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ppt课件.ppt
《第二章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陈一 开滦总医院口腔科,第二章 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提 要,概述颅面的生长发育颌骨的生长发育牙列与合的发育,一 概 述,(一)遗传与环境遗传为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亲子代之间存在着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点,但又非完全一样,遗传对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环境是指生物体出生后,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条件。环境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一、概 述,(二)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是指体积或数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是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细胞脏器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是同时并进的。随着身体的长大,各部分
2、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大小比例和相应关系均发生不断变化。,为什么要学习生长发育?,颅面的生长规律是什么?,决定治疗的最佳时间确定剩余的生长数量确定生长的类型,(三)快速生长期和青春生长高峰期,(四)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比例变化:头部出生后1岁占身长的1/4,17岁时仅占1518。颅面部的比例也在改变,出生后12岁颅部生长速度最快,6岁时容量完成成人的90以上,1012岁时颅部与成人相差很少。,8 months,6 y,8 y and 20 y old,整个颅面部与全身的长度比例在不断的变化,二、颅面部的生长发育(一)颅部的生长发育:前后径增长,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主
3、要是靠颅骨的骨缝的生长。前后径增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 A.颅腔(6-7岁达成人90%)功能:保护脑 结构:扁状骨 生长部位及机制:骨缝和表面增生,B.颅底 功能:稳定和与颌骨相连界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筛软骨在出生后7年钙化,颅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进行生长发育。蝶枕骨结合在1820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底的后部有生长发育。,(二)上颌骨的生长发育:(1)长度的增长1)4条骨缝,即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的骨质沉积。2)唇侧新骨增生,舌侧陈骨吸收。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4)骨后缘有新骨增生。,(2)宽度的增长,1)上颌两腭突部分的分离移位2)腭中缝之间
4、骨质沉积3)牙槽骨因恒磨牙的生长在颊面增生新骨4)颧颌缝、颧骨增生新骨的宽度增加5)乳牙和恒牙在牙槽骨唇舌向的位置变化,腭中缝的打开,(3)高度的增生,1)牙齿的萌出、牙槽骨表面的新骨增生。2)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3)腭盖下沉,(三)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下颌骨的组成:下颌体 下颌支 牙槽骨,下颌骨的发育:软骨成骨(髁突)骨表面基质沉积,(1)下颌骨的三向生长,下颌骨本来只有由髁突延至颏联合的管状基础部分,而下颌角及喙突主要是由咬肌、翼内肌及颞肌等的运动功能的作用所形成。牙槽骨是因牙萌出而生长。,1)长度的增长:随下颌支向后方移动,下颌体沿牙槽弓的弓形向后移动且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而使
5、长度增加2)宽度的增长: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3)高度的增生:主要靠下颌骨髁突向后、向上的生长;下颌喙突的生长,(2)髁突的生长,生长方式:软骨成骨生长方向:后上外侧骨表面吸收,内侧骨质增生,(3)颏部与下颌角的生长发育,颏部的特征是灵长类特有的。从幼儿到成人颏部突度逐渐增加。颏部突度是左右面部侧貌的因素。,颏部的突出度的人种差异-一般来看白种人颏部较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再次之.,颏部生长对外貌的影响,(4)下颌角随年龄递增的变化,新生儿 140160度钝乳牙合(3岁)130140恒牙合(12岁)120125成人(20岁)125 锐 老年人 钝,下颌角生长发育的 性别差异,女 性
6、男 性,三、牙列与合的生长发育,(1)合的建立与平衡1)合的建立 6个月第三磨牙萌出2)建合的动力平衡 1 向前的动力 2 向后的动力 3 内外的动力平衡 4 垂直的动力平衡,建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的动力平衡 颞肌、咬肌、翼内肌与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颏肌等使上下牙弓前后稳定。牙体长轴稍向前方倾斜。2、内外的动力平衡 内侧的舌体和外侧的唇颊肌保持牙弓一定的宽度和大小。3、垂直向的动力平衡 闭口肌颞肌、咬肌、翼内肌与开口肌翼外肌的动力平衡可维持牙槽高度的正常发育.,()合的发育阶段,1)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 新生儿的上下颌部位均有龈垫覆盖,与萌牙后的上下牙弓间的关系相似。婴儿下颌在休息状态时,上
7、下龈垫完全分离,形成一间隙,与萌牙后的息止颌间隙相似。出生第一年上下颌间无明确的正中颌位,下颌只有前后运动,而无侧方运动。,2)乳牙期(6个月6岁),乳牙的萌出时间和顺序每个牙均有比较肯定的时间性,但也有一定幅度变动。萌出时间无性别差异,与种族有关,与营养关系不大。牙根形成才开始萌出,萌出有一定的顺序。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为成对萌出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 乳前牙-窄根宽冠 乳磨牙-颈部突出,合面缩小,乳牙的间隙变化 生长间隙:一般在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但没有一定的类型。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是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间隙,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终末
8、平面的变化终末平面:乳牙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终末平面对恒磨牙建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垂直型:正中合的关系近中型:有形成安氏三类的错合倾向,仍可形成安氏一类关系远中型:极易造成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时形成远中关系,)替牙合期(612岁)恒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上颌:6 1 2 4 5 3 7下颌:6 1 2 3 4 5 7或为上颌:6 1 2 4 3 5 7下颌:6 1 2 4 3 5 7替牙间隙的意义及作用 上颌:0.9-1mm 下颌:1.7-2mm,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恒牙初萌时暂时性拥挤 上下颌第一磨牙建合为尖对尖关
9、系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4)恒牙合期(12岁第二、第三磨牙萌出)1)恒牙合的特征前牙有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尖牙、双尖牙呈尖窝交错关系磨牙呈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除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中切牙与一个对颌牙接触外,其余上下颌牙均与2个对颌牙相接触。,谢,致,第二节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第二章 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牙齿的数目、形态、大小、位置、萌出顺序、替牙障碍等都会影响到牙合关系。牙量和骨量不调是现代咀嚼器官的重要特征,一 牙因素,二 肌因素,三 骨骼因素,舌肌、面
10、肌和咀嚼肌对引导牙进入最后位置,并稳定在这一位置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变异将影响牙齿的位置和关系,牙齿是否能够排列整齐,上下牙弓是否形成正常的牙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骨的发育情况。一切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牙合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第三节错合畸形的病因,第二章 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错合畸形的病因,一、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二、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遗传因素,种族进化,个体发育,人类基本行动姿势的改变,食物形状的改变,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一、遗传因素1、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
11、错合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发展的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错合畸形表现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万万年前的古人头骨上未发现错合1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头骨上有轻微错合,殷墟人错合占28%现代人类错合约占48.9%,行走姿势的改变,原始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类的进化,从爬行到直立,随着人体重心的改变,颌骨逐步退化缩小,颅脑增加,食物性状的改变,人类进化过程中,食物从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功能日益减弱,因而产生咀嚼器官退化缩小的遗传性状。,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咀嚼器官的退化、减小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肌肉退缩最明显,颌骨次之,牙齿最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ppt课件 第二 畸形 发病 机制 病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7354.html