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ppt
《树突状细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突状细胞.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主讲人:单远,引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进行增殖,与此相比,M、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主要起源于骨髓中CD34+多潜能造血干细胞(CD34+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简称CD34+HPC),它经过4个阶段分化成为成熟的DC:骨髓和血液中的前体DC;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不成熟DC;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近年研究发现,CD34+HPC在GM-CSF和TNF-作用下沿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CD34+HPC分化为CD1a+前体DC,分化成含
3、Birbeck颗粒、表达Lag抗原、E-Cadherin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hams cell,LC)和间质DC。,CD34+HPC分化成的CD14+前体DC,分化成表达CD1a、CD2、CD9、CD68及因子XIII的DC。另外,CD14+的前体细胞在M-CSF作用下还能分化生成巨噬细胞。,CD34+HPC分化成外周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CD14+单核细胞首先分化成不成熟DC,然后在TNF-、IL-1、LPS等炎性介质作用下,发育成成熟DC。,值得注意的是:CD14+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不成熟DC,保留有M-CSF受体。但是,当其发育成熟后,M-CSF受体
4、随即消失。因此,比较统一的看法是:CD14+单核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发育成DC。在GM-CSF和M-CSF作用下,发育成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二、DC的共同特征和表面标志,成熟的DC来源和组织分布不同,但具有下列共同特征:,1.DC的共同特征,形态上呈树突样;,表达CD1a、高水平MHC-II类抗原和多种辅助分子(如CD54、CD58、CD80、CD86等),但缺乏CD14和非特异性酯酶的表达;,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BG);,吞噬功能较低;,可有效诱导巢居的静息性幼稚T细胞发生增生。,DC表面表达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受
5、体(PRR)、FcR 等,参与捕获抗原和免疫复合物。DC高表达B7-1和B7-2,二者与T细胞表面CD28/CTLA-4相互作用,这是DC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基础。,2.DC的表面标志,B7家族成员的表达与DC的成熟程度有关。如LC(DC的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0和CD86,而淋巴组织中IDC表面高表达CD86;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6,但经培养成熟后则得以表达。,DC表达ICAM-3/CD50、CD40、CD44以及1和2整合素家族成员(VLA-5除外),这些标志性分子的表达与DC的抗原提呈功能有密切关系,它们通过与相应受体或配体的相
6、互作用,可使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从而介导细胞间的N粘附,促进DC与T细胞的接触。,鉴定所得到的DC,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三个方面综合判定。,目前从人胎肝、脐血、骨髓、成人外周血以及小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均分离出髓系前体,其功能在于产生各种髓系DC。在体内,这些前体的作用可能是维持非淋巴组织内DC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Mo)被认为是M和DC的共同前体,在体外能在某些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直接发育为DC。在体内它们有可能趋化至炎症反应部位,并受到炎症刺激因素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而发育为DC或M。在急性炎症状态下,DC前体均能迅速
7、动员至非淋巴组织。,1.前体阶段DC,髓系DC在从前体发育为具有强免疫刺激功能的成熟DC的过程中,需经过一个未成熟阶段,此阶段DC的功能对免疫应答十分重要。未成熟DC主要存在于多种器官及非淋巴组织上皮,能表达一些膜受体如FcRII、甘露糖受体等,介导DC摄取抗原。未成熟DC也能通过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抗原。未成熟DC内含有一些重要的细胞器包括内体、MIIC和溶酶体等,能合成MHC-I类分子。此外,未成熟DC还能分泌一些趋化性细胞因子、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细胞因子,如LC能产生TNF-、IL-1、IL-6、IL-15等。,2.未成熟期DC,3.迁移期DC,这类DC主要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血液
8、及淋巴组织,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从外周血进入脾或从肝窦进入腹腔淋巴结,从而启动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成熟期DC主要存在于淋巴结、脾及集合淋巴结。它们受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归巢至T细胞区,同时本身也分泌一些趋化性细胞因子,从而保持与T细胞的接触。成熟DC的细胞表型特征是高表达MHC-II 类分子、MHC-I类分子、CD80、CD86、CD40、ICAN-1和HSP等免疫刺激分子,CD1a、CD11c及CD83也是成熟DC的标志。由于它们表达高水平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高水平辅助刺激分子CD80、CD86及CD40等,并且能分泌IL-12,尤其是在CD40L作用下,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突 细胞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