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归纳.ppt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归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归纳.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期末复习,2010.6.18.,一、酸碱质子理论,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特点:具有共轭性、相对性、广泛性、没有盐的概念,第六章,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NH3H2O NH4+OH-pH HCl NH4Cl NaCl NaOH H2O,变大,变小,变小,变小,变小,变大,变小,变大,变大,变大,平衡浓度,c(1-),c,c,当 5%时,Ka=c2,稀释定律,6-4,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弱碱c/K 500时,HA:,B:,两性物质,6-5,多元弱酸 Ka1 Ka2 Ka3,c(H+)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c(H+)计算同于一元
2、弱酸:,多元弱酸(碱),c/Ka1 500时,在二元弱酸中,Ka1 Ka2,忽略第二步电离,其酸根浓度近似等于Ka2。,6-5,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决定于酸(碱)的pKa(pKb),其次与c(酸)/c(碱)有关。对一确定缓冲体系,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c(酸)/c(碱),调节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pH值,6-8、9,c HIn/c In-10 pHpKHIn-1 呈酸色c HIn/c In-0.1 pHpKHIn+1 呈碱色当c HIn=c In-时,pH=pKHIn变色点 变色范围为pKHIn1,2个pH单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酸碱滴定,滴定曲线:溶液
3、pH 随中和百分数(T%)变化的曲线。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 跃的范围内。准确滴定的判据:C Ka10-8 多元酸多元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能分步滴定的条件:,cAKA/cBKB 104 cAKA 10-8,6-11,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化学计量点pH值及突跃范围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溶液越浓,突越范围越大;Ka值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化学计量点pH值 的计算突跃范围的计算:滴定终点 0.1%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 分落在滴定突跃的范围内 MO 3.1 4.4;MR 4.4 6.2;PP 8.0 9.6;百里酚酞:无色 9.4
4、-10.0(浅蓝)-10.6蓝,6-1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1.Na2CO3 2.Na2B4O710H2O,基准物质:H2C2O42H2O KHC8H4O4,酸(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碱(NaOH)的标定:,6-14,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及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蒸馏法(NH4)2SO4+NaOH=NH3+Na2SO4+H2O NH3+HCl=NH4Cl HCl+NaOH=NaCl+H2O甲醛法6HCHO 4NH4=(CH2)6N4H6H2O克氏(Kjeldahl)定氮法,6-16,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分析法,掌握溶度积Ksp与溶解度S的关系,n:m型:AnBm(s
5、)nAm+(aq)+mBn-(aq)s ns ms,Ksp=nSnmSm=nnmmSn+m,7-2,AnBm(s)nAm+(aq)+mBn-(aq),Q=Am+nBn-m,即难溶电解质AnDm溶液中,离子积QB=cn(Am+)c m(Dn-),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规则,(1)QB Ksp 时,过饱和溶液,有沉淀 析出,直至饱和,溶度积规则,7-3、4,掌握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并作简单计算,选择和使用沉淀剂时注意: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使沉淀趋于完全(20-50%为宜)选择沉淀物溶解度最小的沉淀剂,使离子沉淀更完全注意沉淀剂的电离度定性沉淀完全 c 10-5 mol.L-1,定量沉淀完全 c 1
6、0-6 mol.L-1 分步沉淀:生成沉淀所需沉淀剂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沉淀的溶解,加入某种试剂,与溶液中某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降低该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降低某离子的浓度,导致沉淀溶解。加入配合剂,生成配合物使离子浓度降低,沉淀溶解。,7-5、6,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Cu(NH3)4SO4 K4Fe(CN)6 内层外层外层 内层 Cu(NH3)42+SO42-(K+)4 Fe(CN)64-中心离子配体 中心离子 配体Cu2+(NH3)4Fe3+(CN-)6 配位原子配位数 配
7、位原子 配位数,掌握配位化合物键价理论要点,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是配位键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中心离子的空轨道在成键过程中进行了杂化,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掌握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Cu2+4NH3 Cu(NH3)42+,8-4,掌握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并作有关计算,掌握酸碱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1)配位平衡和酸碱平衡 配体酸效应加酸降低配体稳定性 配体碱效应加碱降低配体稳定性2)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 沉淀转化为配离子 配离子转化为沉淀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4)配位平衡之间的移动,8-5、9、11,掌握螯合
8、物的结构特点及稳定性,含有多齿配体的配位剂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且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配位成键。每两个配位原子之间应相隔23个其它原子。五员环、六员环较稳定。小五大六不稳、数目越多越稳,M+Y MY主反应,与CH+,COH-有关,有利于主反应,不利于主反应,掌握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外部因素,重点掌握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1.EDTA的酸效应:由于H+与EDTA之间的副反应使 EDTA参 加主反应的能力降低的现象。,EDTA的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酸效应系数与分布系数为倒数关系。Y(H)=1/,2.酸效应系数 Y(H),酸效应曲线,以配位滴定过程中加入的EDTA的百分数作横坐标,以pM为纵坐
9、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CM;KMY(1)KMY(2)aY(H)-pH(3)aM(L)-c(L)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界限及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c KMY106 或 lg c KMY6,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最高酸度(最低PH值)lgY(H)lg KMY 8 查表得pH值 lg Y(H)对应的pH最低酸度(最高pH值)没有辅助配位剂存在时,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时的pH值,可粗略地认为是配位滴定允许的最高pH值(最低酸度)缓冲溶液与酸度的控制,8-17,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c(M)KMY/c(N)K
