。不同m/z的离子经过磁场后,由于偏转半径不同而彼此分开,1)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2)
9、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3)离子阱,其它质量分析器:,返回,二、主要性能指标,1质量范围 质量范围即仪器所能测量的质量数的范围。通常采用原子质量单位(u)进行度量。例如某质谱仪质量范围为12000u,表示该质谱能测定质量数为12000u间的离子,2分辨率,表示仪器分开两个相邻质量M和M+M离子的能力,通常用R表示,例,CO和N2所形成离子,其质量分别为27.9949和28.0061,若某仪器能够刚好分开这两种离子,则该仪器的分辨率为,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找到相邻的且峰高相等的两个峰,同时峰谷又为峰高的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任选一单峰,测其峰高5%处的峰宽W0.05,即可当作上式中的m,此时的分
10、辨率定义为 R=m/W0.05,低分辨1000,能分开m=1.0的峰,可以测得分子量的整数值。高分辨10000,能精确测定离子质量数到几位小数,用于确定原子组成,质 谱 仪,Agilent7500系列ICP-MS,三.质谱图及其应用,1、质谱图与质谱表 质谱法的主要应用是鉴定复杂分子并阐述其结构,确定元素的同位素及分布等。一般的质谱给出的数据有两种形式:一是棒图即质谱图,另一个为表格即质谱表。质谱图是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构成。一般将原始质谱图上最强的离子峰为基峰并定为相对强度为100%,其它离子峰以对基峰的相对百分值表示。,一、质谱图 以质荷比m/z为横座标,以对基峰(
11、最强离子峰,规定相对强度为100%)相对强度(或称丰度,abundance)为纵座标所构成的谱图,称之为质谱图。,质谱图及其应用,质谱表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质谱数据。质谱表中有两项即质荷比和相对强度。从质谱图上可以直观地观察整个分子的质谱全貌,而质谱表则可以准确地给出精确的m/z值及相对强度值,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第2节 离子类型,质谱中出现的离子类型主要包括: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亚稳离子等。识别这些离子和了解这些离子的形成规律对质谱的解析十分重要,一、分子离子,样品分子受高速电子轰击后,失去一个价电子后形成的正离子称为分子离子或母体离子,用 表示。其相应的质谱峰称为分子离子峰。,通
12、常,n电子的能量高于电子,电子的能量又高于电子。因此,样品分子在电离时,最容易失去的是n电子,接下来分别是电子、电子。,某些分子离子失去电子的位置可以直接表示出来,失去杂原子上的n电子而形成的分子离子可表示为:,失去电子而形成的分子离子可表示为,失去电子而形成的分子离子可表示为,4.对于有些化合物往往很难确定是分子中哪个电子被打掉,因此不能准确确定电荷的位置,此时可用,分子离子峰的应用: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就是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用质谱法可测分子量。,1.1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1.在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应该是最高质荷比的 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及准分子离子峰除外)。2.分子离子峰是奇电子离子
13、峰。3.分子离子能合理地丢失碎片(自由基或中性分子),与其相邻的质荷比较小的碎片离子关系合理。,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有机分子失去碎片大小是有规律的:如失去H、CH3、H2O、C2H5.,因而质谱图中可看到M-1,M-15,M-18,M-28等峰,而不可能出现M-3,M-14,M-24等峰,如出现这样的峰,则该峰一 定不是分子离子峰。质量差为(4-13)、19-25、37、38、50-53、65-66的不是分子离子峰,当 差值为14=CH2时应小心,这表明可能有待测物的同系物存在。,4.氮律:当化合物不含氮或含偶数个氮时,该化合物分子量为偶数;当化合物含奇数个氮时,该化合物分子量