10、NY 105 lgc KMY6,在N存在下准确滴定M的条件:,8-19,8-21、23,第9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及氧化数规则该离子的氧化数是假设在形成化学键时成键电子转移给电负性大的原子时所求得的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原子表观电荷数,掌握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池符号;,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原电池总反应(电池反应):Zn+Cu2+=Zn2+Cu电池符号(-)Zn|ZnSO4(c1)|CuSO4(c2)|Cu(+),9-4、6,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产生在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
11、电势叫金属的电极电势组成原电池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差称原电池电动势用符号E表示:标准电极电势当电池中所有物质都处于标准态时,电池的电动势就是标准电动势Eq,即GnEF,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内因 电极的热力学过程外因 1)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pH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熟练掌握Nernst方程,掌握浓度、压力、酸度、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并能熟练的运用Nernst方程式进行计算,Nernst 公式(c,p,pH的关系),a Ox+ne=b Red,298K时,MnO4+8H+5e=Mn2+4H2O,有H+,OH 参与时
12、,当H+,OH 出现在 氧化型时,H+,OH 写在方程分子项中,H+,OH 出现在还原方时,H+,OH 写在方程中分母项中。,利用Nernst方程求非标准状况下的电极电位,利用Nernst方程求非标准状况下的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溶液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9-7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9-3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9-9,电极电势的应用,表示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测定溶度积常数 测定稳定常数 9-14,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9-16,判断歧化反应能否自发进行,B 将自发发生歧化反应
13、,生成A 和C。BA+C,若,在元素电势图中,A,B,C,jq右,jq左,一般可根据 Djq 是否大于0.4 V判断氧化还原滴定能否进行.条件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1 molL-1时,校正了离子强度及副反应的影响后实际电极电位。,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对条件电极电势差值的要求,基准物:Na2C2O4,H2C2O42H2O,(NH4)2FeSO46H2O,纯Fe丝等,掌握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参比电极:一定条件下电势恒定不变的 指示电极:电势能够随溶液中待测离子 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参比电极|Mn+|M(+),电 势 分 析 法,吸光光度法,11-4、11-5、11-
14、6,掌握LambertBeer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 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和溶液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A=Kbc,c:mol/L,c:g/L,A=e bc e:摩尔吸光系数,A=abc a:吸光系数,e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单位:(Lmol-1 cm-1),掌握吸收曲线的特点,物质的吸收曲线是一种特征曲线。不同浓度溶液的吸收曲线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吸光度测量的灵敏度 最高。这一特征可作为定量分析选择入射光 波长的依据。,要求:a.灵敏度高.CuNH3 e 620=1.
15、2102 Cu双硫腙 e 533=5.0104b.选择性好c.显色产物组成恒定,性质稳定.d.显色产物与显色剂色差大,显色 时颜色变化明显.试剂空白值小.,没有颜色的化合物,需要通过适当的反应定量生成有色化合物再测定,显色反应,掌握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入射光波长1)通常选择lmax2)lmax处有干扰时,选择干扰最小,吸光度尽可能大的波长进行测量.2.参比溶液(空白溶液)1)溶剂空白;2)试剂空白;3)试液空白3.吸光度读数范围 T=36.8%时,A=0.434,Dc/c有极小值;A=0.20.74.控制吸光度范围的方法改变比色皿的厚度;改变
16、试液的浓度(称样量、稀释倍数等);示差法,祝大家考试顺利!,第一章,掌握溶液浓度的定义及其相互换算 1)物质的量浓度 c(B)定义:一升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公式:c(B)=n(B)/V=m(B)/M(B)V 单位:mol dm-3(molL-1),一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2)质量摩尔浓度 b(B),定义:,公式:b(B)=n(B)/m(A)=m(B)/M(B)m(A),单位:,molkg-1,与温度无关。在极稀的水溶液中,优点:,c(B)b(B),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全部溶液的 物质的量之比。,3)摩尔分数 xi,定义:,公式:,量纲:1,4)质量分数,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
17、量表 示浓度称为质量分数,用表示。,定义:,公式:,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拉乌尔定律只与溶质所含粒子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稀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Tf=Tf*-Tf=Kfb(B),沸点升高的应用:计算溶液的沸点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凝固点下降的应用:解释植物的抗旱性与耐寒性等现象;计算溶液的凝固点;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渗透压的应用解释动植物的生命现象计算高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光学性质Tyndall 现象动力学性质 Brown运动电学性质 电泳 外电场下,分散质在分散剂中定向移动
18、。电渗 外电场下,固相不动,分散剂定向移动。,Fe(OH)3m,FeO+,FeO+,FeO+,FeO+,FeO+,FeO+,FeO+,FeO+,FeO+,FeO+,Cl-,Cl-,Cl-,Cl-,Cl-,Cl-,Cl-,Cl-,Cl-,Cl-,Cl-,Cl-,胶核,胶团,吸附层,扩散层,胶粒,胶团结构,第二章,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能量守衡定律应用于热力学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它有多种表述: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 的形式,它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隔离体系中能的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行消灭。隔离体系无论经历何种
19、变化,其能量守恒。4.“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体系和环境的总能量不变”,说明:,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封闭体 系,并且不考虑物系整体运动和整体位能。,B.Q是热的总和,功是各种功的总和。,C.对微小过程有 dU=Q+W 或 dU=Q+W,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Q+W,“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它的变化。”“孤立体系的熵永不减少”,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各种计算方法,1.反应进度()advancement of reaction,化学反应:,即,(nA=-a,nD=-d,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无机化学 期末 复习 必考 知识点 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