14、为奇数。,5.注意离子峰和M-1峰,。某些化合物(如醚、酯、胺等)的质谱中分子离子峰强度很低甚至不出现,而M+1峰的强度却很大。这是因为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中性分子发生碰撞结合成络合离子,6.根据断裂方式判断分子离子峰,如醇的分子离子峰通常看不到,但经常看到最高质量的两峰相差3个质量单位的峰(M-CH3 峰和 M-H2O峰)。,1.2分子离子峰的相对丰度,1.具有离域电子系统的化合物,如芳香烃类等,分子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大2.具有环状或多环类结构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大,3.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如醇、胺等,分子离子峰丰度小4.具有高度分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丰度小,当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15、的强度太低而不能检出时,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提高分子离子峰强度:,降低轰击电子流的能量,避免分子离子进一步裂解,增加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此时,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增加,而碎片离子的相对强度则下降;制备易挥发的衍生物,分子离子峰就容易出现。例如,某些有机酸和醇的熔点相当高,不容易挥发,这个时候可以把酸变为酯,把醇变为醚再进行测定;采用各种软电离技术如CI、FAB等,可得到很显著的分子离子峰,2.同位素离子,有些元素具有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所以在质谱图上出现一些M+1,M+2的峰,由这些同位素形成的离子峰称为同位素离子峰。,在一般有机分子鉴定时,可以通过同位素峰统计分布来确定其元素组成,分
16、子离子的同位素离子峰相对强度之比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例如,在CH4的质谱图中,有其分子离子峰m/z=17、16,而其相对强度之比I17/I16=0.011。而在丁烷中,出现一个13C的几率是甲烷的4倍,则分子离子峰m/z=59、58的强度之比I59/I58=40.011 13=0.044;,同样,在丁烷中出现一个M+2(m/z)同位素峰的几率为 60.011 0.011 12=0.0007;即 I59/I58=0.0007,非常小,故在丁烷质谱图中一般看不到(M+2)+峰。,同位素离子,2.1)同位素峰簇及其相对丰度 除 F、P、I 外,都有同位素 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峰常以同位素簇的形式存在。
17、,设某一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在某化合物中含有 m 个该元素的原子,则分子离子同位素峰簇的各峰的相对丰度可用二项式(a+b)m 展开式的系数推算;Cl:个数 峰形 Br:个数 峰形 1 3:1 1 1:1 2 9:6:1 2 1:2:1 3 27:27:9:1 3 1:3:3:1,2)利用同位素峰簇的相对丰度推导化合物的分子式,a.从 M+1 峰与 M 峰强度的比值 可估算出分子中含碳的数目,式中 I(M+1)和 I(M)分别表示 M+1 峰和 M 峰的(相对)强度,对于化合物CwHxNyOz,其同位素离子峰(M+1)+和(M+2)+与分子离子峰的强度比分别为:,b.从 M+2 峰与 M 峰强度的
18、比值 可估算出分子中含 S,Cl,Br 的数目 如:S 4.4%;M+2,M+4,M+6 峰很特征,3.碎片离子峰,分子离子产生后可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将会通过进一步碎裂或重排而释放能量,碎裂后产生的离子形成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有机化合物受高能作用时产生各种形式的分裂,一般强度最大的质谱峰相应于最稳定的碎片离子。通过各种碎片离子相对峰高的分析,有可能获得整个分子结构的信息。因为M+可能进一步断裂或重排,因此要准确地进行定性分析最好与标准谱图进行比较。,3.1断裂方式,有机化合物的断裂方式有三种类型:均裂、异裂和半异裂。均裂:一个键的两个电子裂开,每个碎片上各保留一个电子。即:,异裂:一个键的两
19、个电子裂开后,两个电子都归属于其中某一个碎片,即:半异裂:离子化键的开裂,即:,离子中的电子数目与离子质量的关系,1.不含氮原子或含偶数个氮原子的离子,如果带奇数个电子,其质量数为偶数,如果带偶数个电子,其质量应为奇数。2.含奇数个氮原子的离子,如果带奇数个电子,其质量应为奇数,如果带偶数个电子,其质量应为偶数。3.掌握离子中的电子数目与离子质量的关系,对判断碎片离子的来源及开裂方式有帮助,离子开裂类型,当电子轰击能量在50 70eV时,分子离子进一步分裂成各种不同m/z 的碎片离子。碎片离子峰的相对丰度与分子中键的相对强度、断裂产物的稳定性及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有关。其中断裂产物的稳定性常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 有机 波谱 解析 第四 章质谱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